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自驾游(四)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属天目山余脉,主峰塔山海拔720.20米。相传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莫邪、干将铸剑在此,莫干山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莫干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江南第一山“氧吧莫干山”,它以清凉世界闻名遐迩。清末民初兴建的数百幢别墅,风格各异,被称为“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承载着约1500年沧桑的村落,深感震撼。传说在南北朝时期,知名文人庾信因战乱与政治纷争而选择隐居此地。为了缅怀他,后人特将此地命名为“ 庾村”。</p> <p class="ql-block">皇后饭店,1934年由原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蒋抑卮出资兴建,后赠与银行作为高层管理人员避暑休闲用。1948年租赁给杭州西泠饭店,时值风行美丽牌香烟,因美女烟标与皇后媲美,为招揽生意,取名皇后饭店。</p><p class="ql-block">皇后饭店是由八幢民国时期风格迥异的别墅群组成,分别由将军楼,皇后楼,梦坡楼,竹苑楼,随缘楼,温馨阁,冷庐,主楼组成。</p><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期间,亲临莫干山视察并于126号别墅下榻休息,更是让皇后饭店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皇后饭店梦坡楼</p> <p class="ql-block">“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这是一首毛主席于1954年到莫干山游览时写下的一首名为《莫干山》的七绝,诗句前两句写进入莫干山的情境,七人房就是指他坐的汽车,“回首峰峦入莽苍”则是写他在山上凭栏远眺所看到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他下山之后的情境,四十八盘指的是上下莫干山弯弯曲曲的山路,明明汽车刚刚还在山中急驰,一会儿就风驰电掣的到了钱塘。主席诗兴大发,出口成章,也抒发了他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皇后饭店毛主席下榻处(126号别墅),126号别墅坐落于莫干山西南上横一处山麓,环抱群峰,背倚峭壁,环境清幽雅静。建筑掩映于高大苍翠的树木绿荫之中,石构二层,青灰色条石砌就,高台坡顶,底层为拱形门窗。别墅位置较为隐蔽,从门口进入仅有一条道路通行,须拾级攀登而上,途径时仰视的角度与石堡式勾勒的粗犷线条,给人以巍然耸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曾上莫干山视察,在此下榻休息。莫干山的大好风光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回程后兴意盎然地写下《七绝·莫干山》:“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从立法的角度看,这次会议最重大的成就在于,它以立法的形式宣告了新中国和新立法的诞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就这样,宪法起草小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称“五四宪法”。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胡耀邦、江泽民、乔石、朱镕基、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远眺裸心堡,莫干山出镜率最高的建筑之一,新时期莫干山经典的“代言人”。莫干山上的裸心堡,门柱、裙墙为梅藤更夫妇1910年建造的炮台山别墅残留,原堡毁于台风,现在这是一处当代新建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裸心堡前身是苏格兰传教士医师梅藤更在1910年建立的城堡式别墅“莫干山一号”。1926年梅藤更及夫人在杭工作45年后回国,此后城堡主人几经辗转至国民党元老张静江,1931年张静江经营的江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购之改建为绿荫旅馆,赞其“风景之佳,无与伦比,称山中之最”。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中人员悉数撤离,随后别墅由于缺乏维护而逐渐衰败,最终因年久失修坍塌于1950年的一次台风。</p> <p class="ql-block">冷庐作为皇后饭店的组成部分,与将军楼、梦坡楼等建筑共同构成莫干山别墅群。其内部曾有人工开凿的小水塘和假山石,模拟杭州西湖“小三潭印月”的景观,展现江南园林的精致风格。 </p> <p class="ql-block">将军楼曾是多位开国将军的下榻处,军事味道浓厚。</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区公交车,来了旭光台。</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清凉亭。这座亭子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陟屺兮”,象征着攀登高峰的壮志与豪情。1928年,辛亥名人黄郛为了纪念他的母亲,精心建造了这座亭子。每当站在亭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孝心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亭前竖立着郭沫若《游莫干山》诗碑,郭沫若的《游莫干山》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59年,描绘了诗人游览莫干山的所见所感。</p><p class="ql-block">全诗如下:</p><p class="ql-block">游莫干山(其一)</p><p class="ql-block">久识东南有此山,千章修竹翠琅轩。</p><p class="ql-block">惊看擘画凭劳力,造成乐园在世间。</p><p class="ql-block">塔山鸢习天宇近,剑池人去水声寒。</p><p class="ql-block">群峦起伏如沧海,直欲乘风破碧澜。</p><p class="ql-block">游莫干山(其二)</p><p class="ql-block">盛夏来兹颇若秋,紫薇花静翠篁幽。</p><p class="ql-block">晨登塔岭亲吴越,夜看银河贯斗牛。</p><p class="ql-block">射击稚儿欣获鸟,校雠旧集听鸣蜩。</p><p class="ql-block">山居最好劳盘骨,蹬道千寻赴上游。</p> <p class="ql-block">旭光台始建于1986年,坐落于莫干山馒头山山脊之上,整体设计采用四角飞檐、红柱绿顶的传统中式风格,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其建造初衷是为游客提供俯瞰莫干山全景的观景平台,并成为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区公交车,来了武陵村。</p> <p class="ql-block">滴翠潭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风景区武陵村村口,系1980年代利用废弃采石场改造而成的人工池潭。潭水清澈,内植睡莲,潭畔建有松木结构的挹翠亭。</p><p class="ql-block">潭边赭红色巨岩高20余丈,岩壁镌刻“风月无边”“莫干好”等字样及书法家钱君陶所题“翠”字。其中“翠”字高九米多,宽近5米,由钱君陶于1987年题写,历时两年完成岩壁雕刻,被誉为“江南第一擘窠大字”。</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屋脊头岗顶,坐落着一处“武陵村”,地势高旷、环境幽静,武陵虽以村名,其实为一片别墅群,而松月庐占据者最佳位置,这里曾经是蒋介石的临时官邸。始建于1933年松庐,因周围多古松、大露台形似新月而得名。松月庐及内部陈设,见证了加速蒋家王朝覆灭的“金圆券”的诞生。</p><p class="ql-block">1948年,国民党政府面临经济困境,决定发行“金圆券”进行币制改革。蒋介石选择在莫干山的武陵村(松月庐别墅)召开秘密会议,筹划并推行了这一重大决策。然而,“金圆券”的发行并未能挽救国民党政权的衰败,反而加速了其灭亡。</p><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困境与挣扎。莫干山作为这一历史决策的见证地,也承载了这一段沉重的历史记忆。虽然这个故事没有神话色彩,但它却真实记录了莫干山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底,由蒋介石发动的国共内战,已到了决战关头,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漩涡之中,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政权基础,国民党政府决定实施以币制改革为中心的所谓“新经济政策”,废除法币发行“金圆券”。自1948年8月19日发行,1949年7月停止流通,短短的10个月新经济政策宣告破产,加速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而松月庐正是这场“垮台会议”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实行币制改革后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外币等兑换为金圆券。</p><p class="ql-block">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圆券,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胀,流通不到一年,这些金圆券形同废纸。</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区公交车,来到莫干山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大教堂是一座中世纪城堡式建筑,由美国传教士海依士于1923年主持建造,其建造过程体现了中西建筑技艺的融合——由当地工匠根据西方图纸完成全石结构,外观似欧洲城堡,内部保留彩色玻璃窗、马赛克地砖等西式装饰元素。现为莫干山会议旧址展馆,兼具历史教育与旅游功能。</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大教堂上世纪50年代改为大会堂,用于会议与电影放映。‌‌1984年著名的“莫干山会议”(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此召开,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里程碑。2001年遭大火损毁,2018年经修复后重新开放,现作为“莫干山会议旧址展馆”,现作为会议旧址展馆开放,展示中国经济改革历史。</p> <p class="ql-block">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是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约一个月,由朱嘉明、刘佑成、黄江南、张钢等青年经济工作者组织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在湖州德清县莫干山上召开,简称”莫干山会议“。</p><p class="ql-block">莫干山会议主要是讨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供智力支持。这次会议不仅使一批经济学家脱颖而出,走上舞台,也为八十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引起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莫干山会议七剑客分别是贾康、华生、王小鲁、常修泽、李罗力、李晓西。</p> <p class="ql-block">离开莫干山前往乌镇,乌镇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乌镇境内水系属太湖流域,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p><p class="ql-block">乌镇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2013年起,举办乌镇戏剧节;2014年起,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p> <p class="ql-block">乌镇西栅景区入口处的和合二仙雕塑位于游客服务中心前喷水池中,由寒山、拾得两位仙人脚踏荷叶、飘然而起的形象构成,象征“和睦合力”与“百年好合”。</p><p class="ql-block">和合二仙源自佛教传说,寒山与拾得为唐代高僧,后演变为两位童子形象,拾得持荷、寒山捧盒,寓意和谐美满。民间常以“和合二仙”礼盒象征婚姻幸福、家庭团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并宣布永久落户乌镇,标志着互联网发展进入“乌镇时间”。截至2024年,峰会已连续举办11届,主题涵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以并蒂莲花的造型横卧在乌镇水乡之上的乌镇大剧院,现代而又典雅。乌镇大剧院成为乌镇当代文艺复兴的新地标,也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来访的必到之景。</p> <p class="ql-block">木心美术馆致力于纪念和展示画家、作家木心先生(1927年~2011年)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乌镇染坊以蓝印花布传统技艺为核心,其中草木本色染坊和宏源泰染坊最具代表性,展示了从宋代传承至今的非遗印染工艺。</p> <p class="ql-block">昭明书院,南朝太子读书旧址,半回廊古建筑群内设图书馆,保留明代"六朝遗胜"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乌镇西栅景区的落日,真美!</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沉入河道,灯光工程将西栅变成流动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乌青毓秀”‌是位于位于乌镇西栅景区入口处的一块牌匾,寓意乌镇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其中“乌青”指乌镇与青镇的历史合并,“毓秀”取自成语“钟灵毓秀”。</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上午,离开乌镇前往浙江海宁盐官镇观钱塘江一线潮。</p> <p class="ql-block">盐官观潮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北岸杭嘉湖平原的海宁市。盐官的不同凡响,就在于它是世界著名的观潮胜地,自古以来,天下奇观海宁潮以其独特的壮美雄姿而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自唐宋时期起,一线潮便是文人墨客重点描绘对象。1923年胡适、徐志摩等曾在盐官组建"观潮雅集",留下多篇诗文。</p><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57年9月11日在海宁七里庙观潮后所作《七绝 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的诗句,成为描述该景观的经典文学意象。</p> <p class="ql-block">一线潮是钱塘江潮水中最具代表性的涌潮形态,表现为远处江面出现白色潮线迅速推进,最终形成横贯江面的银白色水墙。其形成需特定地理条件,当潮水行进至顺直江道时,潮头整齐划一呈直线状西移,伴随雷鸣般轰隆声由远及近。</p> <p class="ql-block">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几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p> <p class="ql-block">离开盐官镇前往杭州市</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8日写于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