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举世瞩目的俄美元首会晤,如期于2025年8月15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顺利举行。尽管会晤只进行了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但其前期准备和后续风波远大于实际会晤。</span></p> 罕见的安保措施与会晤地点选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纵观历史,元首会谈很少选择在一国的军事基地。而这次美俄总统会谈地点,却刻意选择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多少带有点</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世纪豪赌”或“示众作秀”</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个军事基地驻扎着3.2万美军,不仅是美国在阿拉斯基最大的军事基地,还是美国北极军事战略的关键据点,把谈判地点定在这里特朗普显然就是明摆着向普京示威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实,特朗普对于谈判是否能够成行心里也没底,甚至还预计谈判有25%的失败风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俄罗斯方面更是直接给出预测,普京和特朗普的会谈不会签署任何文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然,普京愿意接受在此会晤还有另一层意思:阿拉斯加是什么地方?不就是当年苏联因无暇顾及而又当心会落入“大英帝国”手中,最终以720万美元买个大英帝国的对手美国的吗?其中20万还是手续费!所以美俄美苏之间不只是只有对抗,而是还有过“密切合作”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俄两国元首还都挺有默契,都对谈判不抱希望,还都愿意见面聊聊,并且都想占尽先机,争取主动权。所以这种刻意安排,还多少带有点“耐人寻味”的意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双方经过多个回合沟通,直到8月15日会谈开始前美俄双方都在暗潮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停放在安克雷奇机场跑到旁的数十辆美国警车闪烁着刺眼的红光,仿佛是一只只警惕的眼睛死死盯着前方,身穿防弹服的特勤人员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眼睛紧紧盯着即将到来的飞机舱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俄罗斯专机准时降落安克雷奇机场,外长拉夫罗夫、防长等高层随行人员缓缓走下飞机时,众人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却发现唯独不见普京总统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就在三个小时前,FlightRader24航行轨迹图骤然转向,这一异常举动瞬间引起了各方关注。普京的伊尔-96专机在楚科奇上空突然转向,急转南下如同一头灵活的雄鹰绕过白令海峡直飞俄远东马加丹州,把那些严阵以待的美方警卫凉在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一招无疑给美国来了个出其不意,美国方面事先就封锁了安克雷奇上空半径48公里的空域,F35战机在云层中如同幽灵般巡航待命,一切看似做好了万全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可俄方情报却显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72小时前,9架乌军无人机突破莫斯科防空网,近距离抵近总统官邸仅剩8公里,就像一把利刃悬挂在俄罗斯的头顶,于是俄方专机编队启动堡垒计划,4架苏35s护航机拉升高度释放红外干扰弹,机载电磁屏蔽系统全功率运转,如同一层坚固的护盾保护着专机的安全,航线也被迫放弃最短路径,以蛇形机动穿越鄂霍次克海,就像是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寻找一条生机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此同时,俄罗斯远东马加丹州的矿场却扬着沙尘,机器轰鸣,普京踩着地上的沙尘径直走向输气管道焊接点,因为这里正在建设直通中国的跨境能源枢纽,规划年输气量350亿立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天前他与中方通话承诺</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中俄关系不受任何影响”</b><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刻出访阿拉斯加特普会前他的视察被外界解读为一种“战略背书”,俄总统助理也同时向外放风:称阿拉斯加会谈前增加远东行程,目的是为了确保合作项目准时推进。这背后显示出俄罗斯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对自身战略布局的坚定不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美国这边,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得知普京专机航线变动时,刚结束对北大达科他州选民的演讲,内心却</span><b style="font-size:15px;">急需普京配合</b><span style="font-size:15px;">兑现他竞选时夸下的嗨口:“24小时实现俄乌停火”的承诺。但俄方的核心筹码是诺许俄军控制顿涅茨克州。现在的节骨眼上可不能出什么差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谈判代表已提前达到,携带着解除北溪2号制裁的草案文件,条件却包括俄方消减对华能源供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国防部截获的密电却揭露了美国另一重大意图:美军拉着北约国家正在北极边缘演习,部队正实弹瞄准号称“地球东极”的俄罗斯楚科奇沿岸,如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却不想被俄罗斯看得一清二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二小时前,俄罗斯已秘密部署搭载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发射车驶入新地岛禁区,射程覆盖阿拉斯加全域,俄北方舰队同时向白令海峡派出两艘“北风之神”核潜艇,艇长接到密令:若总统专机失联,即可启动断剑协议。这些部署可通过加密频道直接传至普京的核手提箱,似乎事态已经处在核战一触即发的危险边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时距总统踏入美军基地还剩四小时航程,局势依然处在剑拔弩张的程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克雷奇会场摆着普京达到的时钟,普京专机略过堪察加半岛时,俄外交部突然发布声明称:</span><b style="font-size:15px;">要求美方书面承诺不援引国际刑事法院的通缉令</b><span style="font-size:15px;">,毕竟普京通缉令在身,对美西方的诱惑力太大了!只身闯虎穴的风险不可不防啊!尽管美国并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没有义务执行或配合国际刑事法院的一切决定,普京还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切安排停当之后,美军安克雷奇机场停机坪突然挂起七级阵风,普京专机轮胎与地面擦出蓝烟,安稳的停靠在停机坪上,比原定时间迟到了整整127分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总统身后四名保镖手提钛合金手提箱,其中两个是核按钮中继器,另外两台装载安克雷奇防空网络安全漏洞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普京专机缓缓停靠时,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15度倾斜角度巧妙避开了周边建筑可能存在的任何狙击点,这一细节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次的演练和计算。仓(或车)门开启瞬间,全副武装的特勤人员已经就位:他们携带的公文包能在极短时间内展开,化作能够抵挡高威力穿甲弹的多层复合材料防护盾;那把看似普通的黑色雨伞,表面采用特殊纳米涂层能干扰和散射狙击手的瞄准设备。整个安保流程包含数十个紧密衔接的战术步骤,每个细节都经过数字化场景推演和反复实兵操练,时间控制甚至达到微秒级精确标准,总统最轻微的动作变化,都会引起安保队形在四分之一秒内完成新的战术部署。在俄罗斯总统卫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行动信条:"任何射向国家元首的子弹,都必须先经过护卫人员身躯的拦截。"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每个特勤人员深入骨髓的职业信念。队员们身着特别定制的西装内层隐藏着俄制PP-2000型微型冲锋枪,这种武器特别适合在人员密集的公共空间进行快速反应,每位安全人员均配备骨传导通信系统与智能眼镜协同工作,构建起全时段、全覆盖的隐蔽监控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除了“贴身”安防人员外,外层安防人员以高度仿真的平民装扮执行任务,其伪装技巧之精湛即便业内专家也难以辨识。这些便衣特工携带的装备极具隐蔽性,包括缝制在外套袖口处的微型麻醉注射装置以及隐藏在鞋跟部位的大功率电击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建筑物制高点,俄罗斯安保团队部署了多个精锐狙击小组,装备经过深度优化的SVCh-308型高精度狙击武器系统。为应对车辆式自杀袭击威胁,这些狙击枪专门配装了能击穿现代复合装甲材料的特种穿甲弹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代表团全程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度保密通讯系统,集成前沿量子加密科技。设于地下防护掩体内的联合安防指挥中心里,两国安全专家虽共同监测实时动态,却始终保持着谨慎而疏离的协作姿态。依据双方安全协定,俄总统周身半径三米内的所有安防岗位完全由俄方特勤人员独立负责。美方安保力量仅被安排在总统护卫车队中的第三台车辆中执行任务,这一设计突显了大国互动中既协作又制衡的深层张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现代国际政治舞台上,领导人的安全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安保体系既展示了其技术实力,也传递出坚定的战略意志。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最高级别的安保不仅是对领导人的保护,更是对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庄严承诺。任何高级国际峰会现场,两国安保团队之间的非公开较量其紧张程度甚至超越了正式外交会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这127分钟里,美国有线电视网循环播放着俄罗斯远东马加丹州天然气枢纽的航拍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场阿拉斯加之局,就这样在各种明争暗斗中进行着。</span></p> “高规格”接待隐含着什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机场几个特殊的镜头特别值得注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一:特朗特乘专机提前抵达机场,站在“宽敞的”红地毯上“等待”普京的到来,这种总统亲自“接驾”的外交礼节并不多见,显示特朗普对这次首脑会晤的“高度重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快速下机后,踏上为其准备的红地毯通道明显窄小,颜色不够鲜艳,与特朗普所站立的红地毯形成“鲜明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三:特朗普主动拍手欢迎普京,并提前伸手迎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四:俩人握手互致寒暄后,特朗普刻意紧紧拉着普京的手阔步走上通往标注“阿拉斯加2025”的T型合影台,这个T型合影台的两侧各自醒目的停放着两架F35战机,这寓意不言而喻,不是美国军事实力展示更似实力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五:行走过程中,特朗普还不忘向执行“警戒”的安保人员及外围“观战”的媒体报道人员“致礼”,彰显“大国总统”的应有风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六:在特普二人手牵手走向T型合影台的过程中,机场上空“轰鸣”飞过由一架B2和4架F35组成的编队,引起普京抬头注视,特朗普也抬头观望并拍手称赞,认为这次美军方配合演出“到位”,给特朗普增加了“戏”分,再次把美国的“空中”军事力量展露无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镜头七:俄美两国元首一同登上标有“阿拉斯加2025”的T型合影台对媒体拍照合影后,随后一同乘坐外号“野兽”的美国总统专车前往会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至于俩人为啥要一同乘坐美国总统转车“野兽”前往会场,据消息人士透露是临时起意即兴表演,不是事先安排。根据事先原定安排:俄美元首需要分别乘坐俄制Aurus和美制凯迪拉克专车前往会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另外,根据事先安排,俄美两国总统需要从T型合影台两端分别登上“合影台”,实际情况确是俩人沿着红地毯一起登上合影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更令随行人员意外的是,在美国总统邀请普京一同乘坐“野兽”前往会场时,普京竟欣然接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次会晤美方摆出“大阵仗”战机编队飞行、同乘一辆车、鼓掌迎接等行为,显示出特朗普欢迎普京抵达美国的高规格,通过这些安排展现出对此次会面的重视以及对普京的“礼遇”,试图营造一种较为隆重的外交场景迎接普京到访,因为这是自2015年9月以来俄总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也是自2022年2月俄军全面进攻乌克兰以来,美俄两国领导人首次面对面坐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特别是俄乌冲突背景下,美方此举可能是想通过这种“大阵仗”传递出美国对于俄美关系的复杂态度,既希望在某些议题上与俄罗斯进行沟通协商,又想在姿态上显示出自身的强硬和主导地位。</span></p> 看似俄乌停火,实则美俄“破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寒风中特朗普与普京持续了整整三秒钟的紧紧握手不同的是,双方会谈仅仅持续了两小时四十分钟,双方没有客套的开场白,原本定好的两轮谈判,美方主动提出特朗普与普京一对一闭门密谈,但到了当天突然变卦,闭门密谈取消直接浓缩成三对三的会谈:俄方由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外长拉夫罗夫参加,美方由国务卿鲁比奥和对俄鹰派特使威特科夫硬闯进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罕见地出现在随行名单里,怀揣着价值千亿的能源合作方案, 普京开场就甩出诱饵:我们两国有巨大的赚钱机会! 本想着靠油田管道生意说服特朗普松绑制裁,不料想特使威特科夫当场冷脸直接回怼:钱在这儿不好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来这次会谈根本不是为了谈钱和经济合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副总统万斯更在记者会上捅刀:美国人受够了一天烧2亿美元养战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样的氛围,还能谈出什么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闭门会谈讲的是信任,三对三就从对话变成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观点认为美方改变会谈形式,或因怕特朗普“即兴表态”偏离框架,于是白宫给出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怕翻译搞错";甚至抛出观点把责任推到俄方,认为俄方倾向“有记录磋商”,认为三对三可确保承诺严肃,避免口头共识难落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然也有人说,狡猾的特朗普已经“巧妙”安排俩人在“野兽”后排座提前完成了一对一会谈,尽管时间只有十分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后面的会谈就只剩下一个草草了事的形式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会谈结束后普京总统连安排的午饭都没有吃,直接打道回府。特朗普直飞华盛顿,各忙各的事情去了。原本菜单、座次、礼仪都安排好了,甚至特朗普要送普京的“白头鹰雕像”也打包完毕,白头鹰可是美国的象征,象征着“和平使者”姿态的雕像结果只能“静待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场看似刻意安排并无懈可击的元首会晤,实则破绽百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事后爆出会晤当天清晨一份政府机密文件居然被遗忘在酒店的打印机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安克雷奇库克船长酒店的客人无意中发现了八页白纸黑字的行程安排:里面详细列出峰会的会面地点、午宴菜单,甚至美国与俄罗斯官员的私人电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一页写明特朗普与普京将在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的“美国白头鹰桌雕”进行会谈;接下来的三页罗列了美方与克里姆林宫随行官员的姓名及对应发音;第六与第七页更是附上了精致的午宴菜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件内容不仅勾勒出特朗普与普京同桌而坐的画面,座位表显示特朗普与普京本应并肩而坐,身边环绕各自的核心顾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该文件的泄露还揭示了本该以盛大“和解午宴”收尾的安排最终被临时取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针对此事,美国家安全专家直言:“你不能把东西留在打印机里,问题就这么简单。”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次程序性疏忽,更可能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安保上的松散与草率。而白宫则立即展开“反击”嘲讽称:“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发布了一份长达数页的午餐菜单,并称之为‘安全漏洞’,这太可笑了!这种自诩为‘调查性新闻’的做法正是为什么没人认真对待他们。”白宫一句“只是菜单”便轻描淡写地带过此事,几张纸而已有那么严重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究竟是“工作疏忽”,还是人为刻意炒作?想制造另一种氛围呢?让这场闭门会议更显扑朔迷离,引发国际社会诸多猜测,使未来走向充满更多不确定性?只有“画饼人”自己心里最清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场被特朗普自评为</span><b style="font-size:15px;">“满分10分”</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会谈,实际暴露了美俄之间的巨大温差:尽管特朗普精心设计铺就红地毯,甚至安排B-2轰炸机编队飞越会场彰显实力,普京的反应却极为冷静与克制。尽管双方表示:会晤</span><b style="font-size:15px;">“具有建设性”</b><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span><b style="font-size:15px;">“富有成果”</b><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双方并没有就俄乌停火达成任何协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特朗普在联合记者会上脱口称普京为</span><b style="font-size:15px;">Boss(“老板”、“老大”)</b><span style="font-size:15px;">时,美国舆论瞬间炸锅,前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痛批:“你像个懦夫!背叛了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朗普会谈团队最核心的目标——促成俄乌立即停火——却被普京以沉默婉拒。更令白宫难堪的是,普京一回国,俄军80架无人机和弹道导弹便呼啸扑向乌克兰后方,依然要保持着战争的主动权,这场让美国深感“外交胜利”的泡沫尚未飞出阿拉斯加便已破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反观普京的回应堪称教科书式冷静:俄方在阿拉斯加仅接受</span><b style="font-size:15px;">“冻结空中停火”框架(即:暂停导弹袭击,但地面攻势继续)</b><span style="font-size:15px;">,既给特朗普留足了面子,又未牺牲任何战场主动权。这种精准拿捏,使得特朗普撤回制裁的示好更像单方面让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如俄外交部会后声明里没有“继续沟通”或“未来接触”这些常见话术,只有一句话:</span><b style="font-size:15px;">“将依据国家利益独立判断对美政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嚷嚷要快速结束俄乌冲突,之前还吹过牛说24小时就能搞定。可现实很骨感,战争打了这么久,哪那么容易说停就停?特朗普也知道战争主动权在俄罗斯这边,所以要调停战争首先必须俄罗斯愿意配合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什么要停战呢?因为一方面美国需要从俄乌战争中抽身,集中力量“干大事”;另一方面美国更希望俄罗斯能站队到美国一边,美国已经意识到“制裁”只能使让俄罗斯与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国家“抱团”更紧。如果美国突然主动放弃制裁俄罗斯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特朗普“急于”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以调停俄乌战争为幌子,换取美俄对抗“冰释前嫌”,给水火不容的美俄关系“破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对俄罗斯来说,能从制裁中抽身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所以普京很“给特朗普面子”,于是“特普会”就顺理成章了,绝对是“你情我愿”的事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于是就如同普京提出的“三个要求和一个让步”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要求一:俄罗斯占领乌东,乌克兰军队撤出顿涅茨克州,俄军占领整个乌东顿巴斯地区。同时俄军冻结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战线,实行“战线固化”。战线固化之后,双方实现原地停火。俄军实际占领乌东顿巴斯地区,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停火,战线保持现有状态(因为俄军再向西攻进也很困难)。在哈尔科夫和苏梅等地,俄乌双方可以就领土问题再进行商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要求二:乌克兰恢复俄语和宗教。乌克兰必须以俄语为国语,同时必须恢复俄罗斯东正教在乌克兰的地位。这个要求是普京为了避免乌克兰西方化提出来,普京认为如果乌克兰从语言和宗教上西方化了,那么乌克兰即便不加入北约也从根上变成了北约国家,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威胁极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要求三: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乌克兰不准加入北约这是普京谈判的底线。不过对于泽连斯基执着地要求保障乌克兰安全的问题上,普京认为北约可以给乌克兰安全保障,但不是加入北约。于是作出一个让步,一方面为了给美国一个顺手人情,另一方面以表明他对俄乌停火的诚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个让步就是允许美国按照北约第5条类似的条款给乌克兰以安全保障,也就是说美国可以像北约保护其他国家一样保护乌克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按照北约的条款来保护乌克兰,可以把美国从北约中单列出来,意味着乌克兰不加入北约却可以享受到北约军队的保护,当然这种保护肯定是美国和欧洲“有限”地保护乌克兰,让乌克兰既能够感到安全又不能让北约将导弹放到家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个要求如果能满足,俄军可以保持现状不再打乌克兰,普京将签署协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就是特朗普会谈中说的:接下来很快会与欧洲和乌克兰通电话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消息一出,乌克兰坚定表态:必须保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能拿一寸土地做交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法国总统马克龙拍桌骂街,拉着欧盟德英等六国发联合声明:"不带乌克兰的和平全是耍流氓! " 、“任何协议不得损害欧洲安全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开炮道:"谈和平? 必须让乌克兰上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种撇开当事方谈停战的做法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乌克兰、北约无非美国战略工具中的棋子而已,有上桌的机会吗?</span></p> 不是俄乌领土,而是俄美地缘政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据美媒报道,特朗普在“特普会”前于8月13号跟泽连斯基、欧洲领导人视频会晤的时候保证,他不会就领土问题跟普京谈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乌停火核心问题就是领土,而普京最想要的也是领土,普京不可能放弃已经打下来的领土,更不可能是通过“谈判”把打下的领土再回归到乌克兰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俄会谈不谈领土问题,相当于出门逛街不带钱,不是瞎逛一圈吗?同时白宫又发文暗示,在必要时特朗普有很多工具可以用。翻译成大白话意思是说,特朗普可以威胁普京,逼迫普京在谈判中让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然,特朗普要普京让步的不是乌克兰领土,而是盯上了北极航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都知道俄罗斯出海口少,所以航运一直是俄罗斯的一块儿心头病。跟乌克兰一直死磕克里米亚岛,就是为了争夺出海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是,随着地球变暖俄罗斯找到了一条可以媲美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span><b style="font-size:15px;">北极航道。</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主要有两条航线: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和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航道,从北欧出发,沿俄罗斯北部海岸线向东,依次穿过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最终抵达白令海峡。北极航道一旦开发成功,会大大缩短欧亚大陆间的航程,而且也能减轻对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依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北航道,以白令海峡为起点,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海域向东,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最终抵达戴维斯海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是,不管是东北航道或是西北航道都跟白令海峡息息相关。白令海峡正好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分界线,海峡一边是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另一边是美国阿拉斯加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在阿拉斯基美军基地可不是闲来无所事事,如果美国想搞事北极航道就废了,所以特朗普想用北极航道来要挟普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对俄罗斯来说,北极航道虽然重要但建设各种基础设施需要时间,短期内北极航道商业价值没那么大,至少对于现阶段的俄罗斯来讲争夺克里米亚半岛更重要、更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极地区因全球变暖冰层消融,正成为大国竞逐的新前沿。数据显示,北极航道可使中国至欧洲的海运距离缩短4600公里,每年节省燃油成本超3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推动的“冰上丝绸之路”已与俄罗斯北方海航道深度对接,2025年新增的五条北极集装箱航线,年度通行量突破80万吨。反观美国,其北极战略因装备滞后陷入被动——现役破冰船数量仅为中俄总和的1/10,且首艘新型破冰船最快要到2029年才能服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别是近日恰逢美俄领导人计划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之际,中国五条大船北上直逼阿拉斯加,客观上打乱了美俄博弈的节奏,也让北极治理议题回归国际议程,由此引发了美国的极大恐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事情要从7月底说起,当时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在北冰洋进行科考作业期间,美国派出海岸警卫队C-130J侦察机进行环绕飞行并试图骚扰,理由是中国科考船“位于美国延伸大陆架界限以内130海里”,所以它们要“确保领土完整”和“捍卫主权利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但大陆架延伸主张需经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并未加入公约,却在2023年单方面宣布将阿拉斯加附近约100万平方公里海域划为“扩展大陆架”,其范围远超国际法规定的200海里标准,甚至接近俄罗斯勘察加半岛,这种“圈地”行为不仅遭到俄罗斯反对,连加拿大、挪威等北极国家也未予承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早在1925年就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依法享有在北极特定区域的科研与通行权,而美国至今未获得类似国际背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次更令美方不安的是,中国在“雪龙号”科考船的基础上,又增派了“深海1号”、“极地号”、“中山大学极地”号和“探索3号”四艘科考船,形成五船编队北上,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展开多学科联合观测,这种规模的科考行动在北极历史上极为罕见,实际上是中国极地科研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雪龙2号”作为全球首艘双向破冰船,可在-30℃低温下连续作业,其搭载的7000多个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海冰厚度、洋流变化等关键数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山大学极地”号则配备水下机器人,可穿透冰层探测海床结构,为未来资源勘探积累数据。这些科研活动看似平静,实则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常态化运营奠定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让美国焦虑的主要体现在军事层面上,美方现役可用的重型破冰船仅有两艘,且技术老旧根本无法对中国科考船实施有效拦截,不得不采取北美防空司令部与北方司令部启动联合监控机制,加拿大也派出CP-140侦察机协同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这种“联合威慑”收效甚微,因为中国船队始终在国际水域航行,且严格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7条关于公海自由的规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美军侦察机从云层俯瞰五艘红白相间的中国科考船在冰区有序作业时,不得不承认“技术差距”正在改写北极规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雪龙2号”在波弗特海完成S形测绘,释放出中俄联合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时,卫星影像捕捉到的不仅是科研数据,更是一个多极化北极秩序的雏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长期以来,北极理事会被美俄等八个北极国家主导,但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正通过科研合作与规则制定逐步扩大影响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明确表示:北极航道应成为“开放性国际通道”,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参与开发。这种态度与美国试图垄断北极资源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对美国而言,其北极战略的短板愈发明显:尽管国会批准了150亿美元预算用于建造新型破冰船,但制造业衰退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目前连特种钢材切割都成难题。美国更是扬言一门心思想“拿下”丹麦格陵兰岛,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反观中国在北极的投资已突破60亿美元,涵盖能源开发、数字基建等领域,而美国的北极军事基地仍依赖冷战时期的基础设施,这种“重军事轻民生”的策略,使其在北极航道商业化竞争中逐渐落伍,所以美国在北极的焦虑可想而知。</span></p> 俄美会晤折射出的“一石多鸟”效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这场全球瞩目而仓促的元首会晤落下帷幕不到24小时,坐在福克斯新闻演播室镜头前的特朗普语速急促,手指反复敲击桌面,将火力猛烈转向一个与会晤无关的方向——中俄关系,中国首当其冲“被”躺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们本该是天然的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朗普声音陡然拔高:“中国那么多人需要土地,俄罗斯有的是土地,但现在却被愚蠢的政策绑在了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并将两国走近归咎于前任:“是拜登和奥巴马把他们推到一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普京的出访安排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普京赴阿拉斯加前专程致电北京明确承诺:</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b><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通电话如同一根定海神针,让特朗普精心设计的离间计尚未开局便失去了锋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紧接着8月31日普京即将启动任期内最长的四日访华行程,重点推动三大合作: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二期(年增500亿立方米供气)、扩大本币结算(目标人民币占俄能源交易80%)、S-550防空系统技术共享。这些项目直指美国最敏感的领域——能源霸权与美元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此同时,莫斯科宣布9月举办金砖国家能源部长会议,主题直指:“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北京则悄然批准新增87亿美元对俄油气管道投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特朗普还在幻想用19世纪地缘套路离间中俄两国时,中俄早已将协作锚定在未来十年的能源与金融基建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对俄罗斯而言,阿拉斯加的寒暄只是插曲,北京的四日长谈才是正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50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GDP的九分之一。中国每日进口超400万桶俄罗斯原油,人民币在俄能源结算占比达68%。当西伯利亚的天然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输往中国东北,当远东120万平方公里土地向中国投资者开放,特朗普的“土地饥渴论”在能源与经济的深度捆绑前显得苍白且无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相信特朗普的“咆哮”也许只是开始,也许将永远“不会休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极限施压是美国外交的惯用手法。特朗普热衷于把关税当箭牌,把制裁当手段,现在又想把大国博弈与地区冲突强行捆绑起来形成套娃式的叠置关系:拿俄乌战争做幌子,利用经济手段极限打压俄罗斯,把石油输出和军事合作当做“敲门砖”,石油出口本来就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美国偏偏拿这个向俄罗斯开刀,在彻底掐断出口欧洲后,把最大买家中国强行拉上战车,虽然无法做到断其后路,只是让其感到后路不稳,俄罗斯当然并不希望合作方被美国所针对,迫使俄罗斯最终不得不向美国“靠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特朗普话音一出口舆论立刻沸腾:美国媒体第一时间抓住了“提到中国”这一细节,强调这是峰会后最大的亮点之一。欧洲媒体则更关注对俄罗斯的意义,认为这是美方新的施压模式。对乌克兰而言,这样的表态至少是一种安慰:虽然美俄峰会“忽视了”当事方乌克兰的存在,但美国只有没有因此减弱对俄施压的立场,反而又亮出了新的可能工具,至少美国依然愿意加码,依然愿意让俄罗斯付出代价,这便是乌克兰最想要的。对俄罗斯来说,这就是压力。所以中国外交部立刻做出回应:拒绝将中俄经贸合作与第三方冲突挂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也许就是美俄会晤美国想要达到的另一目的之一:</span><b style="font-size:15px;">特朗普的一番操作,足以搅动整个世界不安的盘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稍后特朗普在白宫东厅与欧洲多国领导人举行多边会晤,副总统万斯等美方官员全程出席,与会者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以及北约秘书长吕特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不停蹄的多边会晤,可见特朗普总统此刻多么迫切的心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小时“聊天”时间里,泽连斯基除了极力讨好特朗普外,还拿出1000亿美元军火购置计划先特朗普递上投名状。根据目前现场局势泽连斯基做出大胆推断:俄罗斯人用了四年的时间仅占领顿涅茨克约67%或69%的地方,其中还包含着之前占领的三分之一,俄罗斯若想完全占领顿巴斯地区,至少还需再战斗四年。对于苏梅地区即便现在占领,俄罗斯人也守不住,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1000多公里的前线实在是太长了,乌克兰人集中一点就可以轻易夺回。同时他还强调,虽然俄罗斯拥有更多的人力和武器,但是俄罗斯的经济正在崩溃,根本不足以应对下一个四年的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乌克兰现在披露这些信息很明显就是还想继续战争,不想停下来而想继续打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人生导师耐心的循循诱导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1、你根本打不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战争不停止,总统选举永远不搞了吗?(言外之意,你现在的总统身份都是不合法的,极限施压泽连斯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门外耐心排队等候的大佬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VS8情况通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女总理竭力讨好唐纳德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朗普在会晤时表示,将努力推进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三边会晤。特朗普称,</span><b style="font-size:15px;">到目前为止这一天非常成功(15日特普会),俄罗斯同意接受安全保障,而“美国将考虑由谁来做什么”,</b><span style="font-size:15px;">目前还需要讨论可能的领土交换事宜。特朗普表示,所有人都希望立即停火,并致力于实现持久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关于安全保障,白宫讨论的问题包括美国如何参与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框架。据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17日称,美方争取到一项让步,美国可以向乌克兰提供类似《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俄方对此同意。根据该条款,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攻击时,其他成员国将视此为对整个北约的攻击,并采取必要行动进行集体回应。俄方尚未就威特科夫的说法进行回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可能的领土交换事宜方面。特朗普17日向泽连斯基喊话,声称如果泽连斯基愿意,俄乌冲突能“几乎立即”结束,</span><b style="font-size:15px;">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也无法加入北约。</b><span style="font-size:15px;">泽连斯基抵美后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乌克兰当年不应该放弃克里米亚,乌克兰在1994年获得的所谓“安全保障”并未奏效,不能重蹈覆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得不说,乌克兰和欧洲在“关键时刻”也是够拼的,泽连斯基为了不孤立无援继续向欧洲求援,邀请了英国首相斯塔默、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芬兰总统斯图布、欧盟委员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吕特等7巨头一起奔赴白宫向特朗普施压,认为特朗普“无视西方利益”,与普京单独会面要彻底结束俄乌冲突,视欧洲盟友利益于无物,所以他们很愤怒,需要美国政府给一个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种不顾特朗普“暂不需要见面”的威胁,“不请自来”欣然前往的举动,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自然是个非常自我的人,他并不允许别人在他做出决定后继续威胁。面对乌克兰和欧洲7位领导人“集体”到访,特朗普则毫不留情地给了个下马威:并没有一起接待他们,而是先和泽连斯基会晤,之后再接待欧洲各国领导人,虽然都在谈乌克兰问题,但这种接待顺序已清楚表明了“谁主谁次、谁重谁轻”的特朗普立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乌克兰和欧洲“集体愤怒”的原因显而易见:对欧洲来说,俄乌冲突是美国一手主导的,但战争打了3年多美国获得了大量的军火订单,拜登时期“0元购”了乌克兰政府包括基建、电网和农业在内的全部国有企业,特朗普上台后从泽连斯基手中拿到了矿产协议,欧洲呢?欧洲拿到了什么?又是出钱,又是出力,就在美俄甩开欧盟和乌克兰即将在阿拉斯加会晤前48小时,欧盟2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围绕俄乌战争激烈争论数小时,最后除了匈牙利以外的26国达成一致“全力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还承诺继续将巨额援乌。最终欧洲只得到了高价兜售石油和天然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令泽连斯基不满的是,特朗普在普特会之前假意妥协表示会考虑邀请泽连斯基出席会议,然而泽连斯基最终被拒之门外。特朗普还在会后宣称: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签署“和平协议”,而不是彻底停火。还支持俄方提出的“领土交换”条件:俄罗斯冻结当下共识,在苏梅州等地退让440平方公里,而乌克兰需要将顿巴斯未被俄军占领的6600平方公里的面积割让给俄罗斯,并承认克里米亚主权归俄罗斯所有。</span><b style="font-size:15px;">这不是明摆着特朗普在拿乌克兰在向普京送“投名状”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差别“接待”欧洲一行大佬不说,就在特朗普与欧洲七国代表会议期间,特朗普又给了大佬们另一番“羞辱”:会议刚开场不久,特朗普直接中断会议跟普京进行了40分钟通话,全然不顾现场的感受,直接把七个代表凉在一边变成“陪听”。电话是特朗普主动打给普京的,特朗普在电话中向普京通报了与泽连斯基的会谈情况,并主动提议希望普京能在8月底与泽连斯基会面。试想想这边还没开始正式说事儿,特朗普就已经独自决定了普京跟泽连斯基会谈的大致时间,再次用事实行动打脸西方认知,在俄乌和谈问题上有欧盟的事儿吗?需要征求他们吗?“双普会”欧盟强烈要求参会遭拒绝,已引发外界质疑,现在主动出击又遭特朗普“无视”被直接“踢到桌下”,欧洲在美国的存在感和在全球外交舞台上的分量变得越来越弱,用特朗普的大白话讲:他不想再跟欧盟“协商乌克兰问题”,而是直接推动美俄乌三方谈判。让西方认清欧洲欧盟在特朗普眼里是什么地位,举足轻重?还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着?特朗普一系列举动不仅将欧洲政客大佬们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还清晰地表明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欧洲的诉求与干预并非美国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本想借着联袂访美的“集体力量”在俄乌问题上对美施加影响,强化欧洲在这场冲突解决方案中的话语权,未曾料他们压根儿就被排除在俄乌战争决策之外,沦为俄乌冲突走向的“看客”和“旁观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次“会谈”也让欧洲政客们再次真切体会到尽管在俄乌冲突中欧洲“卖力紧随”美国脚步,但仍被美国视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工具而非平等的合作伙伴,即便靠着与乌克兰捆绑的关系强行上桌,也只能落得遭特朗普“嫌弃和羞辱”的下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特朗普指着墙上的一幅乌克兰地图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也无法加入北约,“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丰富的表情包背后展示着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乌战争现在的局面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4国都下场参与了俄乌冲突,且分为三个阵营,唯独中国置身其外,外界都在关注和讨论中国是否也应该介入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崛起并非为了夺权争霸,只为自身发展需要,对其他国家间的斗争不感兴趣,所以在俄乌冲突期间一直保持中立,一度还提出了中国解决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普京“和平方案”精明之处在于既要保证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的既得利益,又不愿把美国与欧洲“捆绑一起”,区别对待,所以提出美国可以适用北约对乌克兰的安保条约保护乌克兰,因为只要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任何保护都只能是“有限”保护,不加入北约意味着乌克兰未来是无法获得北约第五条规定的集体防御保障的。而作为五常中的中国显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因为中俄“不结盟”既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也是普京心知肚明的,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不会轻易动摇的,所以提出邀请中国作为“担保国”来监督和维护俄乌“和平协议”。换句话讲,乌克兰问题不能完全由“美西方”主宰,若乌克兰再次撕毁协议挑起战争,面对的就不再是俄罗斯了,而是多了一个“帮手”,俄方是想找个靠谱的伙伴来让自己安心,关键时候谁不需要朋友相助?美国能离开盟友吗?别看他平时总是一副趾高气扬从来不把盟友放在眼里的样子。但是不要忽视中方有自己的劝和促谈方式,而不是为了“华丽”而被强拉上桌,如果和谈不是发自当事各方内心,仅靠“外力”来击碎乌克兰最后的抵抗情绪,这种靠“胁迫式”促成的“七拼八凑”式和平会谈,真的会长久吗?另一方面美方会甘心把“和谈成果”拱手相让吗?特朗普还等着拿诺贝尔和平奖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外交是博弈的艺术,国际外交正进入一个粗鄙时代。以往,哪怕非常不满非常愤怒,仍要保持一定克制,各国大多还会遵循基本的外交礼仪,骂人也留有余地。现在,从美国总统口中除了有限几个领导人,听到的是骂声滚滚来,一言不合说骂就骂,粗话随时随地爆口,黑帽子更是满天飞。</span><b style="font-size:15px;">强权政治霸道外交还能撑多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b></p> 后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月15日一场看似“轰动”的元首会晤,折射出当今世界仍不太平的真实景象,尔虞我诈利益至上,表面看似一团和气把酒言欢,背后“互通刀子”便是“基本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据俄媒报道,8月15日在普京离开阿拉斯加返回莫斯科途中,白令海上空三千米高度普京专机伊尔-96侧现两架以战斗姿态出现挂弹的F22“伴飞”,从伊尔-96舷窗外清晰可见,F22机腹导弹挂架清晰可见,机尾002009编号未被刻意抹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罗斯外交部官网公布了这段视频,视频拍摄于16日6时33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角大楼发言人事后解释,执行标准训练任务时F22雷达罩却始终锁定俄专机方向,护航发生时普京专机正穿越国际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按照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坐标位置,此处距俄属梅德内岛326公里,西距美国阿图岛仅85公里,这片被白岭海冰雪覆盖的空域恰恰是美俄最接近的疆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盛顿智库随即公开卫星轨迹图,同时段一架E-3哨兵预警机在阿拉斯加湾上空盘旋,RC-125侦察机沿阿留申群岛布设电子监听网,普京驾驶舱与莫斯科的通联视频中出现六次电磁干扰脉冲,俄方电子战系统启动反制的提示灯在视频里明灭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克林姆林宫战情中心选取其中一段2分47秒镜头,军事分析师截取关键帧发现,美军机曾短暂切入俄专机航路正前方1.2公里处,此为标准拦截动作的变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缔约国有权在领空边缘实施特殊伴飞,但此次伴飞的战术动作耐人寻味,伴飞持续47分钟,超正常返航警戒标准,显然不是正常的“特殊关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美俄元首会晤结束后5小时21分钟俄国防部官网突然上线护航视频,此速度打破军事信息披露惯例,通常此类敏感内容需经数日安全审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克林姆林宫信息战专家显然早有预警,美军战机沐浴晨光的优雅角度配文却冷静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纽约时报被迫在三小时后刊发美方回应,北美防空司令部声明中护送盟友的措辞与画面中战机攻击姿态形成刺眼反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没有政治互信的国际关系,任何言语表白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方媒体疯狂跟进竞相转发F22在普京专机舷窗外投射阴影的视频照片,其用心可谓良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谓安全护航不过是持枪侍卫递出的外交名刺,没有硝烟的电子战早已定输赢,这场精心编排的空中遭遇,世界终将领悟普京专机舷窗外那对钢翼的投影昭示着旧秩序的解体,而新秩序正在发动机的尖啸中缓缓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普京前往阿拉斯加的俄罗斯前期外交人员、记者,美方接待因酒店不够安排,就让他们下榻前几年新冠时使用过的隔离所(方舱)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令美方瞠目的是普京专机并未返回莫斯科,而是突然降落在距离阿拉斯加仅85公里的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一连串动作背后,隐藏着俄罗斯的终极底牌:一架代号“末日飞机”的图-214PU核指挥机正悄然盘旋在谈判桌外,将核威慑无声推至巅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令海峡是美俄防空识别区的交界线,平日双方军机在此剑拔弩张,而此次美军却主动护送俄总统专机堪称冷战结束以来头一遭,尽管美媒宣称这是特朗普的“橄榄枝”,五角大楼仅含糊回应“出于安全考虑”。俄罗斯网友直接调侃:“美军怕不是想顺路侦察专机结构? ”双方表面看似客套,实则互为“人质监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普京的回应更绝:专机全程开启高级防御系统,俄军苏-35战机早已在边境待命,楚科奇与阿拉斯加隔海相望,当地部署着俄军远程预警雷达和S-400防空系统。普京的突然降临等同于将枪口抵在美国家门口,因为这里到美国圣劳伦斯岛仅有160公里。俄媒直言:“这是用地理距离告诉美国,我的导弹瞄准镜从没离开过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军北美防空司令部立即启动最高戒备,阿拉斯加F-22战机紧急升空监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真正让刺客不敢妄动的是始终伴随普京专机的图-214PU“末日飞机”,这架外表普通的客机内藏致命杀机:机舱内设核战指挥席,配备抗电磁脉冲屏蔽层,能抵御核爆冲击波。一旦总统遇险,它能直接激活俄罗斯全境核武库,指挥洲际导弹、核潜艇实施全球核反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罗斯的三架“末日飞机”分工明确:一架随总统出访、一架本土升空待命、一架深藏备用。只要一架幸存,即可启动“死亡之手”自动核反击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普京访问叙利亚时,图-214PU就曾贴身护航;此次阿拉斯加会谈它更是全程盘旋在美军基地上空。普京等于把“核按钮”搬上谈判桌,任何刺杀行动都可能触发核战争,刺客再疯狂也不敢赌上全人类命运。正如2022年3月俄军演练所示,图-214PU与伊尔-80核指挥机编队飞越西伯利亚模拟“总统遇刺后核反击”,北约全程紧盯却不敢拦截,谁都知道逼停“末日飞机”的代价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普京选在峰会结束直奔楚科奇,正是向美国示威:俄中北极联盟已从资源开发升级为军事联动。就在普京专机降落当天,中国“极地”号科考船正在楚科奇海测绘海底地形,而俄罗斯宣布9月将在此测试“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北极航道俄方拥有全球最强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中方则投入5艘现代化科考船深入勘探,中俄《北极合作路线图》已让美国如坐针毡,也难怪美军专家哀叹:“当普京专机降落在楚科奇时,北极规则已由俄中改写。"</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美军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8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连续接受福克斯、NBC等媒体采访时,他直言:</span><b style="font-size:15px;">制裁对普京没用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百闻不如一见。美俄元首会谈从“一对一”变成“三对三”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有了与普京见面的机会,而且在特朗普的示意下还和普京握了手。要知道鲁比奥之前是对俄强硬派,多次呼吁采取更多严厉制裁,而就在见了普京一面后,鲁比奥对俄罗斯的看法完全变了,直接面向全体美国观众说出了一句大实话:</span><b style="font-size:15px;">对俄罗斯不能来硬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剖析称:若特朗普突然宣布“强力制裁”,民众情绪或短暂高涨可能会高兴个一两天,但长期来看代价是“未来所有谈判将终结”。鲁比奥强调,对俄制裁已“失效”,并警告称,对俄罗斯追加制裁会直接掐断谈判通道,搅黄可能的谈判计划,同时也无法迫使普京接受停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鲁比奥视角来看,对俄罗斯严厉的制裁非但起不到任何限制作用,反而会事与愿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制裁”成为国际惯用手段的情况下,有人能清醒认识到仅靠制裁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前形势下,无论是美国国内的民主党人士还是乌克兰和欧洲的盟友,都在呼吁对俄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就连总统特朗普在与普京会面前更是发出威胁表示:“几分钟就能知道会谈结果,如果看不到希望就会立刻走人,随后让俄罗斯面临非常严重后果”。美国财长也表示:已经拟定了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鲁比奥作为主导特朗普政府外交的核心人物,在美国各大媒体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无异于是在向全体4亿美国人传递一个信号:美国对俄罗斯政策要彻底转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鲁比奥身为古巴移民的后代,在美国已经是第三代了,古巴作为反面案例常常能给自己博取同情,所以在美国华盛顿圈子里,这种身份不但不会给他带来麻烦反而是加分项,让鲁比奥有了一个天然光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起古巴,就撇不开美国对其长达50年的经济军事制裁,就不会忘记前苏联对古巴的全方位援助,以及美苏之间的古巴导弹危机和冷战时期两国两强争霸而进行的军事对抗,虽然苏联被美国和平演变而成功瓦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责无旁贷地继承了前苏联的历史使命,美-苏(俄罗斯)-古巴这一历史渊源相信鲁比奥比谁都更清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俄罗斯资深外长拉夫罗夫身上穿着一件印有CCCP(俄文“苏联”的缩写)印记的毛衣抵达阿拉斯加参加特普会晤之时,美国媒体就敏锐地发现了他的这一“特殊”着装,作为一国外长尤其在这种高级会晤场合任何一个装束都不是随随便便安排的,尽管美苏冷战对抗最终以苏联解体为代价,接下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综合国力大幅度衰减,很长一段时间里遭到了美西方残酷打击和无情嘲笑,无论俄罗斯如何放下姿态迎合美西方甚至“摇尾乞怜”,换不来任何同情和包容接纳,所以俄罗斯人民彻底认清形势,立志重拾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之路,不屈从与任何外来强加势力。今天的俄罗斯已不再是三十年前的俄罗斯,拉夫罗夫的着装表明了俄罗斯的坚定立场,用历史和民族精神证明俄罗斯不惧怕美西方的任何制裁。今天这身着装的出现,不仅提醒着美国“不要忘记”阿拉斯加的前身后世,同时也提醒现任美国国务卿大人“不要忘记”前苏联对古巴的深情厚谊以及美国给古巴人民造成的创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所以,鲁比奥的判断是客观正确的,符合现实和历史事实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合作是出路,制裁就是“绝路”。尤其党当今世界,“绝”的不是被制裁对象的路,而是那些动不动就挥舞“制裁大棒”的人和国家的路,锁住的不是对手,困住的却是自己,最终只能让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自食制裁苦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尤其近几年的美中关系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何尝未曾感知一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