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稳定,是孩子心流的土壤

安利云购宏姐

<p class="ql-block">父母的稳定,是孩子心流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带侄子去公园那天,我蹲在草坪边看了他四十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正用树枝在泥地上画“迷宫”,眉头微蹙,手指偶尔在膝盖上敲两下,嘴里念念有词。风把他的头发吹得乱糟糟,他没在意;旁边小朋友的笑声震天响,他没回头;连我递过去的果汁,他都只是“嗯”了一声,眼睛始终没离开那片泥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直到他突然跳起来拍手:“姑姑你看!成功啦!” 我才反应过来——这就是书里说的“心流”。那种全然投入的专注,眼里只有当下的事,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近读《高稳定父母》,书里有句话让我反复琢磨:“孩子的童年品质,藏在他能进入心流的次数里;成年后的幸福能力,藏在童年心流里埋下的种子里。” 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心流是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搭积木时从“这是块木头”到“这是城堡塔楼”的沉浸,是读绘本时跟着主人公“钻进树洞”的专注,是观察蚂蚁搬家时“它们要去哪”的全情投入。这种状态里,没有“必须做好”的压力,没有“别人怎么看”的顾虑,只有纯粹的探索和创造——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成年后,能在工作里找到成就感、在爱好里获得安宁的人,往往都带着童年心流的印记:他们懂得如何专注,如何在过程中获得快乐,而不只是盯着结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心流这东西,像春日里的蒲公英,得有合适的土壤才能扎根。《高稳定父母》里说,这土壤,就是父母的“稳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想起朋友小艾的故事。她儿子三岁时爱拼拼图,每次拼到一半就急得哭——因为小艾总忍不住催:“你看这块放错了!”“都半小时了还没拼完,我们该走了!” 后来孩子再也不碰拼图了,连玩玩具都总问:“妈妈,我这样对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里说,高稳定父母最厉害的不是“教得多好”,而是“忍得住不打扰”。孩子蹲在路边看石头,他们不会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快走”;孩子把画涂得乱七八糟,他们不会急着纠正“太阳应该是圆的”。他们知道,心流就藏在这些“没意义”的瞬间里,一旦被打断,就像水里的气泡,碎了就再也浮不上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稳定的父母,还会给孩子“可预测的空间”。就像给小树苗围上栅栏,不是限制它长,而是让它知道“在这里,你可以安心扎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书里举过一个例子:有位妈妈每天留一小时“孩子时间”,这段时间里,她不看手机、不催作业,就坐在旁边看书。孩子想玩积木就玩积木,想发呆就发呆,哪怕只是把玩具摆来摆去,她也从不问“你在干嘛”。慢慢的,孩子进入心流的时间越来越长,后来甚至能自己对着绘本读半小时——因为他知道,这段时间是“安全的”,不用怕被突然打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反观我们身边,太多父母的“不稳定”正在悄悄破坏这种安全:前一秒还笑着说“你自己玩”,后一秒就因为孩子打翻水杯而发脾气;明明答应了“再玩十分钟”,却突然改口“现在就走”。孩子在这种忽冷忽热的环境里,像踩在晃动的跷跷板上,连“安心玩”都做不到,更别说进入心流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到底,高稳定父母不是“完美父母”,他们也会累,也会有情绪。但他们懂得“把自己的焦虑收起来”,不让孩子成为情绪的“垃圾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像书里说的:“父母的情绪稳定,不是装出来的平静,而是像一块温润的玉,孩子碰到时,感受到的是踏实,而不是尖锐的棱角。” 当孩子知道“不管我做得好不好,爸爸妈妈都不会突然变脸”,他才敢放开手脚去探索,去沉浸,去体验那些“只属于自己”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现在再看侄子在泥地上画迷宫的样子,突然懂了:对孩子最深的祝福,从来不是“考第一”“学得多”,而是给他一片能安心进入心流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让他在童年时,有机会蹲在地上看一下午蚂蚁,有勇气把画画得“不像样”,有底气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浪费时间”。这些看似“无用”的瞬间,会慢慢长成他心里的锚——未来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他都能记得:原来专注做事是这种感觉,原来沉浸其中是这么快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这份底气的源头,就是父母稳稳的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像《高稳定父母》最后说的:“你越稳定,孩子的心流就越绵长。他现在能在玩具堆里找到专注,未来就能在生活里找到热爱。” 这大概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