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灯塔的美篇

心海灯塔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七日上午,陕西省周文化研究会、周至县哑柏文管所、周至县现代文学研究院联办:《竹谷的故事一一竹峪周文化五题》一书出版发行仪式,地点在中国周城景区竹峪张龙村部会议室。会议由原周至电视台主播王玉梅女士主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项:周文化学者、县地税局原工会主席山万周先生介绍参会嘉宾。</p> <p class="ql-block">  笫二项:周至县哑柏文管所所长翟周校对《竹谷的故事一一竹峪周文化五题》成书过程及周文化专题片制作作了简要介绍。他说:挖掘、保护、传承周文化工作,是县委、县政府文化强县的工作措施之一,县文体旅游局对此项工作了认真安排和周密部署。去年三月份,在县文化馆召开了“周文化工作座谈会”,县局主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到会,由此拉开了挖堀、撰写《竹谷的故事一一竹峪周文化五题》及拍摄周文化专题片工作的序幕。且一干就是近一年,今天书发行,五集周文化专题片播出。这中间,少不了采访、坐谈,论证、评审,少不了著作者的认真负责态度和苦干实干精种,少不了大家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周城景区的张旭先生,功不可没。 具体情况,我委托著者刘新宇院长表述。</p> <p class="ql-block">  刘新宇院长说:本资料书的完成及专题片的推出,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离不开陕西省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旭先生的积极参与和献计献策,其次是有热衷于周文化研究并无私奉献的一班人的鼎力合作,他们是张旭、王安泉、王微俭、周莉、任广雄、侯景祥、山万周、王晋周、马选红等。再就是有哑柏文管所翟周校所长的亲力亲为和及时组织引导。正是集于这三点,该撰写才能顺利完成。当然,这一年里,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哑柏文管所翟周校所长的工作回顾,满满十页。其内,一是广泛宣传,深入考察,弄清何为周文化。二是《竹谷的故事一一竹峪周文化五题》书的成书过程。三是拍摄、制作周文化专题片的整个过程。这里边提到:深入竹谷考察,不下三十多次,其间,冒酷暑顶严寒,走遍了竹峪的沟沟岭岭;走访群众百余人次;翻阅史料书籍近十本;召开大小会议十多次。通过调研、论证、评审,使这一反映竹谷周文化的作品及周文化专题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诚挚地感谢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帮助支持和帮助。</p> <p class="ql-block">  第三项,山万周发言。他就该书的发行意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从三个方面肯定,即周文化与周至的关系,周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笫四项,县人大教科文原主任任广雄发言,他表态,对《竹谷的故事》书的发行表示祝贺。</p> <p class="ql-block">  第五项,县图书馆翟高党副馆长讲话。他说:在今天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日子里,我们相聚在风景秀丽的周城景区张龙村,共同见证我县地域文化工作者刘新宇先生撰写的书籍《竹谷的故事一一竹峪周文化五题》出版发行。这部书,是记录我县周文化并全面反映竹谷周文化历史的书,该书出版发行,实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一件推动我县地方人文经济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大好事,在此表示祝贺!庆幸的是,《竹谷的故事一一竹峪周文化五题》书,县图书馆现存了一部分,馆里安排,下一步将向全县图书室配发,让更多的人知道周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周文化,认识周文化,尤其是周人开拓、包容、创新精神的传承。预祝会议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第六项,陕西省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旭作了总结。张会长对《竹谷的故事》一书作了高度的点评,对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滿了信心。他谈了三点。一是这项工作很受感动;二是寻找能代表周至人的一种奋发精神;三是把文化变产业,推动人文经济深度融合。这中间,杨陵示范区粮食局原局长、周文化研究者许建才表了态,对会议的举行发出感慨并表示祝贺。</p> <p class="ql-block">  会议在热烈而有秩序的的氛围中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孟潇,曾用名孟鸿武,字三郎,号阳光先生,微信名 心海灯塔,咸阳师院中文系本科学历,周至县终南豆村人。代课教师出身。周至县作协会员,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会员,周至县孔子文化研究会东片分会秘书长,华夏财神赵公明祭祀活动会员会秘书长,本人治学方法理念得到其岳父(咸阳师院历史系资深教授)夏遇南先生真传,本人主修“阳明心学”。曾参与终南上清太平宫钟馗文化开发工作;并为终南上清太平宫钟馗故里庙,豆村金莲寺等庙宇撰写碑文;曾参与《周至县村镇史》第二轮《周至县志》编辑校对工作;多次参与周至县地名办组织的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评审活动。本人研究并实践《周易预测》及西方心理咨询治疗活动三十余年,在国家及地方刊物发表文章五十多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