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白居易的箴言道破本质。</p><p class="ql-block">“屋是墙壁与梁所组合,家是爱与梦想所构成。”泰戈尔的哲思勾勒轮廓。</p><p class="ql-block">“家是心灵与肉体的港湾,能停泊万吨巨轮也能栖息独木小舟。”毕淑敏的感悟触达内核。</p><p class="ql-block">这些名言从不同维度诠释“家”的意义,共同指向一个答案:家的本质是心灵归宿与情感寄托,与地域远近、空间大小、陈设繁简无关。</p> <p class="ql-block">对于游客而言,城市的吸引力从来是多维度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构成的“硬实力”与服务品质、生活氛围、创新活力凝聚的“软实力”,共同铸就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一座城市能否留住游客,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心,体现在对需求的精准回应、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对服务的极致打磨,以及对秩序的有效守护中。</p> <p class="ql-block">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称号的乌兰察布市,用4.3℃的年平均气温、18.8℃的夏日清凉,赢得了中国气象学会授予的“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称号,成为北方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句生动的定位背后,是这座城市凭借区位优势引流、生态资源变现、文旅产品创新实现的华丽转身:从传统旅游城市蜕变为“京津冀后花园”,更借由新媒体传播成为现象级网红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带着家人、领着宠物、开着房车来此安营扎寨。他们爱这里的舒爽气候,爱这里的特色美食,更爱这座城市的干净与宁静。有人整个夏天没挪窝,入秋仍恋恋不舍;有人初来乍到便深陷喜爱,直言明年要早来;有的已是轻车熟路的“老熟人”了,包括营地周围有几个菜市场,市场的物价行情,她们熟稔得像在自家社区,北京话叫“门儿清”。</p><p class="ql-block">若让游客打分,乌兰察布的答卷无疑是满分——这份满意,从热闹的房车营地便可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当人们乘着辉腾锡勒草原的清风、披着乌兰哈达火山的晚霞返回营地,心中便漾起“家”的满足;当他们穿梭于乌兰察布之夜,从热闹集市与香气四溢的小吃摊满载而归,肩头便落满“家”的温馨。这里早已成为他们的另一个“家”:是归宿,是港湾,更是满心欢喜的所在。随着时光流转,这座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气候与旅途的舒适,更沉淀为情感的寄托与心灵的向往,这些温暖的片段终将成为生命中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家不是房子,而是爱。有爱的地方才是家,哪怕没有固定住所。</p> <p class="ql-block">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温暖的避风港,是疲惫时最想回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有说有笑,有锅有灶,有酒有菜,有人间烟火,这就是家。</p> <p class="ql-block">房子不是家,别墅不是家,真正的家是:有心爱的伴侣,有可爱的孩子,互敬互爱,朝夕相伴,一家人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走南闯北的游客们,还会主动为营地设施、景区管理提出建议,这份热心与坦诚,恰似家人般的真切关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去秋来,天气渐凉,早晚添衣,明年再见!</p> <p class="ql-block"> 摄影/文案/编辑</p><p class="ql-block"> 倒流水</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乌兰察布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