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掠影(六)再见,日本!

老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日本行程的最后一天。早上四点多我就醒了,再也睡不着。躺在床上等天亮,想起昨晚与老汪喝了一瓶清酒后,感觉没过瘾,又下楼到酒吧抱了两瓶啤酒回来接着喝。觉得有点好笑,俨然一对酒鬼形象。不过,日本清酒度数实在太低。难怪传说日本男子下班后不直接回家,都要沿路进一个又一个小酒屋喝个几盏半夜才进屋。天天如此,要多好的酒量呀。喝过清酒才明白,原来并非他们酒量大,而是那酒的度数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终于亮了,干脆到海滨拍早霞去。轻手轻脚走出酒店,沿着条小路向海滩走去。小路从渔村穿过,但感觉这些房屋没住人似的,异常安静。到防浪堤,还有几艘渔船停在岸边。防浪堤顶端有一个人在钓鱼,有点独钓寒江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海边,在昨晚拍过照的老地方又拍了几张。昨晚拍的有潮水,今早的没有,但各有其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阳从远处的山后升起,照亮了海水,也照亮了一切。此时,天空色彩斑斓,防波堤上的人儿成了剪影。抓住这瞬间,赶紧拍了些海边日出,便匆匆回到旅店。</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要赶飞机,七点半必须出发。大巴载着我们准时离开吉良酒店,不久就上了高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条东京至名古屋和大阪的高速公路始建于1964年,为东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它也拉开了日本经济腾飞的序幕。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条高速公路非常简陋。它的车道很窄,车速限制80公里,几乎没有监控摄像头,一路上却也秩序井然。细看,路边还有拓宽的余地,可是,他们没有把它拓宽,依然保持建成时的模样。在路上跑的私家车全是小排量两箱车,这种节俭可说世界第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本的新干线是全球首条实用高速铁路,它的建成更是日本经济腾飞的伴随。记得几十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访日坐上新干线,他说 ,这样的速度催人奋进,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高铁。弹指一瞬,中国的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  奈良公园看鹿,是我们在日本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导游给的时间很短,公园人多,个人以为没有看头。我只在门口看了看就回到了车上。</p><p class="ql-block"> 大巴直奔大阪机场,我们将从这里离境。在机场真正体会到了工作人员高效服务,我的行李打包托运只几十秒就完成,工作人员是位年轻女子,她笑容满面,一边询问一边打包,动作熟练利索。我到过国内外很多机场,唯日本的效率最高。托运完行李过安检,从安检门过后就完成了,没有那种用探测器让你举手上下扫一遍的,让人极没尊严的检测方式。我想这大概就是人性化吧。</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很少监控摄像头,旅馆酒店商店基本没有,非常尊重和保护了公民的个人隐私。</p><p class="ql-block"> 日本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干净与安静。</p><p class="ql-block"> 先说干净,它的干净是全方位的,不管城市乡村,也不管室内室外干净的程度是一样的。然而,几天来,我只在东京见过一台环卫车辆,从没见到环卫工人。我有点好奇问导游,他说,没人乱丢当然就没有垃圾,没垃圾就没必要有环卫工。我对此不以为然,追问,它总有些灰尘什么的要清扫吧?导游这才说,他们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是商铺还是居民都得负责自己的周边区域的保洁。他们也每周安排时间每户派人参加到所在的公共区域打扫卫生。这种人人参与的保洁机制,落实到位的确实非常有效。另外岛国四面环海,空气中尘埃很少,没有沙尘暴的侵扰也是它得天独厚的地利。</p> <p class="ql-block">  再说安静,这种安静的感觉在日本到处都可遇到。餐馆吃饭,声音最大一桌的肯定是我们的同胞。如果我们不说话,可以看到日本人嘴巴在动,但想听清他们说什么,没门!行走在商业闹市,你听不到商家推销产品拉客入店的叫喊声和音乐声。在需要排队的机场和公园,也没人大声喧哗。在旅游景点,没有导游用电喇叭来解说。这些地方人员虽多,但不喧嚣。在日本这几天,不论车多车少,也不论大街还是乡村道路,我们没听到过一声汽车喇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天的时间走马观花,不可能有太深入的了解。但通过表象也可以看到我们与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居的相互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本在隋唐以前没有文字,他们在隋朝开始从中国引进汉字,创造出了片假名、平假名。从此,他们才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文学。时至今日,日本语还在使用三千多个汉字。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隋)使和留学生及商人都从大阪港口起航前往中国。佛教和茶叶从中国传入日本,留学人员和商人们带回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和生活习俗。他们模仿大唐西安建设了京都、江户等城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短短的几天,我们能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无处不在。走在日本的大街上,有时候甚至没有出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过来,日本近现代对我们的影响,用巨大来说并不为过。鸦片战争后,大量中国留学生去东洋留学,并从日文翻译了很多西方思想的著作转道传入中国。对我们最有影响的《共产党宣言》首先就是从日文本译出传入中国的。我们的革命先驱如孙中山、黄兴、邹容、刘道一、秋瑾、周恩来等都曾留学日本。</p><p class="ql-block"> 文学巨匠鲁迅以及郭沫若也曾留学日本。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提倡白话文直接从日本拿来了很多现代汉语词汇。如:革命、干部、学校等,后来又借用了一些新词:公害、发展、环保等。那天在横滨居然也看到了条“振兴产业”的小标语。这标语与我们的完全一样,不知是谁拿的谁的。</p><p class="ql-block"> 日本是资源短缺型国家,国情逼出了节约的习惯和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的生产利用的精细化管理。</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也在学日本,“门前三包”,垃圾分类;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爱惜粮食等电视公益广告宣传每天都是海量播放。</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一点也不输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这真是引人自豪的伟大成就。但社会发展太快,人的现代化却还是短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中美两国博弈加剧,日本作为美国的一颗棋子,在岛链上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极右翼上台执政,台海问题可能更复杂,我们不得不警惕。把自己建设得更强大,全方位实现现代化才是根本。借革命先驱的话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p><p class="ql-block"> 瞎想了这么多,飞机起飞了,大阪机场远了,日本远去了,再见,大阪!再见,日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