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敲诗承古韵 概论启新程</p><p class="ql-block">一一楚国良先生新著《中华诗词写作概论》评介</p><p class="ql-block"> 龚远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楚国良先生新著《中华诗词写作概论》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诗词格律"、"诗词欣赏"、"诗词创作"、"诗词修改"及散曲、对联、辞赋基本知识等七大板块,近80万字。作为一部诗词专业(或诗词班)的教学指导用书,在湘潭市乃至湖南省老年大学系统尚属首创。我为之高兴,品读之余,稍作评介,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现代终身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两大重要教育思潮之一,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在21世纪的当然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终身学习有四大支柱,这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与学习必然合而为一。离开学习,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因此,终身学习将成为所有人的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而与之相适应的是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深邃、精美绝伦,为世界公认。一部三千多年的中华文学发展史,主要是中华诗词发展史。</p><p class="ql-block"> 那么,什么是中华诗词?收词目37万余条的《汉语大词典》没有诠释。198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华诗词学会章程,没有界定。2004年底修订的新章程也没提及。不过,该会1988年的一份“会议纪要”中写有“中华诗词(或称古典诗词、传统诗词,不宜称旧诗词),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实际上仍和新白话诗同时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述说法,并参阅其它文献,我们认为:以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为主且运用汉语所特有的声韵写成的诗歌,称为中华诗词。从广义的角度讲,中华诗词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唐诗宋词,而应包括诗、词、曲、联、赋五种文体。</p><p class="ql-block"> 中国号称诗国,自古以来,名篇佳作,如满天繁星,闪耀光芒。诗歌源自民间,远古的诗人,就是平凡的百姓,而诗歌反映的即是他们身边的自然景象与生活百味,识文断字者将其记录下来,流播日久,即成歌谣。歌谣的特点是朗朗上口,流丽畅达,节奏起伏,循环婉转,通俗易懂,便于诵记。今观《诗经》中的风诗,莫不如此,偶有的句子,那是后来文人学士画蛇添足的结果。自《诗经》而降,历代乡野僻壤,市井里巷所歌,至今天仍流传的信天游、爬山歌、四季歌、五更调、盘歌、采茶歌、花鼓调、龙船调、牧羊曲、花儿等,数千年来,一脉相承。这些歌谣,是最具生命力的我国诗歌宝库中的精品。所以,《诗经》中的风诗,人们对其熟悉与喜爱的程度,也就远远超出了雅诗与颂诗。</p><p class="ql-block"> 汉魏以来,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诗与歌渐次分家,诗有的部分是可以入乐的,或者是专门创制的乐歌;但大部分的诗已成为徒诗,即乐府题材的作品,亦多如此,享受“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待遇的作家与作品,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如如诗经的颂诗,多为王室与诸侯宗庙祭祀等所用乐章,与后世民间祭祀与朝廷郊庙歌辞一样,虽然入乐,然饶舌乏味,艰晦难懂,颇不能传唱于民间。</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诗歌由初期的无名作者,发展到产生大批诗人创作诗歌,且诗歌体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变化多端。自南朝沈约等人起,在诗文创作中开始讲求四声,语调铿锵,语句齐整,平仄、对仗、押韵诸要求愈来愈严,五、七言诗体句式日渐固定,发展为今人所谓近体诗,至唐而成熟,至宋而严密,再到后来科举考试中的试律诗,则严苛到了僵化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这种诗歌由自然天籁而至人为斧凿的过程,却又是虽不得已而又不得不如此的必然结果。因为后世人读前代诗文,觉得隔膜不畅,读来生噎,正是声有低昂、音有流变所致。到了魏晋以后,随着韵书的编篡与声调的讲求,平仄相配,依韵押字,遂成诗歌的固定不易之则。但这对自幼读《四书》、《五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书的古人来说,可谓易如反掌,他们即席起兴,出口成章,赏景流连,斗酒唱和,诗固然有高低之分,但不存在不能作诗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上个世纪的百年风云中,西学大盛,白话蔚兴,古学陵替,文言废置。自古以来汉语教学中朗读、背诵、吟唱与中华诗词写作的传统,衰微不报,“朗朗书声”、“弦歌不辍”已成为过往的历史,诗歌创作也以白话新诗为主,中华诗词的欣赏与创作,不过一息尚存,不绝如缕而已。之所以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对中华诗词的接触愈来愈少,对汉语音节与韵律的美感也愈为陌生,又见诗词格律有许多“规矩套子”,所以由敬生畏,大感神秘。于是,对中华诗词的认识走向了两个端:一是索性放弃学习与写作,认为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另一个极端则是“打油诗”、“老干体”的盛行,以为能凑足四句话二十字(或二十八字)者,即为诗中五绝或七绝。</p><p class="ql-block"> 百余年来,喜爱诗歌创作的人们,除了从《唐诗三百首》、《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书中学习遣词协韵、捉字句外,他如刘坡公《学诗百法》《学词百法》等,亦颇受欢迎,而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则莫过于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十讲》等书。</p><p class="ql-block"> 近十余年来,此类书籍不断问世,也反映出传统诗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楚国良先生的《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又给同类书籍中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教材是教学思想的反映,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员学习知识的工具,它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所以一个规范的教育事业,应该有相应的教材作支撑。</p><p class="ql-block"> 目前,有关诗词的普及性读物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类是如清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等注释类选本,第二类是如各种鉴赏辞典类选本,第三类是如周振甫《诗词例话》、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丛话》等通俗理论读物,第四类是王力《诗词格律》等讲解诗词格律的读本。以上四类读物数量大,同质化程度高,偶有标明“教程”的读物,在内容与体例上也不过是格律读本的翻版。第五类是如孙霄兵《汉语词律学》、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易闻晓《中国诗法学》等学术专著类读物。这五类读物中,前两类偏重于作品阅读与欣赏,第三类偏重于鉴赏知识面非写作训练,第四类偏向于近体诗和词的格律规范,第五类则因学术性太强而不能被一般读者了解。不同类型的读物。对于普及诗词知识,学习格律常识,提高读者的阅读和鉴赏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读物,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有关传统诗词创作的普及类著作,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即基本以知识性介绍为主,而缺乏写作性的训练,无论内容、篇幅,还是编排方式,都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p class="ql-block"> 因此,编好诗词教材应成为各级老年大学关注的重要课题。楚国良同志在这方面倾注心力,积极探索,《中华诗词写作概论》的出版就是他为之奋斗的成果结晶。</p><p class="ql-block"> 楚国良先生是位作家,诗人,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湘潭县五中,中共湘潭市市委党校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多年,有丰富的成人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中国历代诗人在诗歌创作和对诗论研究已达到相当高度,把它传承下去,应是诗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该诗词教材编写的方针是明确的,即从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华诗词教学特点,既突出重点,又详略得当,既简明扼要,又回味无穷。它既适用于老年大学诗词专业(班)学员,也适用于民间广大诗词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通读书稿,书稿有如下四个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把握教学规律。教材是一个设计过程,设计应在实践中实现和完成。本书是楚国良同志在诗词学习与创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断修改,逐步完成的,应当说客观存在接受了实践的检验,这是一。其次,本书坚持了三个“侧重点”:即侧重基础知识,侧重技能技法,侧重学以致用。它握了中华诗词的阅读、写作、欣赏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 二是把握适用性原则。教材必须适用于它的使用者,要以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为“度”。一门学科,它是一门系统知识和系统技能的统一。教材内容应着重阐释方法技能和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又应把握“必需”和“够用”,即阐释到“够用”即可。本书在"诗词鉴赏"部分,略其"特征"、"意义"等方面内容,侧重于评论鉴赏的方法;略其“结构”构成、美学传达等方面的内容、测重于评论写作步骤。我认为编者略其所当略,详其所当详、所略处,不会影响学员对问题的理解:所详处,恰是学员应该用心体会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三是把握针对性原则。本书依“老”施教。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求职不是接受岗位培训,而是满足“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幸福晚年。可以看出,老年大学诗词专业(班)的教学目的正在于此。老年大学学员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原来从事的社会工作也是多种多样的;学习的基本要求不尽相同,有的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的求“学、乐、为"三者相结合。这本书能做到教其所学,增其所能。它能成为教师课堂讲授之“本”,也能成为学员桌上、床头的读物。</p><p class="ql-block"> 四是把握知识性、趣味性原则。本书力求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力求为老年人学中得乐。但老年人不可能用更多时问系统学习某一学科的全部知识。因此,本书在内容上突出“精”、“新”、“深”,做到重点明确、脉络清晰、阐释出新意、新知识,把浅说深,把深说懂,在文字上注意生动有趣;在阐释方法上,讲究“活”,把问、答、解、辨等形式、贯穿于教材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经常在讲话中引用古典诗词,还多次在讲话中指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诗词独特的价值和功用,要求把弘扬发展中华诗词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祝察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论述,揭示了传统诗词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用。</p><p class="ql-block"> 通览全书,该书有四个鲜明特色:</p><p class="ql-block"> 第一、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突破。</p><p class="ql-block"> 《中华诗词写作概论》是一都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著作。书中不仅系统梳理了诗、词、曲、联、赋等文体的源流与理论框架,更以丰富的例证与详尽的技法解析,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的写作路径。此外,书中对修辞、用韵、对仗、意象等传统技法的现代分析与阐释,更展现了各个文体的创作视野与写作规律。</p><p class="ql-block"> 第二、文学与现代创新的辩证融合。</p><p class="ql-block"> 在继承古典文学精髓的同时,本书尤为注重创新性的探索。特别强调诗、词、曲、联、赋的创作要“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例如,书中多处讨论了诗词曲的格律要求和用韵技巧,并深入研究了传统诗词格律要求与适应新时代的语词表达,平水韵与现代的韵律之间的分化,异同及注意事项,还有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区别应用。主张在格律框架内融入科技、社会等现代词汇与现代意象,既保留传统的韵律之美,又赋予作品时代气息。</p><p class="ql-block"> 第三、对诗词创作中的修辞把握与过程解析。</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本《中准华诗词写作概论》,本书对修辞艺术的剖析尤为精彩。如贾岛的三年两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不懈精神;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是几个形动词的否定之否定之后才定下来;毛泽东“我的诗都是在马上吟出来的。”此处的吟,也是反复吟诵修改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诗不厌改的古话才是写好诗词的至理名言。对于那些日产数首数十首的作者,不无委婉劝告:若能够把这几十首中的精华浓缩为一首,可能这一首比那几十首的价值还要高。这些分析与告诫,不仅为初学者提供了可供操作的经验技巧,也为资深创作者打开了深化艺术表现力的思路。</p><p class="ql-block"> 第四、本书对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书中认为,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冲击下,传统文体的存续面临挑战。强调诗词曲联赋不仅是国学精品,更是几千年持续发展又不断完善的“活的传统"。在各个朝代无数作者的实践中,又都是对该时代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和表达,不断进行着多重“嬗变”。在表达现实生活方面。呼吁创作者以“人民性”为根基,既书写家国情怀,也关注个体生命体验,把现代生活与个人抒情相交融。</p><p class="ql-block"> 楚国良先生新著《中华诗词写作概论》一书,作为全市乃至全省老年大学系统首部诗词专业(班)正规教学指导用书,它的出版,会让徘徊者尽快入门,让入门者尽快成熟,让成熟者多出精品佳作。余为之喝彩,并欣然撰联祝贺,联曰:</p><p class="ql-block"> 翰墨心声,敲诗承古韵;</p><p class="ql-block"> 杏坛花雨,概论启新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龚远生,笔名一峰,号燕村居士。退休前为中共湘潭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党史办、市史志办主任,市委督办专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曾在湘潭市老年大学诗词班任教8年,连续多年被湘潭市老年大学评为优秀教师、明星教师。从事诗词创40多年。代表作有《采茶》《放鹃》《采莲》《桃花村》《卜算子·春思》《秋针雨》等。有诗联刻石勒碑,传入10多部辞书典籍,著有《燕村诗草》。主編有《白石诗苑》《红色文化》《纪念毛主席诞展120周年·萧三杯全国诗词大赛作品集》等。)</p> <p class="ql-block">贺《中华诗词写作概论》隆重出版对联集锦</p><p class="ql-block">1、贺楚国良先生新著《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龚远生</p><p class="ql-block">翰墨心声,敲诗承古韵;</p><p class="ql-block">杏坛花雨,概论启新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贺楚国良先生《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刘建铁</p><p class="ql-block">国粹无垠,雄文漫卷珠玑韵;</p><p class="ql-block">良师有范。健笔频摇玉魄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贺楚国良先生《中华诗词写作概论》隆重出版(嵌作者名)</p><p class="ql-block">唐蔚琦</p><p class="ql-block">铺彩摛文,妙笔生花传国学;</p><p class="ql-block">标新领异,金梁架海展良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贺楚国良先生《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刘建安</p><p class="ql-block">国粹靠能人检集;</p><p class="ql-block">良文有雅士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贺楚国良先生《中华诗词写作概论》隆重出版</p><p class="ql-block">胡新平</p><p class="ql-block">国学醍醐沁卷;</p><p class="ql-block">良才骥骏凌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贺楚国良先生新著《中华诗词写作概论》付梓</p><p class="ql-block">周瑞庭</p><p class="ql-block">远赏粼粼碧水,如沧海,似波涛,三江皓月长辉夜;</p><p class="ql-block">近读朗朗诗文,若昆仑,犹泰岳,万仞高山永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贺楚国良先生《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郭继拔</p><p class="ql-block">续林荣,老年大学诗班添彩;</p><p class="ql-block">追王力,盛世莲乡韵界扬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贺楚国良先生《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张新果</p><p class="ql-block">国学千年永;</p><p class="ql-block">良驹万里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贺楚国良先生巜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刘友云</p><p class="ql-block">一典灵光开万窍;</p><p class="ql-block">满壸玉液醒诗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贺楚国良先生《中华诗词写作概论》排印</p><p class="ql-block">孙乃亮</p><p class="ql-block">挑大梁胸怀坦荡,</p><p class="ql-block">借东风手到擒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贺楚国良老师《中华诗词写作概论》付梓</p><p class="ql-block">张正罗</p><p class="ql-block">国学多才,执教诗章增课本;</p><p class="ql-block">良文大雅,句雕风月创奇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贺楚国良先生新著《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何银坤</p><p class="ql-block">国粹心传九域,欣闻新论著,</p><p class="ql-block">良材玉琢千秋,又见大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贺楚国良先生新著《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出版</p><p class="ql-block">张经文</p><p class="ql-block">白须常捻,苦敲韵句; </p><p class="ql-block">诗海喜闻,新设航标!</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中华诗词写作概论》后记</p><p class="ql-block"> 楚国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人们都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开国领袖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曾说过:“律诗要讲乎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这也是一千多年来诗界的定论。</p><p class="ql-block"> 讲音韵、论平仄、用对句,这对初学写诗填词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簿,但也是一套有趣的规则。如果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会给你无限的乐趣。就像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一样。试想,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还成其为象棋吗?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p><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学诗词专业(班)的教学,主要是教学员学会中华诗词的阅读欣赏和提高创作写作水平。所谓中华诗词,就是依照前人通过诗词创作经验总结制定的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作的诗歌。格,就是格式,律,就是规定,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不按规定格式写的诗词,就不能称为格律诗词。</p><p class="ql-block"> 据调查,诗词专业(班)的学员尽管所受的教育层次、所学的专业、所从事的职业名有不同,比如少数学员毕业于中文系,但更多的则是有过如数学、医学、化学、机械等等学科的修学与工作经历。学员们的学养经历尽管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不少的共同点。简而言之干,其明显特点有三:</p><p class="ql-block"> 其一,喜好传统诗词,并具有一定的学养,盼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提高解读与赏古典诗词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其二,有较为丰富多彩的工作生活等社会人生经历,具有较为丰富多彩的各有所不同的人生经历体验与感受。</p><p class="ql-block"> 其三,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善解人情世事,较能体会、读懂传统诗词之潜在底蕴与特质美感。所以,我认为,各尽所需,欣赏、写作,择其所好而听之。</p><p class="ql-block"> 平心而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老年大学先后创办了诗词专业(班),尤其是诗词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诗词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数量尚不足。二是质量还不够高。三是教材数字化程度低。</p><p class="ql-block"> 其实,学习诗词写作并不难,因为我们处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工具的运用,等于我们的大脑储存了海量的诗词信息。我们可以登录“诗词名句查询网”查询名句中的词汇与意象,为自己的诗词润色,也可以登录“诗词吾爱网”检测自己的诗词是否符合韵律平仄。</p><p class="ql-block"> 有感于全国各地日趋重视传统文化、诗词学习队伍不断壮大,学习创作的热潮方兴未艾,但有关传统诗词知识的学习读本都是网络文章居多,内容散乱,系统读本甚少,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广大诗词专业(班)广大学员迫切需要一本专供老年大学学员使用的正规教材。</p><p class="ql-block"> 本书承中共湘潭市委原副秘书长、湘潭市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龚远生作序,由湘潭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罗剑波、湘潭县书法家党支部书记谢乔泉分别题写封面、扉页。湘潭市、县老年大学(诗词协会)有关专家学者赵术龙、彭柏槐、唐蔚琦等进行了审读,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湘潭县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谭雳、唐尚高、诗词班新老班长郭国亮、周瑞庭等参与了策划。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本书还参阅和引用了全国各地老年大学(或诗词协会)124种有关资料和大量例证,使本书内容得以更加充实,更具有权威性。恕不一一注明,特此对原著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中华诗词写作概论》一书,从入门和提高两个层面考虑,为初学者提供入门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创作造诣者提供有关的修养知识。一是成为老年大学诗词专业(班)的授课教材;二是成为广大诗词爱好者的自学读本:三是成为中华诗词进校园的课外读物。</p><p class="ql-block">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加之过去这几种文体都是独立成书,现将其删繁就简融汇于一册,尚属首创,也是一种探索。所以,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期今后修订再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楚国良,湖南湘潭县人1962年4月出生。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共湘潭市委党校原四级调研员。瀋繁有文章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领导科学》等权威报刊上发表,曾获《人民日报》襄轴杯调研报告征文三等奖、《光明日报》创先争优理论征文二等奖。著有《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湘潭民俗风情概说》《印象湘潭》等专著。先后主编或参编《晓霞之子》《今日梅林》《青山文史》《谭家山文史》《响塘文史》《云湖文史》和《九华史话》等谘文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新书快讯></p><p class="ql-block">服务电话:13875254657。</p><p class="ql-block">发售服务: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接单,收到货款24小时内发货。</p><p class="ql-block">联系方式:如有需要,可以添加本人微信(与手机同号),为您解决。</p><p class="ql-block">优惠条件:《中华诗词写作概论》(上、下册),定价人民币268元,</p><p class="ql-block">欲购者从速,半个月内免快递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