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第一次过南国书香节(中):《四书心读》作者编者读者三者见面会

阿迷

<p class="ql-block">柳博士与读者交流</p> <p class="ql-block">柳博士演讲</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第一次过南国书香节(中):《四书心读》作者编者读者见面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月的广州,空气中弥漫着湿热与墨香。我提前半小时抵达广交会会展中心三楼会议室,在后排找了个靠过道的座位。会场里空调的凉意与人们轻声交谈的嗡嗡声交织,形成一种奇特的安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恩铭博士正装出场时,我注意到他不断双手合十的谦逊姿态。这位五十多岁的学者,有着中师毕业、中学教师、教育局局长再到大学教授的传奇经历,却选择用四十年光阴重新解读四书五经。当他讲述自己放弃政途转向学术研究时,我仿佛看见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坚守精神孤岛的身影。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简短的发言中,"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经典解读"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互动环节中,广东财大江冰教授关于"楚人不服周"的幽默点评,让作为湖南人的我突然意识到某种文化血脉的传承。楚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湘人"霸得蛮"的韧劲,不正暗合了柳博士敢于质疑权威的学术勇气吗?会场后方站着听完全程的听众,前排迟迟不愿散去的人群,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时代对真正思想的渴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没有上前与柳博士合影,但内心却前所未有地充实。在这个商业化过度侵蚀传统文化的年代,柳恩铭博士用他的《四书心读》示范了何为"诚"——对学问的真诚,对传统的虔诚,对时代的赤诚。走出会场时,珠江上吹来的风裹挟着千年商都的喧嚣,而我心中却升起一种清晰的使命感: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心读者"。</p> <p class="ql-block">会场人气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