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墨韵里的天地襟怀——观冯存辉先生书法作品《融通四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李佳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冯存辉先生这幅《融通四海》,是墨色晕染出的一场山河奔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观其笔法,“融”字起笔沉稳,似有吸纳八方之气的厚重,而后笔锋灵动婉转,如溪流交汇,潺潺相融,将不同元素汇于一处的意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字气势连贯,笔画间的呼应流畅自然,仿佛打通了重重阻碍,为四方往来架起无形的桥梁,彰显出一种通达无碍的气魄 。“四”字虽笔画简洁,却结构严谨,如稳固的基石,承载着“通”与“融”的宏大愿景。“海”字收尾,笔力雄健,墨韵豪放,似海浪奔涌,将那种包容万象、波澜壮阔的海之精神表露无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b style="font-size:18px;">这哪里只是书法?分明是中国人骨子里“和而不同”的哲学在纸面流淌。“融通”二字,本就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期许——就像古丝绸之路,驼铃摇着包容,茶香载着分享,把不同的肤色、语言,都融成同一片月光下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冯存辉先生的笔,是一根看不见的丝绦,牵着历史与当下,让我们在墨色里重温“有朋自远方来”的热忱,让我们联想到丝绸之路的驼铃阵阵,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中碰撞出绚烂火花;也如郑和下西洋的浩浩船队,于汪洋之上开启了文化互通的征程。在他的作品中,“天下大同”的古老理想,正以这样洒脱的笔墨,在今天继续生长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当下全球化的时代,冯存辉先生以笔墨为媒,传递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智慧,似在提醒我们,唯有秉持开放、包容、交流的心态,方能跨越山海,让不同的文化、观念、力量相互交融,共筑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 它是传统书法与现代精神的美妙契合,是冯存辉先生以笔为刃,在时光的卷轴上镌刻下的关于“融通”的时代注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融通”?要像这字里的“融”,容得下差异;学这字里的“通”,走得开困顿。冯存辉先生用笔墨告诉我们:真正的胸怀,是把山高水远都放进心里,让每个遇见,都成了拓宽生命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我们凝视这幅《融通四海》,看见的不只是书法的美,更是一种活着的姿态——以开放拥抱世界,以真诚丈量远方,让自己的生命,也活成一片融通的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墨里藏真意:在“和顺致祥”间照见生活的哲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李佳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冯存辉先生这幅《和顺致祥》,是墨色与哲思的相遇。“和”字的笔画舒展,像把天地间的温润轻轻铺开,让观者触摸到一种无需声张的宽厚——这是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生活底色,也是灵魂对秩序的天然向往。“顺”字的走势藏着自在,似山涧溪水绕石而行,暗合周国平说的“与世界和解,本质是与内心和解”,不较劲、不偏执,让生命顺着本真的河道流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致祥”二字收束时,不是生硬的期许,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呼应。就像在生活里守住“和”与“顺”,祥和便成了自然而然的果实。这墨韵里,藏着对“简单生活,深刻存在”的呼应——书法从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心灵的显影。冯先生以笔为舟,载着中式哲学里最朴素的真理:真正的祥和,不在外物的堆砌,而在内心与天地的同频。当我们凝视这四个字,看见的不仅是墨的走势,更是一种生活的答案:把“和”酿进日常,让“顺”成为指引,生命自会迎来属于它的祥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8px;">说到底,好的书法是灵魂的低语。《和顺致祥》让我们在墨香里撞见最本真的生活智慧。</b><b>这墨色里,有对传统文脉的承接,笔锋起落间,是中式审美里“和为贵”的哲学回响。就像漫步在古雅的园林,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中国人对生活、对天地秩序的理解。墨韵流淌处,不是简单的书法创作,而是一种文化基因的唤醒——让观者透过字的筋骨,触摸到“和顺”背后,那份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生活理想,在当下喧嚣中,开辟出一方宁静祥和的精神角落,这便是传统艺术于当代最动人的画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