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南部非洲之旅——纳米比亚(温得和克)

天马行空

<p class="ql-block">  纳米比亚的路况很差,大多数为土路,坑坑洼洼。一路颠波做着“马杀鸡”。从温得和克出发,又回到了温得和克。在纳米比亚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p> <p class="ql-block">  温得和克是纳米比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该国中部高原,海拔约1700米。曾是德属西南非洲的首府,至今保留许多德国殖民时期的建筑。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成为首都。</p> <p class="ql-block">  避开中午太阳的炙热,4:30后去市区知名景点打卡。</p><p class="ql-block"> 路德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8月11日,由德国建筑师戈特利布·雷德克设计,1910年10月16日正式竣工,最初被称为和平教堂。它是在德国人与赫雷罗人、奥万博人之间的战争结束后建成的,也是一战前德国驻军阵亡者的安息教堂。</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融合了新哥特式、艺术新风格和新罗马风格的建筑元素。教堂采用当地开采的石英砂石建造,门廊则使用从意大利进口的卡拉拉大理石,屋顶材料、钟表及三个铜钟等从德国运来,塔高24米。其红色砂岩墙面、高耸的尖顶和彩色玻璃十分引人注目,顶部的铜制十字架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教堂的后面,便是纳米比亚国家博物,据说是朝鲜援建的。博物馆前竖立着开国总统纳萨尔的雕像。博物馆始建于1907年,由德国西南非洲殖民政府建立,当时名为“Landesmuseum”。1925年,该地区由南非管理后,博物馆更名为“西南非洲博物馆”。1957年,博物馆的管理职责转移到南非西南非洲政府,名称改为“国家博物馆”。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由纳米比亚政府管理,1994年最终更名为“纳米比亚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纳米比亚国民议会办公大楼,又称“墨宫”,建于1913年德国殖民统治时期,由德国建筑师戈特利布·雷德克设计。建筑外观以黄色为主色调,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  全国委员会办公大楼是由中国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末承建,与“墨宫”的德式风格不同,体现着一种清新的格调,内部设计严谨、对称且人性化,隐约中透露着中国文化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  温得和克“乔的啤酒屋”是由德国人乔(Joe)于1991年创立,2012年乔退休后,托马斯和卡罗尔·吉恩接手了啤酒屋。我们的特色晚歺就安排于此。</p> <p class="ql-block">  啤酒屋的装饰风格独特,充满了非洲大陆的异域风情。餐厅内外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古董、狩猎战利品和当地艺术品,木制家具、开放式的座位安排以及墙上挂满的纪念品,营造出一种既怀旧又富有冒险精神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乔的啤酒屋招牌菜是德式烤猪肘,此外还提供合法上市的羚羊肉、鳄鱼肉、斑马肉等野味烧烤串和新鲜鱼排等。我来了一盘烤肘,份量十足。“咸猪手”做法上是油炸的,皮炸的焦脆,来上杯扎啤,还蛮香。可惜太大了,一个人根本吃不动,我剩下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  18天的旅行即将结束。明天就要回国了。亲身体验了非洲四国的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身心是愉悦的;收获滿滿达到了旅行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