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聚龙山,又称龙洞沟,位于河北邯郸市磁县陶泉乡中岔口村南,是一个废弃的景区。常年阴凉潮湿,特别适合蟒蛇生长,经常有蟒蛇出入,因此得名聚龙山。 羚羊刷抖音看聚龙山风景不错,离得也不远,决定周六去转转。 上午(2025年8月16日)6:50从长安路锦绣花园门口处乘车出发,8:50至聚龙山景区大门口,开始今天的徒步活动。参加活动21人,分乘一辆中巴和一小客车而来。 景区虽不收门票,但在景区大门口有人检查登记,防止带火种上山。进大门后不远,就是一砖石牌楼,牌楼正面横匾“天普泽惠”。 双龙洞,深20来米,高可达四五米,比较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是个贯通洞。很怀疑叫双龙洞是因为从后面这个角度看,两条细狭缝形状似龙。 这个小财神庙旁边有个钢索桥,可通往沟对面的药王庙,财神庙和药王庙都不大,一间屋的规模。但所处位置挺好,皆位于沟旁高处台阶之上,背靠几十米高的绝壁,周围青檀郁郁葱葱,倒也算静谧清幽修行地了。 过一线天左转不远,是一处观音堂,三开间,规模较大,还有专门的拜厅,拜厅外侧面有精美的壁画,壁画颜色鲜艳,观音、龙、童子、飞天栩栩如生。这应当是关于观音菩萨与善财童子收服龙女的故事。观音菩萨的两胁侍为金童玉女,金童为善财童子,玉女为龙女。但玉女以龙真身上画倒是不多见。 出观音堂向左寻路准备上蜡烛峰时,羚羊在下面喊,走错了,让我们下来按两步路轨迹行进,未上蜡烛峰虽略有遗憾,但集体活动,尤其是从未来过聚龙山,还是尽量别涉险。 从龙王殿左侧顺石台阶向上有个李爷庙,龙王殿后有一条向上台阶就是今天要走的正道。在常人的印象中,往往是水多的地方有龙王庙。但在这里,龙王殿却是主殿,想来与龙洞沟常年阴凉潮湿,蟒、蛇多有关。因为蛇也叫小龙,北方人对蛇有天生的敬畏。记得小时候,村里谁家院里发现蛇,总是用铁锨把蛇恭恭敬敬端出去,并焚香烧纸,敬为神明,伤害是绝不敢的。只是到部队后,南方一些兵抓蛇改善生活,才对蛇略减神秘感,但让自己去摸蛇,却到现在也不敢。 左侧石壁上有明显的指示牌,“往左通往古道——把橛攀登崖、静明洞、上盖大峡谷”。指示牌上“把掘攀登崖”曾把我们都搞迷登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走过后,想来应当是“把橛”。因为我们离磁县很近,当地文言与我们林县非常像,“把掘攀登崖”可以理解为“扒橛攀登崖”,“把”、“扒”均可用。 这里就是指示牌上所指的“把掘攀登崖”了,在攀登梯所固定的粗铁链旁边,有红色大字“攀登崖”三字。攀登崖高可二三十米,几乎成直角,若无固定在崖壁上的铁链相助,想要攀上去很不容易。因是古道,除铁链外,在每个不容易攀登处,都被人凿了简易石窑,这样,攀登崖看着很险很难,其实倒也不难攀登,再加上铁链相助,也并不危险。 上到把橛攀登崖后,向左进入上盖大峡谷。因对聚龙山不怎么熟悉,为什么叫上盖大峡谷就不得而知了。难道是因为峡谷较窄,两边树多将峡谷全遮住,如盖了盖子? 上盖大峡谷两边的崖壁很有特色,岩石纹理特别漂亮,自然龟裂似的小细缝布满崖壁,细细打量,经纬分明,竖缝稍宽,横缝密而细,与太行山大部分岩石截然不同,很有沧桑感。 在上盖大峡谷行进没多大功夫,下起了大雨,峡谷中竟然没有合适的崖底可避雨,这在林州市的林虑山几乎不可想象 ,驴友虽带了雨具,但所有的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因对当地情况不熟悉,怕在谷底聚成洪水不安全,抓紧时间向上攀爬。向上攀爬时,大雨滂沱,脚底泥滑,还好树多,可以抓着树杆向上。人的潜力是无限的,那么难爬的情况下,每个人都独立地攀爬了上来。 爬到山脊,雨停了。驴友们脱下雨衣,每个人都湿透了,看来雨衣在大雨下也顶不了多大事。还好山路较宽,基本上不用碰树上的露水。雨后的大山显得格外清新,行走在山脊,深吸几口湿润的空气,刚才的狼狈一扫而光。 站在山顶,可以看到下面的几个村庄,依地图上看,远方位应当是北岔口村,交汇处应当是中岔口村,向左下延伸应当是南岔口村。北岔口、中岔口、南岔口虽然离得不远,甚至部分相连,却是磁县陶泉乡的三个行政村。南、北岔口建于明朝,因村建在南北相对的两个山岔里,北面曰北两岔口,南面曰南两岔口,沿用中称南北岔口。中岔口建于清朝,因在南北岔口之间的河滩边沿建村,而称中岔口。 12:50从山脊下到聚龙山景区大门处,这里有处农家,在此用午餐,8元一碗面条,很是便宜。因农家用水不便,吃过饭没有耽搁,乘车前往漳河小三峡。 司机五林眼尖,开车中都能看到路边、山坡上长了好多山韭菜,停车给驴友们采摘。这里的山韭菜确实很多,驴友们兴高采烈,每人都采摘够一两斤才罢休。 合漳乡位于河北省涉县东南部,南隔浊漳河与河南省林州市相望。因乡政府在合漳村而名。合漳村,始居陈姓,因清漳河、浊漳河在该地交汇,始称交漳口,后称合漳。 正常情况下,会在此处看到非常分明的清、浊水界线,但今天浊漳河上游开闸放水,水浑且大,清漳河水相对较小,看不到清、浊分明的奇观,不无遗憾。但浊漳河滚滚东流,很有黄河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 随缘来时带来一个大西瓜,足有二三十斤重,一直没有机会分享,在清、浊漳河交汇处找个阴凉的地方稍事休息,顺便将西瓜消灭。在这里,羚羊说背后山上有个大窟窿,很是不错,决定去转转,可是刚下罢雨,路很陡很滑,车开不上去,只得放弃。再往前行一段路,在路上能看到半山腰那个大洞,果然很壮观。 涉县沿漳河大道建有好多观景台,打造沿漳景观,很是有趣,此处是一书卷和一支毛笔,书卷上书“钟灵毓秀,一河神韵阅千载;逸俊清新,百里清漳润四方。”非常贴切。清漳河由山西省黎城县清泉村流入涉县境,从西北辽城乡郭家村入境,纵贯南北,于合漳村东南与浊漳河汇入漳河,在涉县境内全长61公里。涉县原名沙县,据《水经注》载,漳水在东汉时流入县境,泛滥横溢,人民涉水迁徒,故改沙县为涉县。 故事虽年轻却是美驴户外资深驴友,最近一段因工作繁忙,好久没有随队出行。今天难得有时间,自驾跟队活动。老友相见分外亲切,重温往日结义深情。 郊口村是河北涉县合漳乡的一个行政村,明末,白芟村牛姓迁此立村。因居住在四条大沟(帆麟沟、石谷沟、小井沟、窟窿沟)的汇合口,故称交口,后衍化称郊口。曾骑摩托两次路过郊口村,只记得一家饭店做得饭挺好,没有注意过这里有过雕塑。看来这组雕塑应是今年刚建。 郊口村与东郊口村隔漳河有一桥相连,离得很近。但两个村子却分属河南河北。东郊口村属河南省安阳县都里镇,是都里镇的一个行政村。 过马鞍峡隧洞后,看好多人在漳河边,停车下来观景,却原来是人们获知今天浊漳河开闸泻洪,在此等看漳河水头经过。我们在合漳已看到浊漳河洪水涛涛,因车快,又从隧道穿过,走捷径,而漳河在此还得走个大拐弯,水头还未到此。 漳河小三峡风光很美,尤其是两岸绝壁,似一众罗汉肃立,维妙维肖。随缘指绝壁左下方说,看,那多像个人啊。拉近观瞧,还真如所见,严格来说更像一具披甲挂胄的兵马俑。 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等看浊漳河水头下来,从这里开始返回。18:35登车回返,20:23到家。全天活动13个半小时,手机显示行走12880步。这是一次非常有故事的徒步活动,大雨中在泥泞陡峭的山坡攀爬非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