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逐梦行:学习与实践的缤纷乐章》<div> 本期图文供稿 郭佳瑞<br></div> 这个暑假,我对学习与生活做了详细的规划,力求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成长。 一、学习规划——厚积薄发,稳步提升<br>初二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初一,难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语文学习。因此,我制定了以下预习计划:<div>1.文言文攻坚<br>重点突破:我将《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孟子二章》作为预习重点。每天通读一篇文本,对照课本注释读2 - 3遍,圈出像“曦”“颓”“谪”等不认识的字词。<br>翻译与标记:借助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尝试逐句直译。遇到不懂的虚词如“之”“其”“以”以及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做好标记,留待开学后向老师请教。<br>常识梳理:准备专门的笔记本,记录每篇文章的作者、朝代和文学地位,例如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名著且兼具文学性。<br>背诵积累:每天背诵1 - 2句课后要求默写的句子,像《三峡》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通过反复背诵加深记忆。<br></div> 2.现代文感知<br>内容概括:对于《背影》《白杨礼赞》《藤野先生》等重点篇目,通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比如《背影》通过父亲买橘子等细节,表达了父子间的深情。<br>语句分析:圈画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如《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br>手法批注:关注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旁边简单批注。如《藤野先生》中对东京樱花的描写,分析其如何衬托作者的心境。 3.基础知识夯实<br>1.字词积累:每天整理并掌握10个“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词,如“轩榭”“嶙峋”等,结合拼音、字形和词义记忆。遇到多音字(如“屏”:píng屏风/bǐng屏息)、形近字(如“燥”“躁”“澡”),单独记录并对比区分。<br>2.病句与标点复习:回顾初一学过的病句类型,每天做2 - 3道基础病句题。同时,重点熟悉逗号、分号、引号、破折号的用法,避免出现简单错误。 4.写作素材储备<br>1.日记随笔:每周写1 - 2篇200 - 300字的短文,记录暑假生活中的一次旅行、一本好书或一件小事,着重练习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神态。<br>2.摘抄积累:准备素材本,摘抄课外书中的优美句子和哲理名言,如《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腻描写、《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品质,并标注出处,方便写作时引用。 二、生活实践——拥抱自然,感悟历史<br>除了学习,我还注重生活实践,让暑假更加丰富多彩。 运动时光:我会在学校的操场上度过愉快的运动时间,像踢足球等,增强体质,享受运动的快乐。看着绿色的草坪和红色的跑道,感受着汗水流淌,这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意志的磨砺。 党史学习:参与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观看宣传栏、听讲解等方式,了解党的历史。那些红色的记忆和英雄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书法练习: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练习书法,在横竖撇捺中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看着笔下的字迹逐渐工整美观,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登山之旅:每周爬一次山,在攀登过程中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站在山顶,俯瞰大地,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锻炼自己的毅力和勇气。 接下来的两周,我将继续按照规划,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实践中成长,让自己的暑假生活充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