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庆王府。民国十五年(1926年)清末庆亲王爱新觉罗·载振寓居天津购得此处俗称“庆王府”。建筑形体简洁明快,室内设有共享大厅,适应当时的西化生活。水刷石墙面与中国传统琉璃栏杆交相辉映,门窗玻璃上有比利时工艺雕琢的中国传统花鸟,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p> <p class="ql-block">乐有余。原庆亲王载振的书房和卧室。载振在北京老王府生活时,就居住于乐有余堂,所以天津的王府沿袭了其故土情怀,仍用“乐有余”作为其书房和卧室的名称。载振因其特殊的“铁帽子王”身份,晚辈和下人是不准随意进入他的书房及卧室的。在津期间载振经常在书房里吟诗作画或玩赏各式收藏。</p> <p class="ql-block">劝业。原庆亲王载振三子澳铨的书房和卧室。载振迁居天津后投资兴建了劝业场,故此房间名为(劝业)。同时“劝”与“铨”同音,也有鞭策其子之意。在劝业的墙壁修整过程中,通过数十次的剔、擦和清洗工艺,剥离清洗出红绿两块原来的彩绘涂料。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得以局部保留,折射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装饰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法兰西。原庆王府家学室,厅内设有双面透雕楠木垂,眉罩。垂眉罩刻画了福禄寿三星、八仙及仙鹤、蝙蝠、梅花鹿、西番莲等古祥图案讲述了完整的神话故事,处处展现出祥瑞的喻意。</p> <p class="ql-block">英伦。原庆王府的祠堂。房间内的双面透雕楠木落地罩通过刻画渔、樵、耕、织、读、商等劳作和生活场景,配以山水和牡丹、灵芝、祥云等祥瑞图案,表达了主人祈福家庭及子孙幸福美满之意。</p> <p class="ql-block">承荫。原庆王府会客厅。载振喜爱京剧,平日里就在会客厅用留声机播放京剧唱段,尤其喜爱尚小云、谭富英、李少春等。当时大批的京剧名流都曾出入天津庆王府,载振也乐于与他们交好。</p> <p class="ql-block">契兰。契兰厅原为庆王府大餐厅。寓居天津的载振一家仍然像在北京王府时一样,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载振每晚九时吃饭,饭后还要喝牛奶、吃水果。王府中设宴时也只喝自家泡制的香白酒。</p> <p class="ql-block">天锡。天锡原为王府中庭,布置好似银安殿。遇载振夫妇或其长子溥钟生日,就在中庭铺上地毯,请京剧、曲艺名角演出。中庭高约12米面积350平方米,呈四方布局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其他房屋在其四周依序展开。中庭二楼回廊的栏杆由196根黄、绿、蓝三色六菱形琉璃柱合围而成,虽历经百余载却依旧光亮如初。两盏来自德国的葡萄造型吊灯从楼顶垂下,至今依然流光溢彩魅力十足。</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蒜头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