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魅力,领略人文景观。初探佛家文化,优化人生之路。李春林/文2025.8.18

雪里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宗寺黄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左旗近两年已去过好几次了,每次去都是奔着石头去的,本想着过了贺兰山,在山的垭口处或接近垭口一带(即宁夏内蒙分界处)转游转游,兴许在石头堆里碰个好运气,捡块戈壁玛瑙什么的。可每次这么想,每次都没有如愿,原因是一旦上了高速就下不来了,出口还没发现,车已到阿左旗市里了。于是便在奇石市场上蹓上一圈子,随便买几样东西后就返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8月7日,我和张玉峰、李文清三人相约前住阿左旗去,不过这次有李文清做向导,才避免了走老路,走重路。通过低速顺利抵达我们要去的几个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个吸引我们驻车去玩的地方,便是明长城和被明长城围在里面的虎克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明长城遗迹,包括三关口明长城、水洞沟明长城及镇远关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关口明长城位于银川市西40余公里的贺兰山南部,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交界处,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明代为防御蒙古骑兵所建,设头道卡、二道卡、三道卡,现存残垣断壁,地势险要,被誉为“两省交界处的明长城”。‌‌部分墙体保存较好,可体验“一脚跨两省”的地理特色,周边有红山湖等自然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高速公路下的桥洞,横亘在贺兰山山脚下的明长城就展现在眼前,现存部分城墙相对完好,截面呈梯形状,上底宽约2米,下底宽约4米,高4米的样子。向北跨过两条公路和中间的季节河,蜿蜒而上,与贺兰山连接,向南由于地势相对平坦,仅几个起伏,伸向远方,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出于好奇,我们3个人争先恐后地从截面处的护坡上爬上去,用臂膀拥抱城墙,与墙体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实地观测和体验,充分感受到明代中原军民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和抵御蒙古骑兵的坚强决心和英勇行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长城毗邻的是虎克之路。是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越野公园一一虎克越野运动公园,占地100平方公里,山体险峻,荒凉沧桑。这里有汉长城、明长城、烽火台遗址,是众多影片的取景之地,是国内第一个集四驱车攀岩,徒步,越野跑,露营,骑行等多种户外运动于一体的越野运动公园。与美国RubiconTrail(卢比肯小道)、Moab(摩崖)并称为全球三大越野圣地,吸引全球的越野爱好者前来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行3人,既不是赛车拥有者,也不是虎克成员,仅仅是出于好奇,也没有理会管理人员如何看待我们,把营地所有设施看了个遍,张玉峰还不忘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摩托车避震弹簧和阻逆减震器焊接而成的躺椅上潇洒了一阵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虎克营地上,没有看到玩车的人,也没有看到太多的游客,只看到了三几辆四驱动赛车,剩下的不是废弃的汽车锅圈、车胎,就是几辆斜依在场地上锈迹斑斑的摩托车,显得十分萧条、荒凉。</span></p> <p class="ql-block">广宗寺全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能引起人兴趣的当属游南寺了。俗称为南寺的广宗寺,藏名“丹吉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境内,贺兰山西麓的一个山谷之中,距巴彦浩特镇东南23公里左右,该寺有6个属庙,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规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寺始建于1757年,当时的名字叫潘代加木措林寺,正式的名称为“广宗寺”,藏文称作“旦丹吉林。1760年清朝乾隆皇帝为本寺题名广宗寺 ,1981年在达里克庙夏中甲木英丹普勒尼玛的主持下,举行了夏季析恩法会,1986年正式恢复建设,1996年依法登记,2000年大兴重建工程,新建 了藏红殿和黄楼庙,经十余年的建设,现有大雄宝殿、千佛触药王服等十余座庙宇,满足了信教群众的朝拜需求。</p><p class="ql-block"> 而在众多建筑物中,以黄庙又称黄楼或黄楼寺,最为著名,是广宗寺(南寺)最重要的建筑,以供奉六世达赖舍利而闻名于世。它建于原葛根公馆一一大乐光照喇卜楞的旧址,新修建的黄庙依山而建,集藏、汉寺庙之大成,其占地面积为870平方公尺,庙高20公尺,殿内所供奉的六世达赖喇嘛婆金塔是全寺之尊,内贡有真身舍利,此处还供有释迦牟尼等十多尊佛像,造型精美,庄严肃穆,环绕大殿的转经长廊内设有100多个转经筒,内装有一亿玛尼经回向王经,四周飞檐处画有山海经图。</p><p class="ql-block"> 出于对佛教圣地的崇敬,拾级而上,入寺礼拜,然后从左侧开始,摸着转经轮沿黄庙转了一周。</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在黄庙正门门口,遇见了一位在条凳上休息的老者,与之攀谈,得知老人也是一位喇嘛,为蒙古族。自此,我才知道,披袈裟当嘛喇的不光是藏族,还有信奉佛教的其它民族。难怪在介绍中看到“乾隆二十五年,清廷不仅为该寺赐名,还有乾隆皇帝用藏满蒙汉四种文字授与寺名的御笔金字匾额”。年逾八十的老人,面色红润,童颜鹤发,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高龄老人应有的样子。我暗自思忖:修仙悟道是不是真的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张王峰见老人肯说,干脆来了个打破砂锅问到底,问老人是否有家,家在哪里的时侯,老人用手指着寺庙很自豪地说:“这里就是我的家”。从老人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佛教信徒对佛的虔诚程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此行最刺激的还要数在广宗寺后面的大山里的经历了。老张和老李均说,后山里有野生黑蘑菇可采,有画面石可捡,有用来做木雕的树根可拾。听他们如此说,我也来了兴趣,便欣然同意并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黄庙的后面绕到其右侧,再往后山方向走,但见一峡谷,峡谷两侧山体陡峭,高耸入云。仰望天空,天有筛子大小;崖壁怪石嶙峋,突兀凌空,旁逸斜出,虽然有树木植被生长其上,但从石头的结构看,并不紧密,石头会不会掉落,也很难说。在谷底的左手,时隐时现一条小径,随山体蜿蜒而上,直通山坳深处,可惜这条小路毁于山洪,已不成为路了。没有路,我们只能踩着遗落在河床的巨石向上艰难行走,这是季节河,平时没有水,只有下雨时才有水,从河床遗落的石头之大,溢出河床漫上小路的水位之高判断,山洪之大,破坏力之强可见一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3人循着河床一前一后往深处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奇观,一边留意脚下的河床,看是否能遇到自已想要的东西。如此,走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有走到峡谷的尽头,啥东西也沒见着。这时,只见一线天的天空越来越暗,不时还有雨点砸下,担心下大雨,担心山洪,担心落石,再也不敢往里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不再考虑采蘑菇、捡石头、拾树根的事儿,所以出来时,速度很快,到了近寺院的地方,在游客可能擅自入山的入口处,竟然传来摄像头禁止入山的提示音,方知这条峡谷是禁行的。此行虽然危险了些,什么实际收获也没有,但感受到了冒险给人带来的刺激,探密自然给人带来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野生菌菇</p> <p class="ql-block">山里见到的灵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