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移民一直是历史变革的催化剂,也是文化韧性的考验。</p><p class="ql-block">社会如何处理种族多样性、宗教差异和文化陌生性决定了其内部凝聚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西方社会自认为是开放、宽容和世界主义的典范,但这种说法与社会现实越来越不相符。</p><p class="ql-block">回顾罗马共和国的最后阶段和帝国的初期,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时,一个社会也可能因为过度追求融合而失败。</p><p class="ql-block">罗马与西方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令人不安。</p><p class="ql-block">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类学原则:人类通过归属感来定义自身——归属某个家庭、某个氏族、某个民族、某个宗教或某个文明。这种归属感并非任意而为,传统上取决于出身、语言、宗教、传统和共同记忆等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些身份认同特征使得团结成为可能,从而使社会秩序不仅在平静时期,而且在危机时期也证明了其价值。</p><p class="ql-block">社区不是由仅仅受合同约束的个人产生的,而是由自然生长的、了解其历史、身份和边界的文化社区产生的。</p><p class="ql-block">因此,纵观历史,集体认同的形成总是与包容和排斥的机制联系在一起:属于集体认同的人不仅享有权利,还享有集体的义务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这种清晰的结构在现代变得越来越具有渗透性,因为一方面,宽容的原则已被提升到最高的公民美德,另一方面,西方历史悠久的社会被有意地暴露在数百年来前所未有的移民浪潮中。</p> <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依赖于基于归属感的集体认同(家庭、氏族、民族、宗教、文明)来维持凝聚力和秩序。历史表明,集体认同伴随包容与排斥机制,使成员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现代西方社会在追求宽容和开放的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移民多样性挑战,这种过度渗透可能削弱社会的凝聚力,类似于罗马晚期的历史经验。</p> <p class="ql-block">罗马共和国末期到帝国早期的社会变动和衰落现象。可以概括如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 人口与移民多样性增加</p><p class="ql-block"> • 罗马在扩张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外族、奴隶和被征服民族。</p><p class="ql-block"> • 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多元,但文化认同、传统习俗和公民意识开始分化。</p><p class="ql-block"> 2. 归属感与认同危机</p><p class="ql-block"> • 原有罗马公民的价值观、法律观念和宗教信仰与新群体之间存在冲突。</p><p class="ql-block"> • 这种冲突在政治和军事危机中显得尤为突出,削弱了社会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3. 包容与排斥的失衡</p><p class="ql-block"> • 为了维持帝国统治,罗马逐渐扩大包容范围(给予外族公民权等),</p><p class="ql-block"> • 但过度融合导致社会内部认同模糊,忠诚度下降,传统秩序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 4. 政治和社会不稳定</p><p class="ql-block"> • 权力争夺、腐败、经济压力和军事外包等问题加剧了社会动荡。</p><p class="ql-block"> • 最终,罗马难以通过原有的文化和政治机制维系长期稳定。</p> <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的最后残余部分在 1453 年至 1475 年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p> <p class="ql-block">总结来看,罗马的经验显示:社会在追求融合和宽容时,如果缺乏清晰的集体认同和边界管理,可能削弱凝聚力并带来系统性风险。</p> <p class="ql-block">(1453 年 5 月 29 日,君士坦丁堡这座伟大的城市被奥斯曼帝国攻陷。</p><p class="ql-block">据称,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曾说过“我的城市陷落,我也将与她一同陷落”,之后他亲自冲向城墙保卫战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