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图片</p><p class="ql-block">笔者:榕树下</p><p class="ql-block">篇号:146114402</p><p class="ql-block"> 在深邃的人生记忆库中,绝大多数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然而,五十年前一次大瑶山征兵,却象木雕画一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任凭岁月蹉跎时过境迁,依旧历历在目,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大瑶山位于湖南省边陲的道县,兰山,江华。江华瑶族自治县素有瑶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 把时光拉回到一九七一年,当年风华正茂的我是部队一名基层的连级干部。是年三月,奉命前往湖南省兰山瑶族自治县征集新兵的任务。我们团的征兵小组由三营梁少柱副教导员带队我和二营的陈少芬医助三人组成。时间两个月,任务应征三十名新兵。</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团首长指示:本次征兵虽然名额较少,但工作对象是解放二十年来,从未征过兵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量大,有一定的难度。必须依靠当地武装部,要特别注意遵守党的民族政策。</p> <p class="ql-block"> 从株洲出发折腾了二天,转了三次车才到达兰山县人民武装部。第二天张部长向我们介绍兰山县的地理环境和瑶民的生活习惯,布置了整个征兵的工作方案,同时派出一名干事(本地人)配合我们工作。</p><p class="ql-block"> 根据县武装部的安排,我们准备先到距离县城三十公里的大麻公社住点。当年国家经济不发达,山区的交通极不方便,下乡到各公社都是徒步。</p><p class="ql-block"> 三月的大瑶山,云雾缭绕,涟漪扑鼻,寒气袭人。我们翻越了三个盘跎岭,顺一道山脉走了五个多小时才到大麻公社。我站在山坡上一看,五间平房构成一个独立的凹字形的生活小区,大门右侧一块直竖的门牌写着:兰山县大麻公社革命委员会,周边没有村落。一看手表时间己是下午二点半,早餐那点馒头稀饭早已化为粪便,又累又渴肚子饥哩咕噜在大闹革命。</p><p class="ql-block"> 进了公社一看,房子空荡荡的只见一个三十开外的中年人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出来迎接我们。中年人自我介绍:我姓李是公社的炊事员,他姓盘是电话值班员。我问他:公社领导去那里?炊事员说:平时不开会公社干部都下到各村寨去,这里剩下一个守电话机的通讯员和我两人,我又说:能否弄点东西来下肚?炊事员说,过了开饭时间饭堂也没有东西吃。看样子我们得挨饿一餐了。</p><p class="ql-block"> 人道机灵鬼的陈少芬医助走出公社大门口,找到一位十来岁的小孩,由他带路到附近一家卖酱油醋料的小店买回一包瓶干。好傢伙,这可解决大问题,我四人围坐在一起,饥不择食地享受一顿美餐。副教导员说,这就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炊事员带我们到一条仅有三间日杂小店的所谓市场走一走。突然发现一位老叟在路边摆卖山羊肉,副教导员又说,宰他二斤回去,晚上叫炊事员搞二两瑶山米酒慰劳慰劳大家。老叟尽讲瑶话,叽叽咕咕一句都听不懂。炊事员告诉我们,山里人叫汉人为官人,汉话(普通话)为官话。还是我来吧!幸亏有这位炊事员同行不然连顿山羊肉都吃不成。</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公社书记和公社武装部长匆匆回到公社。我们向他们汇报这次征兵的任务和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公社武装部长说:我已经接到县武装部的指示,并安排好体检的时间和场地。由于瑶民居住分散,一个山冲住两三户人家。他们长期住在大山沟,加上解放二十年来从未征过兵,很多人根本就不懂征兵的意义,少数人还不同意孩子去当兵。如何做通应征青年家人的思想工作是当前的首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为保障有充足的兵源体检应征,我们决定分头到应征青年家里进行家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公社武装部长带领副教导员和陈医助到尖洞大队几个村去走访,我和县武装部张干事到大麻大队盘王寨。</p><p class="ql-block"> 高高的大瑶山,峰峦叠叠,道路崎岖难走,我们翻山越岭,汗珠湿透棉衣,上了山头,仿佛听到远处传来野狗的叫声。初次上山的我不禁打了个寒噤。突然,我发现前方坡山上有一群野猪正向我们走来。我迅速掏出手枪,张干事马上按住我的手说:“别动”。然后告诉我,在山上如果碰上野猪,山狗之类的野兽,你不是猎人千万不要去惹他。各走各的路,它不会来伤你。我说如果碰到老虎怎么办?他说:山上从未见过老虎。我们边走边聊,前面是一片茂密的翠竹林,山风夹杂着凤尾竹的叶味飘拂而来,一时难分东西南北。我问张干事,如果在山上迷失方向怎么办?他说:看电线杆,现在每个大队都拉有电话,顺着电线杆走,山下肯定有人家。第一次进大瑶山的我一切都感到新奇。</p> <p class="ql-block"> 到了盘王寨后,根据大队民兵营长的推介,我们走访一个叫趙天佑的应征青年。据了解,趙天佑本人喜欢当兵,他父母亲思想进步支持儿子应征入伍。我们也想通过他协助做好周边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p><p class="ql-block"> 趙天佑家住在半山腰,这里共有两户人家。他的父亲听说我们要去他家做客,一大清早就上山采回一篓筐鲜嫩的小竹笋,天佑也从地滘取出腊肉和辣椒,同时杀了一只大公鸡等待我们前往。</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山里人距离市场远,十天八天才上一次集市。每年春节前各家各户自宰一头猪,分割成片烤成腊肉冷藏起来,逢年过节或有客人来访再拿出来享用。</p><p class="ql-block"> 开饭前,我站在柴门口向对面的山峦望去,白茫茫的雨雾笼罩着深深的峡峪,山风掠过云层,两只云鹰在峡峪空间盘旋。山花烂漫,好一幅鸟在高空飞,人在云中走的纯真山水画啊!</p><p class="ql-block"> 开飯喽,只见桌面上摆有一盘白切鸡,一碗辣椒炒腊肉,一碗竹笋炒香肠,还有一盘辣椒炒鸡蛋。在老趙家里我们成了上等公民。我们边吃边聊。天佑的父母亲再三表态,一致支持孩子去当兵。表示愿意协助做通有孩子当兵亲戚的思想工作。</p> <p class="ql-block"> 白天我们分头家访,晚上回到公社汇集情况。如碰到老大难问题,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由于我们深入到每个应征青年进行家访,掌握第一手材料,所以从体检、政审到定兵一切都非常顺利。送兵大会上县武装部长对我们这次征兵非常满意,临走时每人还送一份当地土特产的小礼物作为留念。是年五一节前把三十个新兵顺利带回部队,圆满地完成此次征兵任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