<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 田老师的《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巧妙融合经济学思维于班级管理中,通过班币发行、拍卖会等创新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解决学习动力、纪律等问题。面对学生不做作业、缺乏自信、读书兴趣不足等常见问题,田希城老师通过一系列新颖的班级“经济”活动,如让学生创办“公司”、鼓励学生做“生意”、举行“财富”排行榜等,唤醒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班级生活变得趣味盎然。这些活动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还提升了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凝聚力。书中以鲜活的案例为载体,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转化为班级管理的艺术实践,营造出一个既温馨又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让传统教育管理焕发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佳句摘录</p><p class="ql-block"> 1.“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待挖掘的宝藏,关键在于如何用创新的经济学思维去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乐趣。”</p><p class="ql-block"> 2.“通过设立班币、举办拍卖会等经济活动,我们构建了一个正向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3.“在班级的‘经济’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还培养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都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4.“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5.“班级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通过经济学思维的运用,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读书心得</p><p class="ql-block">一、激发学生潜能,让班级“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第三章《学生动起来:激发潜能的艺术》中,面对那些看似“懒性元素”缠身的学生,班主任的角色不仅仅是任务的分配者,更是潜能的挖掘者与动力的激发者。书中提到的班币、“特权”、“房租”、“刚需”等创新策略,如同一把把钥匙,巧妙地打开了学生内心深处未被发掘的宝藏之门。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或许因种种原因而暂时隐藏了自己的光芒,但那份潜藏的力量与渴望成长的种子,始终在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班主任的任务,就是成为那个能够洞察学生内心、精准定位其潜力的引路人。通过设立班币制度,让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奖励,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那些原本“事不关己”的学生也开始主动寻求表现的机会。而“特权”与“房租”的巧妙运用,更是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成长环境。通过赋予学生特定的权利或责任,如班级管理员、学习小组长等角色,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与重视,从而激发出内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将班级资源(如学习空间、活动机会)以“房租”的形式进行分配,让学生明白每一份收获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与贡献,这种“等价交换”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珍惜与努力。书中强调的“刚需”概念。它提醒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内在的需求与渴望,这些需求或许是对知识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找到他们的“刚需”,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当学生的内在需求被满足,他们的潜能就如同被点燃的火焰,熊熊燃烧,推动着他们自觉地朝着目标前进,主动追求更加优秀的自己。</p><p class="ql-block">二、打造班级“商业”氛围,促进活动开展</p><p class="ql-block"> 在读《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第四辑“生意”火起来这一章节时,我被田希城老师所展现的创意与智慧深深吸引。他不仅在班级内部构建了一个微型经济体,通过成立班级银行、发行班币、举办拍卖会等举措,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商业运作的魅力,更巧妙地利用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创造力。学生张馨语就是班级中一个做生意的同学,她在日记本中写道:”最近,拥有神奇经历的我,又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副业,那就是“日记图书馆”的老板。学生们在这个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商业头脑和行动力。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为了赚取更多的班币,学生们各显神通,有的精心策划参与拍卖会,以独到的眼光和策略竞得心仪物品;有的则大胆创新,成立自己的“公司”,提供学习辅导、手工制作等服务,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多样性。用经济学的理论管理班集体,不仅让班级的日常管理变得生动有趣,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田希城老师的这一创举,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广阔舞台。</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坚信,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制定和执行,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通过运用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班级环境。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不断学习和创新,将更多跨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教育实践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