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博东馆坐落于浦东新世纪大道1952号,来自“WlND0W”即“上海之窗口”,寓意着这座博物馆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其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1.32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两层,气势恢宏,造型典雅。从外部看,建筑立面蜿蜒起伏,宛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约与大气,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步入其中,宽敞明亮的展厅、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无不让人感受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一楼以钱舜举《浮玉山居图》为设计元素做了二十米的暖光玻璃照壁,很是震撼。</p> <p class="ql-block">玛丽和她的小羊</p> <p class="ql-block">年轻男孩和他的爱犬</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雕塑馆:雕塑馆展出了289件/套立体造型文物,数量较人民广场馆雕塑馆增加近两倍,其中1/3为首次公开展出。这些雕塑作品涵盖了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脉络。精美的雕刻技艺、生动的形象塑造,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而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青铜馆:作为上博东馆的亮点之一,青铜馆为观众呈现了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从夏晚期至清中期,跨越3600年的青铜历史在这里得以生动展现。</p> <p class="ql-block">西周中期的大克鼎,以其雄浑壮美的造型和精细繁复的纹饰著称。鼎腹内壁铸有290字铭文,作者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克,故命名为“大克鼎”。</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的“明星”文物——水牛形的牺尊,四足矮短,憨态可掬,可用来温酒。这个“显眼包”真的是让人一眼难忘。</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度量衡史上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商鞅方升左壁刻有铭文32字,记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商鞅铸造了容量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的标准升。底部铭文为秦始皇廿六年诏书。</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由于它多用于祭神,享祖,礼尚交往,宴飨宾客等礼仪活动,故又被称为“礼器”。</p> <p class="ql-block">馆内常设展有365件/组展品,其中近半数为首次公开展出。陶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展览全面展现了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陶瓷贸易的历史变迁,几乎将代表性品种一次完整呈现。</p> <p class="ql-block">一枚小小的印章,方寸之间,也大有乾坤。这是玺印篆刻馆带给我的深切感受。虽然现在科技高度发达,已经很少有人用印章了,但古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从深山到河床,每一块被采出的玉石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那是大地的馈赠。玉石从远古走来,带着原始的朴拙与神秘,慢慢成为祭祀、礼仪、装饰、婚丧的器物。人养玉,玉养人,“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从古至今,人们都坚信这温软的玉石可以为我们挡灾。</p> <p class="ql-block">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之美,源自匠人的精心雕琢。与冰冷坚硬的金属相比,玉石显得温润内敛。它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性格与审美,无论是温润如玉的君子,还是冰肌玉骨的佳人,我们都喜欢用玉来作比。</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玉器馆入口处陈列了一块重达158斤的新疆和田白玉籽料,该展品未经人工雕琢,允许观众触摸以感受玉石质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货币馆向观众呈现出货币发展的极简史。从最初的贝币,到金属货币和纸币的出现,再到信用卡支付和如今的二维码移动支付,引起观众对“钱是什么”的本质思考。</p> <p class="ql-block">货币的产生以商品交换为前提,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变革进程中,经历了从金属铸币向纸币,从传统工艺铸币向机器制币演进的发展轨迹。中国货币历经悠悠岁月,独立发展成为一种货币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货币的演进过程中,白银和纸钞的出现意义重大。它们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连,逐渐取代铜铸币,成为主要流通币。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货币历经悠悠岁月,独立发展成为一种货币文化。历代货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新馆初探 —— 江南造物馆,一个充满诗意与美学的展馆,以江南地区的工艺造物为主题,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里不仅展示了江南人民对生活的审美态度,更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江南造物馆不仅是工艺的殿堂,更是一部“可触摸的江南文化史诗”,以现代设计激活传统灵魂,印证中华审美的不朽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屋顶花园与文人书房设计,将摩登高楼与传统园林碰撞,营造“都市中的江南绮梦”。</p> <p class="ql-block">那艘宋船,静静地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带来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充满了神话般的灵动。</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的木仪仗俑群和壮观漂亮的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还有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位于顶楼,开放给游客参观的文物修复工作区域。看着文物修复工作者如同外科医生般的工作,各种机器和设备令人新奇。历经千年的文物,我们将其视为有生命的存在,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爱护。</p> <p class="ql-block">非常友好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累了可以休息。</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历史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是沉默的见证者,而文物保护修复师则是让这些时光碎片重焕生机的"文化医生"。上海博物馆东馆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以"活态传承"为核心理念,打破传统展览的静态观展模式,将修复工作现场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文化课堂。</p> <p class="ql-block">原本对博物馆不感兴趣的我,却被上博东馆深深地吸引,竟然化三个半小时还没有把12个展馆走遍。</p><p class="ql-block">从精美的青铜器到璀璨的玉器,从珍贵的书画到古朴的陶瓷,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辉煌。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领略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5年8月9日观展</p><p class="ql-block"> 8月19日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