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故宫文物南迁

何京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历史,纪念先烈,是今年的热点。上海东方电视台关注于一段史实,也就是抗战时期故宫有一批珍贵文物南迁到贵州。他们据此要拍一部大型记录片。摄制组辗转于南京、湖南、贵州、重庆等地,十分辛苦。非常年轻的创作拍摄团队,沉浸于历史往事,非常敬业,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他们通过宣传部和文物局的渠道找到我,希望采访,聊聊意义之类的话题。欣然接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占中国内地的野心隐约可见。为了使中华文化瑰宝免遭劫掠,政府当局考虑将北京故宫博物的文物南迁。1933年春,根据行政院训令,故宫博物院精选院藏的1.9万余箱文物,及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等单位的文物,分五批陆续起运,由荷枪实弹的士兵押运至上海法租界暂存。同时,加紧在南京修建新的库房,以便永久保存这批文物。1936年,南京新库房顺利落成,暂存于上海的所有文物全部运抵南京,藏于新库房内,并设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p> <p class="ql-block">故宫院内,文物装箱待运</p> <p class="ql-block">  刚在南京落定的文物,还没来得及开箱整理,1937年,日军在北平发动了七七事变,随即又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南京岌岌可危。故宫博物院又不得不再次组织这批文物转移,先后分北、中、南三路向西南后方转移。北线有7286箱文物,从南京出发,由铁路经陕西宝鸡入四川成都终至峨眉;中线有9369箱文物,从南京出发由水路经湖北汉口、重庆、宜宾最后运抵乐山;南线应该有近3000箱文物,但战事紧迫,只得仓促将最珍贵的80箱文物,从南京装船沿水路运抵长沙,存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地下室。还有2900箱文物没来得及转移,被日军虏获。好在日本人在南京烧杀抢掠,却未敢破坏这批文物。1945年日军仓惶投降撤离时,又无暇顾及,它们依然留在南京,完好无损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p> <p class="ql-block">故宫文物运输途中</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日军对中国内地的纵深轰炸日烈。长沙接连受到轰炸,故宫博物院决定继续把80箱文物转移到贵州。从安全考虑,转移线路是从湖南绕道桂林,再迁贵阳。要求湖南、广西、贵州三省配合,先由湖南省公路局派出十辆汽车将这批文物运至广西边界,由广西公路局派卡车接运,经桂林、柳州至与贵州交界的六寨,再换贵州公路局车辆,经独山、都匀转运到贵阳。</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除夕之夜,第一批文物运抵贵阳。当时贵州还没有找到能妥善安顿这批文物的地方。此刻全民放假,家家团聚,文物无处可去。为了不让文物停放街头,时任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决定动用永乐路蒋介石战时的贵阳官邸,民国早期贵州省主席毛光翔的宅院毛家公馆暂时存放。两个月后,在六广门附近租到一幢带花园的民宅,这批文物暂时移放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刚修缮一新的贵阳毛公馆,抗战期间蒋介石行辕,临时存放故宫文物。</p> <p class="ql-block">  贵州相关部门四处寻找最安全的长期存放地。贵阳是区域中心城市,有被轰炸的可能,因此寻找存放地的范围很广,超出贵阳的行政区域范围。此举后来证明是明智的。1938年以后,贵阳遭遇日机52次轰炸。其中以1939年2月4日最为严重,史称4.2大轰炸。市中心城区被投掷航空炸弹和燃烧弹129枚,摧毁房屋1000多幢,数千人死伤。 贵州多方选择藏宝地点,到1939年元月,经当时民国行政院审定批准并下令,80大箱文物全部安放到安顺城区东南的华严洞。地方政府派兵警戒,历时5年10个月。直到1944年底,日军进犯到贵州独山境内,贵州省政府和故宫博物院奉命于十二月六日在安顺分装,后方勤务部拨借汽车十五辆起运,将全部文物装车,运往重庆巴县,以龙岗乡飞仙岩为新藏址。</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迁移在外的故宫文物分批运回南京,1947年全部完成。但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南京政府摇摇欲坠。1948年,时任故宫博物院的理事长翁文灏主持理事会商议,决议挑选故宫、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存南京的文物运往台湾。从1948年12月起,分三批将文物运到台湾。当年运到贵州的这批文物,在运往台湾之列,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到南京解放时,南京故宫博物院尚存11,178箱未及运往台湾,于20世纪50年代陆续分批由南京运回北京故宫。至1958年北运结束,但当时仍留有部分文物存于南京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安顺华严洞 抗战期间故宫文物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博物院,贵州抗战文物现存于此。</p> <p class="ql-block">  东方卫视摄制组主要在安顺华严洞采访拍摄。但当我给他们说道,当时故宫文物藏于安顺时,还在贵阳举办过展览,全市轰动。摄制组对此极有兴趣。于是我与他们来到当时展览举办地省立贵州艺术馆旧地,现中华南路附近,我们壮怀往事,又梳理了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当时这批文物保存在安顺华严洞,条件十分简陋。洞里阴湿。负责守护的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常年坚持防火、防潮、防鼠、防白蚁。每逢有阳光的天气,还需把文物搬出洞外晾晒。后来文物经清点无一损毁。</p><p class="ql-block"> 尽管工作繁重,故宫博物院工作组仍不忘发挥文物的现实价值,在艰苦的条件下还组织策划文物展,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1943年冬季,重庆多雾,日军很少来轰炸,环境相对安全,故宫博物院从存储安顺华严洞藏品中选书画142件,由庄严等人将参展文物押运至重庆中央图书馆展览,展览名称为“国立故宫博物院书画展览会”。轰动战时陪都。时任贵州省立艺术馆馆长陈恒安先生知道消息,即刻找到贵州省主席吴鼎昌,表示应该让贵州人民有亲眼目睹国宝的机会,不能守着宝山后手而回。吴鼎昌联系故宫博物院,与马衡院长商议,马衡欣然同意,表示要以此回报贵州人民对保护国宝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于是,待重庆展期结束后,故宫博物院以重庆展品为基础,又作了充实调整,组织展品190余件,于1944年4月,在贵阳市省立贵州艺术馆作为期两周的展出。展品包括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书法、名画精品。有晋代王羲之三帖、唐代唐玄宗唯一存世书法《鹤鸽颂》,以及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的书法,还有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巨然的《秋山问道》、唐寅的《山水》等绘画,均为国宝级的真迹。展览轰动贵阳,为贵阳抗战时期文化艺术活动的繁荣带来了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  历史过程聊完以后,编导还要我谈谈意义之类的话题,于是我说了两点。</p><p class="ql-block"> 其一。1944年4月在贵阳举办的这次书画展,是贵州建省600年以来艺术价值最高的一次展览。若以今天的市场价值论,展览的任何一幅字画价值都在几千万至几亿元。不仅本地民众蜂拥而往,就连抗战时期滞留贵阳的大艺术家徐悲鸿、叶浅予、关良等等,也兴奋不已,前往观摩。贵州远离京畿江南文化发达地区,可谓山高皇帝远。借此机会能够亲睹大家墨迹,感受先贤气息。因此,这次展览在贵州文化发展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其二、我们必须铭记,这次展览是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当时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为了激发人民保家卫国的民族感情,以极大的历史责任感策划展览,同时又以极为周全仔细的工作来保障文物安全。当时在展厅外甚至准备好卡车。万一日机来袭的警报响起,将立刻有序安排文物撤离到安全地带。当时的资金比今天困难得多,条件艰苦得多,风险大得多,这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极致案例。我希望今天的文物工作者们,好好学习前辈的这份深厚情怀和担当精神。</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远宦帖 藏台北故宫</p> <p class="ql-block">苏轼 字 藏台北故宫</p> <p class="ql-block">米芾字 藏台北故宫</p> <p class="ql-block">宋赵颉 腊梅山禽图 藏台北故宫</p> <p class="ql-block">宋赵颉字 藏台北故宫</p> <p class="ql-block">唐伯虎画 藏台北故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