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家乡的方言里有一个字"谝",读音为Pian三声,大概就是炫耀、显摆的意思。比方说,小孩子拿了一个新文具盒,心下欢喜,会故意放到书桌的显眼位置,生怕别人看不见,甚至会格外频繁地拿取文具以引发同学注意,那个心理就是“谝”。再如,老太太的孩子给买了件新衣服,老太太赶紧穿上左邻右舍的去串门,寒暄之后,话题总会拉扯、归结到这件衣服上,当老太太心满意足的走后,或许邻居还要撇着嘴挤出一个“谝”字。</p><p class="ql-block">老百姓的语言通俗土气也不乏生动有趣,与书本上文绉绉的语言,有时候莫不包含着相同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攻入咸阳后,谋士分析利害,劝他在关中建都,此时项羽慷慨豪横地撂下一句话:<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span>我功成富贵不回家乡,那不是穿着个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吗?谁能看得见呢?所以他没有听谋臣的建议,而执意回彭城。也正是因为项羽性情的浮躁和短见,锋芒毕露,刚愎自用,加之其他战略上的失误,导致西楚霸王最终兵败垓下,自刎身亡。后由项羽这句话衍生出一个成语“衣锦夜行”,(衣:yì,动词,穿的意思)指穿着锦绣的衣裳在夜间出行。</p><p class="ql-block">粗浅地理解一下项羽的这句话,多少也包含着富贵之后“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那锦绣的衣服该怎么穿?是衣锦昼行吗?《中庸》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与“衣锦夜行”类似的词语“衣锦尚絅”。尚,加上。絅,通褧,粗麻布。在锦绣的衣服外面再罩上一件简陋的粗麻衣,以抵挡尘土并遮盖内里的光华。这是《中庸》在讲君子之德。君子内敛含蓄,即使衣着锦绣也故意在外面再罩一件朴素的衣服,不张扬显露。“恶其文之著也。”厌恶衣服的纹饰太显眼,大白话理解就是不想“乍眼”。比喻君子务实、低调、谨慎,注重自身内在修养,他的实力、才华和善德会日益彰显。相反,小人之道,一开始很耀眼(的然),因为内里空虚,日久便失去光泽。</p><p class="ql-block">经史互参,总能引发人的一些思考。君子之德也没有那么高深莫测,遥不可及。道不远人,是外求认可还是内求修己,答案在历史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