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记(上)

长弓

<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中,总有如同星辰般闪耀的一些地方,吸引着你前去探寻。泰山,便是这样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不仅是中国五岳之首,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奇观的巍峨山峰。怀着对它的憧憬与敬畏,2011年8月17日我们带着外孙选择全程徒步登泰山。</p> <p class="ql-block">  天边才刚刚泛起一抹朝阳,我们已经到达岱庙。沐浴在朝霞中的岱庙正阳门红墙黄瓦,飞檐斗拱,高大巍峨,宫城里明清时期风格的建筑群错落有致,殿宇轩昂,廊庑环绕,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岱庙历史悠久,始建于西周时期,后经多次修建,现存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岱庙是泰山的象征之一,也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岱庙就是帝王们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史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次登封泰山。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都曾经封禅泰山,其中汉武帝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里8次到泰山封禅,是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次数最多的皇帝。</p><p class="ql-block"> 封禅作为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是帝王向天地宣告自己统治合法性的仪式,其实际意义是宣扬君权神授,旨在协调天、地、神、人之间关系,是维护自己统治的重要手段。站在岱庙前,我耳畔仿佛响起悠扬的钟声和肃穆的鼓乐声,眼前依稀浮现出帝王率领百官面向祭台行三跪九叩大礼的场面,想象着那熊熊烈火腾空而起,将祭品化为青烟,袅袅升入天际的场景。我不自觉的现出一丝苦笑,封禅能阻挡朝代你方登罢我登场的更迭吗?封建王朝不是一个个都滚进了地狱吗。</p> <p class="ql-block">  离开岱庙,穿过“厚载门”,我们沿路来到泰山山门“岱宗坊”。岱宗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古代牌楼,号称泰山第一坊,为登山起点。相传碧霞元君与姜子牙划定管辖范围,碧霞元君扔绣鞋定界,绣鞋落地之处形似坊门,后来人们便在此建起岱宗坊。</p> <p class="ql-block">  岱宗坊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落款“雍正八年岁次庚戊季春谷旦奉敕敬建”。坊前有《重修泰山上谕碑》和《重修泰山记碑》东西相峙,还分立《重修岱宗坊记》和《重修泰山记》碑,历经风雨剥蚀,字迹辨识起来难度很大。</p><p class="ql-block"> 站在岱宗坊,高耸入云的泰山已扑进眼帘,放眼望那层层叠叠的山峦,仿佛是大自然用最雄浑的笔触勾勒出的画卷,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悸动,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们在“中国泰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石拍照后到达“一天门”。 </p><p class="ql-block"> 一天门是一座跨道而建的双柱单门式石坊,为明代所建,清时重修。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题额“一天门”,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p><p class="ql-block"> 泰山自古被视为“通天之地”,帝王封禅、百姓祭天都在泰山。古人认为泰山五岳独尊,是天下最雄伟的山,登上泰山就如同到了天上。所以走进一天门才意味着登泰山真正开始,从这里逐渐进入人间天上。</p> <p class="ql-block">  过一天门不远左手边是“红门宫”,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红石,形似门扉而得名。红门宫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宫观,东院正殿原祀弥勒佛,西院为元君庙,正殿原祀元君及送生娘娘等。</p> <p class="ql-block">  走过红门宫,我们到了“孔子登临处”。这座石坊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嘉靖状元罗洪先题额。历经岁月洗礼,石坊古藤掩映,仍不失典雅端庄。</p><p class="ql-block"> 走到这里不禁想起小时候语文课曾学过《苛政猛于虎》,有“孔子过泰山侧”句,应为不假。作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夫子,无疑是是值得尊重的,说值得顶礼膜拜也不为过。只是数千年来经过统治阶级和御用文人的矫饰,孔夫子酒瓶里的酒怕早已不再是原汁原味,不知孔老夫子泉下有知作何感想。</p> <p class="ql-block">  与孔子登临处咫尺之遥是“天阶”。这座石坊同样是建于明嘉靖年间,门柱上有‌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道出了泰山的雄伟与灵秀。天阶坊作为登山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寓意着从这里开始,通往天庭的路不再平坦。</p> <p class="ql-block">  出了红门,豁然开朗,虽然山势渐陡但坡度不大。脚下的石阶在岁月的淘洗下布满沧桑,踏着石阶前行,每一步都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路东侧的涧中断崖层叠,横瀑飞流,沿溪许多或大或小、或古朴或端庄的摩崖石刻,接踵映入眼帘。一断面朝西的巨石上镌刻着“醉心”二字,走近看为明代文人单养蒙所书。醉心石下有一巨石,上有明代泰安州事甘应甲所题,范广所书“小洞天”三字,意为仙景。淘气的外孙爬上青石,拍照一张。</p> <p class="ql-block">  传说当年孔子曾在此饮酒赏景,被周围的奇石和美酒所陶醉,后人便将刻有“醉心”二字的石头称为“醉心石”,史无可考。还有一传,说是一只石猴打翻了天庭御宴,琼浆染红了它的身体,它的心也被灌得酩酊大醉,这一醉便是亿年,故而有了“醉心石”的名称,更是无稽,一笑听之。</p> <p class="ql-block">  上午8时,我们到达万仙楼三义柏下的“泰山千年和平钟”。泰山千年和平钟由一名下岗女工发起,于1999年12月落成。这座钟由8块泰山花岗岩砌成敞开的门状,钟体中央前后两面镶嵌有两块石英钟,周围有21块供游人观赏休息的石头,寓意人类在幸福、和平之门中进入新千年--21世纪,旨在祝福全人类和平发展与幸福繁荣。一名下岗女工竟有如此大爱之胸怀,令我感佩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小憩片刻,补充些能量继续前行。一一参观斗母宫、三官庙、经石峪、水帘洞、碧霞宫记碑、总理奉安纪念碑、壶天阁、迴马岭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斗母宫</p> <p class="ql-block">三官庙</p> <p class="ql-block">经石峪</p> <p class="ql-block">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碧霞宫记碑</p> <p class="ql-block">总理奉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壶天阁</p> <p class="ql-block">迴马岭</p> <p class="ql-block">  路旁这块“峰回路转”的摩崖石刻,预示着前面或许出现奇迹。果不其然,走不远就到达了“中天门”。</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为两柱单门式的石坊结构,始建于清朝,古朴简约。这里是东、西两路登泰山的交汇点,体力不支的游客可去连接中天门和南天门的索道站,乘缆车上山。我们这次可是决计要全程徒步的。</p> <p class="ql-block">  看看表,已经是中午11点,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四个多小时。我们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这里不仅是登山者的休息站,也是欣赏泰山美景的绝佳地点之一。站在中天门,望群山巍巍、缆车凌空,听松涛阵阵、天风入耳,真的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  出中天门向上的一段山路比较平坦,古称“快活三里”,因其路面逐渐趋于平缓而得名,是登山过程中较为轻松的一段。我们边走边欣赏路边的摩崖石刻,两个穿着粉色衣裙的小姑娘,正在一方上书“接踵过中天,高山群仰止。为问熙攘人,曾否忆国耻?民国二十一年六月,余江吴迈”的石刻前拍照。民国二十一年正是公历1932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它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热情。我不知道吴迈是何方人士,也不认识这两位姑娘,但我知道中华民族不忘国耻的心是相通的。泰山就是见证华夏子孙不屈不挠,同仇敌忾,抵御外辱,光复中华的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  我给外孙也在此处拍了一张,但愿年轻一代永记中华精神。</p> <p class="ql-block">  说是“快活三里”,其实并没有那么长,行走片刻我们就看见一座上书“迎天”二字的双柱石坊,象征经过此处后,便接近天界,未免带有些许神话色彩。其实“迎天”的名字取得好,活化出人们登泰山“渐入仙境”的心情,顿时泰山的壮丽与神秘在我心中更加升腾,一种登临天际,“羽化升仙”之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过迎天坊,我们一边观赏斩云剑、云步桥、五大夫松,东岳庙,一边观赏“五岳之尊”、“人间天上”、“雄冠五岳”、“大好河山”等目不暇接的摩崖石刻,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一座跨道而建的双柱单门式石坊“对松山”。对松山因双峰对峙,两侧的山崖上古松相向生长而得名。只见漫山古松形态各异,有的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有的伸展于山谷之中,松冠如盖,松针翠绿,层层叠叠,与周围的山峰、岩石交相辉映,活脱脱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斩云剑</p> <p class="ql-block">云步桥</p> <p class="ql-block">五大夫松</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p> <p class="ql-block">望人松</p> <p class="ql-block">五岳之尊</p> <p class="ql-block">人间天上</p> <p class="ql-block">雄冠五岳</p> <p class="ql-block">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对松山</p> <p class="ql-block">  下到谷底,只见蜿蜒的盘道镶嵌在峡谷之中,宛如一条巨龙盘旋至南天门,这就是十八盘的起点了。看看表,时针指向下午2点10分。</p> <p class="ql-block">  十八盘以其陡峭险峻,成为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一块赭石色的标牌上用中英日韩四种文字介绍到:“十八盘,下迄开山,上达南天门,全长800米,垂直高度400米,石阶1600余级,势如天梯,为泰山标志性景观”。看来这无疑是对我们这老的老、小的小的三个人,这次登泰山最具挑战性的一段了。</p> <p class="ql-block">  龙门是登十八盘的重要节点,它左有飞龙岩,右有翔凤岭,两山对峙如双龙盘踞,中间天然形成一道峡谷,形似门户,故得名“龙门”。</p> <p class="ql-block">  攀登十八盘真是体力与毅力的双重考验,每向上一步,都伴随着汗水的挥洒和心跳的加速。这里的石阶宽窄不一,高矮不同,且坡度极陡,有的路段几近垂直,攀登时需手脚并用,全神贯注。遇到平缓的地方,我们就停下来喘口气。山风呼啸着从脸上掠过,带来山林间独有的清新气息,松涛海浪般在耳畔回荡,带来从未有过的气势磅礴的震撼。再看那形态各异的嶙峋怪石,有的如巨人屹立,有的似猛兽蹲伏,与周围的青松翠柏相互映衬,谁能不对泰山产生由衷的赞美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攀登,下午3时40分我们终于从开山胜利到达了十八盘的尽头南天门。这一刻,俯瞰着脚下的云海和连绵群山,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征服的喜悦,还有对自身潜力的全新认知 。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一个字:值!</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是一座城楼式建筑,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但始终保持了清代的风格。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石砌拱形门洞,门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门额上刻有“南天门”三个大字,字体挺拔有力,气势磅礴。门上方还有巨大的神龟和两只神鹿的浮雕,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观,也赋予了南天门深厚的寓意,象征着富贵、长寿和吉祥。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泰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是进入泰山顶峰的门户,向东不远跨过一座四柱三间式的“天街”牌楼,就进入了泰山峰顶景区。这里位于泰山极顶,地势较高,四周山谷烟雾升腾,仿佛置身仙境,因此得名“天上街市”。从这里到碧霞祠大约600米,店铺林立,建筑多为仿古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街市北侧房屋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深渊,给人一种既险峻又美丽的感受。站在天街上,俯瞰下方的山谷和远处的山脉,远眺中天门的胜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情直抒胸臆。</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过北天门,来到事先预定的泰山空军雷达站空军招待所住下来,准备明天早上看日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