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武汉</p><p class="ql-block">我2025年7月11日到武汉,8月6日实在忍受不了酷暑的煎熬,而逃回北京,在武汉一共呆了25天。</p> <p class="ql-block">武汉夏季最热的便是7月,而今年又遭遇了极端的高温,而对于武汉特有的高湿,虽然没有明显的体会,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一直没怎么下雨,这湿气来自于长江及广阔的湖泊湿地,包括东湖在内的大大小小的水域。占市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这本是武汉人赖以生存的无比珍贵的宝藏,但凡事都有利弊,大量蒸腾的水汽使闷热愈发地严重。</p> <p class="ql-block">高温不时地窜上37度,最高达到了38度,39度,甚至40度,每天都要看几遍天气预报,每高出一度都感觉心惊肉跳。</p> <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先看一下天,东边只有飘浮的白云,有时伴有淡淡的粉色,一丝一丝的。但没有红艳艳的彩霞。“早霞不出门,”预示有雨,丹霞越红,雨就越大,可惜没有,只有飘浮的白云和淡淡的粉色。这真是使人失望透顶。</p> <p class="ql-block">菜场和面馆前挤满了人,乌漾乌漾的,人们似乎并不畏惧出门,但要趁早。无论是上江滩买菜还是过早,或是到青山公园寻找荫蔽之处,都要赶早。过了7~8点就已经热得不行了。下午2点以后是不能出门的,这个时候最容易中暑。</p> <p class="ql-block">“过早”的意思是吃早餐,清代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云:“且慢梳头先过早。”吃完早饭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现在已经成为武汉市井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常用词汇。</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个时候我也就不在家里做饭了,随众,人家怎么样咱也怎么样。外出过早又方便,又便宜,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不做饭厨房都如蒸如煮,再做饭就真成了蒸笼了。“热来时热得蒸笼上坐。”</p> <p class="ql-block">但我的爱好是摄影,雷打不动,再热也得去。在青山公园里拍照,暑夏的景色是独特的。仰望天空,银光闪闪。云是水作的,云后的日头是火作的,云蒸云蔚,不是云蒸霞蔚,没有霞。感觉是火烧火燎,只有大火燃烧的热浪和滚烫。三维的水火交融,立体的水深火热。这热不仅在表面的皮肤,一直烫到心里。</p> <p class="ql-block">水给火遮上了一层曼妙的云纱,火为水镀上了一层亮丽的金边,多么美丽壮观的景象。我为了寻找并记录这景色也就顾不上暑热了,机会难得,且珍且惜。</p> <p class="ql-block">“云后的日头洞中的风。”</p> <p class="ql-block">云后的日头是说热得发毒,洞中的风是说冷得发毒。</p> <p class="ql-block">白云遮挡在烈日的前面,烈日隐暱在白云的后面。</p> <p class="ql-block">楚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诗云:“青云衣兮白霓裳。”这诗出自于《九歌·东君》,东君是太阳神,他以青云为衣,白霓为裳,驾驭着龙车,驱逐黑喑,不但威武雄壮,又有神奇色彩。真是超凡脱俗,表现了湖北人九头鸟一般的强悍。使我作为一个武汉人感动无比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金边随时变薄变厚,云雾随意蒸腾反转,烈日随机隐显变化,心境随美景起伏升降,血压随气温高低上下。</p> <p class="ql-block">整个天空都是明晃晃的,拍出的照片已经达到了最高的清晰度。看天的时间长了,眼前直冒金星,连翠绿的芭蕉树叶都像一面面镜子在反光。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温度太高了,手机上的拍摄系统自动停摆,不干了。只好放在荫凉处让它凉快一会儿,降降温,不久又恢复了功能。</p> <p class="ql-block">由此也大致知哓这是一个多么炎热的夏季。</p> <p class="ql-block">武汉的大地充满了阳光,武汉的人充满了阳光和幸福感,他们願意走在前面,“敢为人先”,永远显得朝气蓬勃,生活像阳光一样地灿烂。这里是我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我爷爷生在蔡甸,我父亲生在江西的安源,我生在汉阳。汉阳在汉水的北边,“山南水北为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