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楼宇逾千年 新老辉映展美颜一一楼

赵小根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楼的定义是双层+单面窗。随着时间的推移、建造技术的慢慢升级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深化细化,人们逐渐地认为两层以上的普通房屋都可以称之为楼。</p><p class="ql-block">"楼"这个概念的出现比较晚,从中国建筑发展史来看,殷商及西周时期的居民一般都是在高的地基上建筑房屋的,还不具备修建两层及以上多层建筑的技术能力,因此,甲骨文、金文中不见这个字的记录。"楼"字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木"为形符,表明楼房建筑的主要材料,右边的部件为声符"娄"的字,往往隐含"多层次"义如屡、数、缕等。</p><p class="ql-block">"楼"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意义是指两层及以上的高大建筑。楼字从木,这表明木结构的楼房自古以来所占有的主体地位。与木结构楼房相伴而生的,那就是千百年来的火灾隐患,在时时危害着楼的安全。除了人为的纵火焚烧和战火肆虐外,大自然的电闪雷击所引起的火灾,顷刻间就把能工巧匠的多天辛勤劳作化成了乌有。因此,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古建筑楼宇,大都已经不是原来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了。矗立于"九省通衢"的武汉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声名远扬。"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它,在岁月的长河里也是命运多舛,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一次火灾。1985年重建时改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虽说依旧是飞檐斗拱,气势恢宏,但总感觉缺少了点木质榫卯结构自然而然所展现出来的灵气和神韵。</p><p class="ql-block">从相关资料推断,楼房建筑在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已经出现。古代的茶肆、酒店、歌舞等场所也称为楼,民国时期还有茶楼、酒楼等称呼。</p><p class="ql-block">如今,百姓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居住环境更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楼房建筑为核心的居住小区遍布城乡,多层楼房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节约了土地,较好的解决了人口不断增长与现有土地有限利用的矛盾。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楼的登高望远丶把酒言欢、歌词诗赋的观赏性功能真正实现了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庆历五年,即1045年,滕子京多方筹款,在岳阳楼原址上扩大了该楼的制式规模,重建了岳阳楼。它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代名楼,因为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在中国,只要是完成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就一定知道《岳阳楼记》。这是一篇以散文为主体,融合骈句技法的宋代名篇佳作。因为该篇的字数不多,区区368个字,加上范仲淹在该文中采用了50多处骈偶句式用于景物描写,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容易记忆,所以许多人到现在还可以完全背诵出全文,或者至少也能说出当中的名句一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据说,有段时间,岳阳楼景区曾推出一项优惠政策,就是游客只要能完整地背诵出《岳阳楼记》全文,就可以免费进景区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特别有意思的是,范仲淹老先生把岳阳楼的风光描述的那么美,而他其实并未见过岳阳楼,更别说登临了。据说是他仅凭一幅画,就写出来了这样一篇传世之作,其文学功底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6年(1880年)重建的纯木结构岳阳楼,也是唯一保持原构造旧貌的江南名楼,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的鹳雀楼因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而声名天下,广为人知。</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鹳雀楼是1997年开始重新修建的,并且不是在原址上修建。因为黄河改道导致了鹳雀楼原址景观的消失,综合考量原址地质条件的不可恢复以及重建规划对旅游功能的影响,当地政府于1997年在离原址向西约2、5公里的黄河滩涂上重新建了新的鹳雀楼。它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框架结构,总重量达到5、8万吨,远超古代木结构的承重极限。它由台基和楼身两部分组成,外观呈现三层四檐的仿唐风格,是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的式样,其内部实际分为9层使用空间,设有电梯和步梯组织成垂直交通,以方便游客们的实际需要。重建鹳雀楼这项宏大的工程总耗资约5500万元,前后历时5年多,终于在2002年10月1日开始对国内外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楼,以其厚重的墙体,坚实的梁柱、精巧的斗拱和瑰丽的彩绘构成了稳固而宏伟的建筑主体。这些建筑元素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成熟与精湛,更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楼一一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这些楼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坐标,更是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成果正在改变着世界。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建造摩天大楼成为了现实。迪拜的哈利法塔,高828米,是目前号称世界第一的高楼。如今,全球高楼林立,但巅峰聚集亚洲,号称"建筑狂魔"的中国又独占半壁江山,世界十大高楼里,中国占据了五座,如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全球排名第三。紧随其后的依次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天津的高银117大厦、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和天津周大福滨海中心名列第四、第五位。</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浩若烟海,从南到北,自西至东,各具特色的楼房建筑比比皆是,它们是无言的诗,在讲述社会进步的发展史,它们是灵动的魂,记录下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从楼宇的雏形开始,到遍地开花的多彩建筑艺术,让楼这种建筑模式大放异彩,渊源流长。</p><p class="ql-block">安徽的谢朓楼、</p><p class="ql-block">福建的镇海楼、</p><p class="ql-block">河南的春秋楼、</p><p class="ql-block">云南的大观楼、</p><p class="ql-block">贵州的甲秀楼、</p><p class="ql-block">江苏的阅江楼、</p><p class="ql-block">陕西西安的钟楼、</p><p class="ql-block">内蒙古的万佛楼、</p><p class="ql-block">黑龙江的双城堡魁星楼、</p><p class="ql-block">海南的五公祠,又称海南第一楼、</p><p class="ql-block">四川越王楼是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的名楼,有"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之称、</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代县的边靖楼始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鼓楼,悬挂"声闻三达,威镇三关"等巨型匾额,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p><p class="ql-block">辽宁的凤凰楼、</p><p class="ql-block">新疆惠远的钟鼓楼、</p><p class="ql-block">甘肃张掖鼓楼……</p><p class="ql-block">还有那些与历史传闻、民间演义有关连的如浔阳楼丶狮子楼、鸳鸯楼、烟雨楼、五凤楼等等等等……许许多多灿若繁星的各地名楼难以枚举。它们在无言地诉说着历史,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们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古建筑楼宇与现代的摩天大楼隔空在对话,它们在用自己的经历来讲述历史。追寻着中华名楼的过往。</p><p class="ql-block">"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登至高楼顶端,视野瞬间开阔,城市的脉络如画卷般在脚下展开,灯火璀璨处皆是人间烟火。喧嚣远去,唯有清风与视野相伴,豁然开朗,世界仿佛在静默中展现其辽阔。晨光中远眺,朝阳为城市披上金纱,楼宇的轮廓在雾霭中渐次苏醒;夜幕下,万家灯火如繁星坠地,高楼的窗棂反射着幽幽的月光,银辉与霓虹共舞。</p><p class="ql-block">我们相信,劳动创造了历史,勤劳铸就了辉煌。传承好历史的接力棒交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让它成为生生不息永远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8.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