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求学问的核心价值观“我的座右铭”

青阳山人

<p class="ql-block"> 本人自童年至弱冠之年,生活学习在安徽第一侨乡肥东县长临河镇,依山傍水,乃巢湖之滨青阳山麓这片热土。一些长辈在海内外各大院校当教授的、商贾的、办厂的包括军政人员不计其数……解放初回归故乡的有:①原黄埔军校第五期的罗香山先生,曾于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和张治中先生负责保卫工作,谈判结束后由周总理亲笔写的“香山先生*雅属~重庆谈判,先生有功。周恩来赠”;②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罗法仁先生,是我的堂祖父;③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张弛先生;④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张树侯先生;⑤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江云昇先生;⑥其中北京清华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刘琢之先生,当时他们都是五六十多岁老人了。三四十岁的有①南京中央大学毕业的罗守功先生,是我的堂叔;②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刘和尧先生。这些长辈在当时乃大才小用,他们都在青阳小学教过我们的书,包括(三至六年级)语文、历史、地理、自然、俄语、数学、珠算、美术、体育等,(一至二年级)另聘两位女老师授课,首届青阳小学校长为罗香山先生,两年后调往肥东县统战部任部长,由张驰先生担任校长,其中较年青的俩位*罗守功先生就在我家北隔壁,曾在安徽滁州学院任教;刘和尧先生在我家南隔壁,曾在芜湖某中学任教直到退休,这俩位长辈每年暑寒假都回乡住一段时间,经常和我们孩子聊天,问长问短,对我们的学习很关心……尤其罗守功堂叔每次回乡携一台(留声机)播放音乐、戏剧、相声,声音洪亮,悦耳动听,这在当时很时髦。另外带一条受过训练的警犬,堂叔和警犬站在圹边,喊一声“SWig”,立即将手中的瓷汤匙甩到圹中,只见它顿时钻进水底,将其用嘴衔着上岸递给主人,另一表演是,堂叔将手中的铜勺甩到一棵大树上,喊一声“SWig”,只见它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爬到树上将其取下,在场的男女老少一片欢腾,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回忆童年时代,我们这些学子是多么幸运,除了课本知识之外,这些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解人生哲理以及做人的道德准则和读书的重要性,为激励我们努力用功,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心难买寸光阴”当作<口头禅>。尤其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鍾粟,书中自有帝王策。”将来学成之后要报效祖国,光宗耀祖,要我们烂熟于胸。同时,在课余时间经常给同学们讲解(古今中外名人掌故)如:刻苦学习励志的典故《战国策*太平御览》其中有苏秦为了读好书,将来能成大器,夜间疲劳则以“头悬梁,锥刺股”,将头发用绳索吊在屋梁上,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若干年之后,曾挂六国相印……可喜的是我家藏三大木箱近三百多本古书,其中有(一部五本)早在四年级时囫囵吞枣似的读过,进五年级到初三时读过东周列国志,左传右传,古文观止,孙子兵法,春秋战国,史记、山海经、素书、庄子、论语、唐诗宋词、包括一些历史演义小说、尺牍、幼学等,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几乎翻过底朝天,但在收放过程中要按家父的书签号顺序摆放,如有混乱现象等他回乡发现,要受庭训问责的。</p><p class="ql-block"> 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这些老师上课的渲染力和渗透力特别强,遇到一些冷僻字、词、句,乃举一反三,如行云流水,游刃有余,同学们听得津津道乐,乃影响之深远,空前绝后,无人能及。我们这一代学子收获满满,终生难忘!小学六年除数理化之外胜过中学初三,当我们青阳小学学生考入长临中学时,令许多老师刮目相看,都知道我们是海归大学老教授教出来的,当年长临中学招了五个班级,每班40人,我校六年级35人录取25人,每班安排5人,我被安在(一五班),开学首先第一堂课,由班主任老师推荐被选为班长。至于“学习”两字,自古以来是不分年龄段的,乃学无止境,有道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天,老而好学如秉烛之光,照亮后人……”常言道“开卷有益”,苏联作家高尔基曾指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写到这里我想~特别告诫那些整天痴迷手机不离手之辈,快醒醒吧!别为了玩手机而丢掉自己的前程,要找些或买些有用的书籍读读,世界上受人尊重满腹经纶的文人雅士,他们都是平时勤奋积累来的,应做到“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走到哪里~高朋满座,口吐莲花,气质不凡,左右逢源。只有这样你的周围好朋友就多了,前程就在足下……现将以前老教授说的《座右铭》写几帧以飨读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