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滩往事系列166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金银滩“国防绿”到海北州“火焰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北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慰问演出在同宝山景区举行。</p><p class="ql-block"> 海拔4024 米的同宝山位于青海湖北岸,是青海湖周边唯一能全景观赏青海湖的山峰。站在同宝山巅向南眺望是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青海湖,往北俯瞰是1170平方公里的金银滩大草原,西汉在此设立西海郡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存,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此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代列装部队的核武器,为共和国撑起了和平的天空,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在基地旧址创建的青海原子城景区是国家四A风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坐落于金银滩腹地的西海镇是青海省海北州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金银滩,壮美的同宝山,激发了许多艺术家创作灵感,王洛宾1939年在金银滩草原创作的“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伴随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唱响太空。</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青海日报》社编辑朱丁,在同宝山下、青海湖畔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金瓶似的小山》。这首融合藏族音乐元素与时代特征的歌曲。讴歌了同宝山这座“金瓶似的小山”和青海湖“明镜似的西海”壮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  海北州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在当年中央军委特种工程兵构筑,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探照灯兵守备的阵地旧址,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舞台,引吭高唱的《强军战歌》, ‌赢得千余名观众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鲜有人知,海北州消防救援支队这支英雄的队伍,前身是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已经走过了67年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是建设、守备二二一基地16支部队中唯一隶属二二一基地的部队。这支部队1958年伴二二一基地创建而组建,1995年随二二一基地退役而撤编,其历史与二二一基地等长。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官兵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研制,第一代核武器研制、生产、列装部队。是列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两弹一星精神”孕育和形成的见证者、参与者。是建设守备二二一基地十六支部队中,唯一一支把根深扎金银滩,今天依旧战斗在雪域高原的部队。高高耸立的二二一基地消防塔楼,历经六十余年岁月洗礼,依然完好如初的屹立在金银滩,成为珍藏一代代消防官兵竭忠尽智、赴汤蹈火,护佑核弹研制功勋的无字丰碑。</p> <p class="ql-block">  1958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二二一基地在金银滩大草原创建,为加强二二一基地工程建设安全保卫工作,基地筹建指挥部从京,沪,川,豫,陕等多个省市公安部门及公安消防队伍抽调政治过硬的业务骨干,组建了保卫部消防科。</p><p class="ql-block"> 1960年,在保卫部消防科基础上组建了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编制127人,下设三个中队。张佐臣、王学忠分任正副大队长,孙鹤先,蔡义丰分任正副政治教导员。</p><p class="ql-block"> 1962年4月,青海省与二机部商定成立青海省人民委员会矿区办事处,作为省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行使地专级地方行政权力。由此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有了第二名称青海省矿区公安局消防大队。他们从住帐篷开始,自力更生挖地窝子,盖干打垒营房居住,每天奔赴基地十八个厂区基建工地,严格按照设计图要求监督,检查各厂区消防设施建设,确保二二一基地工程建设与消防设施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同步验收。严格各施工队伍防火制度制定和落实,确保基地工程建设消防安全。</p> <p class="ql-block">  1963年11月20日,随着第一次缩小尺寸原子弹装置在二二一基地爆轰试验场炸响,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工作重心开始由履行消防职责确保各项工程消防设施同步施工优质交付,转向为核武器研制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全尺爆轰试验在二二一基地爆轰实验场进行 ,这次试验除铀235用代用材料外,炸药构型、雷管同步等与第一颗原子弹完全一样。九院领导李觉、吴际霖等亲临现场指挥,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陈能宽等科学家亲临试验现场。这次实验非常成功,威力超过预想 ,为后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炸响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爆炸产生的高温和弹片越过预设的防火沟,引燃了周围的草原,火借风势翻过山头直到青海湖边。试验现场待命的消防官兵不顾放射性尘埃危害,立即投入灭火战斗,其余的消防官兵闻警出动奔赴火场,基地交运处等多个部门职工近千人乘车上山灭火,经过消防官兵和基地干部职工赴汤蹈火数小时奋战扑灭了大火。</p> <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13日下午,221基地一分厂102车间重金属加工工段,加工第一颗原子弹核部件时。车间大厅储存铀切屑装卸间燃起大火,大火封死了大厅通往重金属加工工段大门。消防大队官兵在张佐臣大队长带领下,迅速驾驶消防车赶赴火场,紧急疏散干部职工,义无反顾投入灭火战斗,战士们边灭火,边将宝贵的核材料抱在怀里抢运到安全区域。使重核材料加工工段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正在加工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部件和核材料安全无恙。张佐臣,王学忠,彭述华,张玉华、李登发、彭华树、吴连海,何新凯、王增顺、董文昌、王忠祥、贾福生、张东胜、何德范、李朝俊、贾来有、李安山、肖良山、罗道培,19勇士为保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按时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消防大队官兵从此有了“二二一基地的逆行者”美誉。</p> <p class="ql-block">  1964年8月,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在四川乐至县征召了第一批消防民警,第二年五月一日改制为消防兵,1965年在甘肃定西征召了第一批消防兵,此后20年间从青海湟源、民和、互助,甘肃武威,陕西西安,青海湟中、互助、海东等多个市县征召十六批新兵入列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 </p><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一分厂102车间轻核工段在研制第一颗氢弹轻核部件时,在氘化锂6成型后进行烧结工序时发生火灾,由于氘化锂6见水就会失效,而用四氯化碳灭火又会产生毒气,故张佐臣大队长与在场的科学家、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紧急会商,鉴于可燃物数量有限,决定采用隔离灭火法,带领消防战士守在火场防止火灾蔓延,从下午坚守到晚上直到火焰熄灭。事后消防大队与科研人员协同攻关,经多次对比实验,确定了由两种惰性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专门用于重核、轻核火灾的特种灭火剂。报请公安部消防局批准,指令上海消防器材厂为二二一基地特制了两台特种灭火剂消防战车,专门用于重核、轻核火灾扑救。同时根据重核、轻核特性,会同一分厂制订了科学严密的防火措施,为核武器重核、轻核部件科研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此后数十年间一分厂102车间再未发生火灾事故。</p> <p class="ql-block">  1968年1月,二二一基地由二机部转隶中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委,九院为国防科委第九研究设计院, 代号总字八一九部队,二二一基地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字八三九部队,消防大队更名为兰字八三九部队消防大队,由基地警卫团(8100部队)代管。1974年二二一基地转隶二机部,消防大队名称沿用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青海省矿区公安局消防大队)。</p><p class="ql-block"> 1977年,青海省首届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中在西宁举行,221基地消防大队3个中队代表队囊括大赛团体总分冠军、亚军、季军。71名参赛官兵在消防业务,消防体育两大类16项比赛中,力克群雄收获了30余块金牌、银牌、铜牌。</p><p class="ql-block"> 221基地消防大队这支名不见经传,建制仅有127人,雪藏金银滩草原无人知的部队,初次亮相就展示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消防兵敢打硬仗的气慨,能打硬仗的本领,会打硬仗的智慧。创造了此后近50年未被超越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1982年,全国公安消防队伍划归武警部队,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名称为武警部队青海消防总队矿区消防大队。1985年12月,在百万大裁军中,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退出武警消防现役部队序列,转制为公安消防民警性质的青海矿区公安局消防大队。</p><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基地鉴于保军转民时期经济状况差,决定将消防大队编制由127人三个中队,缩编为57人两个中队。同时为解决基地职工子弟就业难问题,基地决定101名干部战士复员转业。大队长刘生武调青海省消防总队任副支队长,其余干部有的回原籍安置,有的调到基地公安,保卫,交运等单位。战士则复员退伍回乡。至此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结束了21年“警改兵历史”。</p> <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兵改警”的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青海省矿区公安局消防大队)在26名干部战士留队转为公安干警基础上,吸收13名基地职工子弟入列,1986年3月又吸收基地职工子弟13人入列。在张茹玉,王顺兴等大队领导带领下,继续奋战在金银滩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大队领导针对新招收基地职工子弟特点,遵循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大条令,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伤筋动骨的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逐步恢复元气。</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5年12月,即将转业的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干部与战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86年,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以参赛青海省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为契机,开展高标准、严要求大练兵,经过半年严格训练,在青海省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沙场,又一次夺得团体总分冠军,个人单项比赛获得的奖牌名列各参赛队前茅。以优异的成绩证明浴火重生的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依然是一支拥有敢打硬仗气概,能打硬仗作风,会打硬仗智慧的雪域高原消防劲旅。1986年12月第三批26名基地职工子弟入列消防大队。此后再无成批入列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人员。此后人员有进有出,但员额保持在57人左右。</p> <p class="ql-block">  1987年 6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批转了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关于撤销核工业部青海二二一厂的请示》的国办发(87)40号文件。二二一基地基地退役,消防大队自然也要撤编。</p><p class="ql-block"> 在二二一基地面临撤厂销号退役,<span style="font-size:18px;">职工需要异地安置;基地</span>承担着着国家急、险、特的工程,二炮部队常规武器战斗部研发生产任务;基地退役前需要实施无害化处理工程的特殊历史时期。</p><p class="ql-block">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坚持“队伍不能散,军心不能乱”,干警们顾全大局投身为国家重点型号保驾护航,投身“试验弹”的“备用弹”,退役核弹清库销毁工作,张茹玉大队长亲手将拆解下来的核弹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用榔头敲碎,然后投入盛放着硫酸和盐酸混合溶液的桶中彻底销毁,避免核弹机密外泄。投身清除基地涉核厂区核污染清理工程,在基地爆轰试验场,牦牛沟核废料库,一分厂重核加工工段等地,穿着单薄的防护服,戴着普通的纱布口罩,棉线手套,投入繁重的清除核废料和清除被核污染沙土,运到基地填埋坑填埋。</p> <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基地领导没有忘记抢挑重担无私奉献的消防大队老兵。1992年7月25日,专门向中核工业总公司打报告,解决消防大队数年中“以警代干”的老兵施生财,罗生寿等10名老兵转干问题,经中核工业总公司批准,为10名老兵补办了录用干部手续。使他们感到二二一基地领导对老兵的关爱,激励消防干警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二二一基地站好最后一班岗。</p><p class="ql-block">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这个基地环境的整治,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的要求,并已通过国家验收”。几年间参与此项工作的消防干警感到十分欣慰,我们为二二一基地站好了最后一班岗,还给了青海人民洁净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图为1992年7月25日,二二一基地为消防大队10老兵补办录用干部手续文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2年,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长张茹玉及部分干警按照基地安置方案陆续离开金银滩。就在这时,缺编少员的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p><p class="ql-block"> 9月15日4时58分,由格尔木开往西宁方向的084次油罐列车行至青藏铁路65公里834米处18号隧道东口时,列车中部第11节油罐脱轨造成颠覆,发生火灾,青藏铁路线运输中断。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教导员石福亚和指导员施生财率二十余名消防队员驾驶三台消防车,火速奔赴火灾现场参战。</p><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参战官兵与临近其它五个消防中队官兵一道 ,迅速扑灭隧洞东口外山坡上、公路流淌的原油火带,扑灭四节熊熊燃烧的油罐车,取得了初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此时隧道内有七节油罐车火势迅猛,随时有爆炸的危险。省消防总队火场指挥员,组织消防车在东西洞口用高压水枪射出水流冷却燃烧的油罐,接着采取封堵洞口的窒息法灭火,最后打开封闭洞口,组成党员突击队冒着高温入洞消灭残火。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参战官兵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经三天三夜奋战,出色完成了青海消防史前所未有的铁路隧道内油罐灭火任务,打赢了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壮美的“收官战”。</p> <p class="ql-block">  1993年,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开始向海北州公安局消防科移交营房、车辆、装备,基地消防设施和其它物资。</p><p class="ql-block"> 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消防官兵“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杰光,星进元,余 鲛在二二一局西宁管理处新的岗位,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满腔热忱为分散安置和离退休的二二一基地职工服务到自己也退休;留在金银滩的钟世平在中国人民银行海北州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北监管分局工作至 2014年6月退休。李元海调入海北州森林公安局工作,后任局长,十年前满龄退休。分散安置到数个省市的消防老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勤奋工作,张茹玉,石维仓,张双锁,李海林成为所在企业消防队长,把终身献给了消防事业。</p> <p class="ql-block">图为老兵张克彦(右一)与江泽民总书记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5 年5月,武警部队青海消防总队海北州消防支队正式成立,接管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两个中队为支队直属中队,军旗又一次在消防塔楼升起。完成了移交使命的王光寿副大队长、施生财指导员,庄重向消防楼致以最后军礼,依依不舍离开金银滩大草原,奔赴西宁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新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入驻消防塔楼的海北州消防支队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金银滩大草原,为海北州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图为1964年交付使用的二二一基地消防楼 ,这栋楼是二二一基地消防大队和海北州消防支队指战员挥洒汗水、镌刻青春记忆的地方,是二二一基地16支建设守备部队保存最完好的营房。</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9日,随着武警消防部队正式移交国家应急管理部,成为行政编制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海北州消防支队改制为海北州消防救援支队,下辖海晏大队,刚察大队,祁连大队‌,门源大队‌,特勤消防站‌。脱下“绿军装”换装“火焰蓝”的消防官兵,保持军人本色,为海北州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雪域高原书写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听,海北州消防救援支队官兵在同宝山唱响的《强军战歌》,“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将士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p><p class="ql-block"> 铿锵有力的歌声抒发着他们“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壮志,<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承红色基因,</span>打造雪域高原消防救援劲旅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图为2025年7月30日,海北州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在同宝山引吭高唱《强军战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