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赏山水——地质篇(2025.8.15)

关奕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开始对地球演化自然类知识感兴趣,陆续购置了地学、岩石、地史学板块等相关教材和科普读物。地质涉及物理、古生物,化学,天文等多领域知识,<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对于年过半百,曾经的的文科生来说阅读这类书籍困难重重,但挑战越大,获得的愉悦感越强。将今论古,看山不是山的感觉奇妙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好友邀请我崇礼避暑,并开启了崇礼到内蒙锡林浩特的五日行程。通过这段旅程,欣赏沿途的山水,观察不同的地貌,品读大地石书,让知识落地。</span></p> <p class="ql-block">  奇山异水有故事!张家口位于华北克拉通板块,作为较早出露海面的陆地,保留了元古代的变质岩和燕山运动等不同时期火山喷发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汉诺坝玄武岩</p> <p class="ql-block">大圪垯石柱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台路沟乡大圪垯村北部,核心暴露面积约100平方米,石柱直径多在40-50厘米之间,呈现垂直紧密排列的辐射状柱状节理结构,形态规则如人工雕琢。</p> <p class="ql-block">  查阅地学资料发现汉诺坝玄武岩所处的位置恰好在华北克拉通和古亚洲洋碰撞消失形成的造山带边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造就了周围独特的火山遗迹。张北汉诺坝玄武岩喷发距今2500万年,连绵山西、河北到内蒙赤峰,是中新世裂隙式火山喷发的代表,留下了独特的地质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圪垯石柱群山路上看到的黑色玄武岩携带的上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第一次在野外看到大块的橄榄岩!</p> <p class="ql-block">相隔两公里外规模更大的后花村石柱群,寻寻觅觅中。</p><p class="ql-block"> 火山喷发为什么会造就奇特得六棱柱的石柱景观?</p><p class="ql-block"> 原来温度、岩浆成分、喷发形式、冷却条件都影响着标准六棱石柱的形成(后花村石柱群有四五六棱柱),裂隙式火山喷发是形成石柱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温度约800-1200℃的基性(如玄武岩)或酸性(如流纹岩)岩浆溢出地表或流入水体,急速冷却的环境(如海水、空气快速降温)是形成柱状节理的必要条件,冷却速率直接影响节理形态的规则性。‌‌</p><p class="ql-block"> 岩浆表面首先冷却固结(表面往往不会形成六面体),内部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收缩中心,导致熔岩体积整体收缩。‌‌在垂直于冷却面的方向上产生均匀分布的张力裂隙,形成初始六边形裂隙网络。(观察大圪垯石柱剖面可见四、五、六边行)</p><p class="ql-block"> 裂隙自上而下贯穿整个岩浆层,最终将熔岩分割成紧密排列的垂直棱柱体。‌‌冷却过程中岩浆的流动性、成分均一性及地形条件会影响柱体排列方式(垂直、水平或弧形)。</p> <p class="ql-block"> 太仆寺旗石条山石柱</p><p class="ql-block"> 石条山石柱​不愧是上过国家地理杂志(2009.8)的地质景观,巍峨挺拔,崩塌的巨石散落山坡,可以想见两亿三千万年前火山喷发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  我国是众多板块碰撞​形成的复合型大陆国家,形成了众多独特的地质奇观。那么同属板块碰撞边缘裂隙的内蒙火山带,为什么会产生圆锥和柱状不同的形式呢?查资料得知,锥形火山口往往更晚,经历了不同地质时期连续的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溢流堵住了众多裂隙。岩浆粘性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喷发类型。</p><p class="ql-block">​ 捡拾散落的岩石感觉石条山的岩石不像玄武岩,倒像与花岗岩相似的流纹岩。流纹岩多形成于酸性岩浆喷发,常见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常与安山岩、英安岩共生。‌‌</p><p class="ql-block">​ 网上众多信息显示石条山形成于2亿3千万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遇海水冷确形成,但我心存疑虑。</p><p class="ql-block"> 地质学家考证的可以证明古亚洲海消失的板块缝合线的蛇绿岩套推断大洋消失于二叠纪至三叠纪的2亿5千万年。闭合消失的大洋怎会再次形成海底火山?2017年中国地质局证实石条山属于陆相火山。赏山石推导其过往其乐无穷。相信随着人类对地球研究的深入,会帮助我们解决心中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上都湖</p> <p class="ql-block">上都湖湖边捡到一块有故事的岩石,猜测这应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湖泊。资料显示在后边可以捡到海洋水草化石——内蒙高原曾经是消失的古亚洲洋的一个证据。</p> <p class="ql-block">锡林浩特平顶山</p> <p class="ql-block">公路两边散落着大片的玄武岩石块,可以想见火山当时喷发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湖底喷发的火山火山口被填平,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展现给我们与众不同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多伦的夕阳</p> <p class="ql-block">多伦的夜空——金星与木星拥抱</p> <p class="ql-block">多伦晨雾</p><p class="ql-block">多伦湖因时间关系未去。不为拍照打卡,也不为捡拾玛瑙,玛瑙的出现本身就是火山喷发玄武岩气孔被填充交代的产物。看山看水,能揭秘它的奥秘更有趣。</p> <p class="ql-block">牛奶湖沿路景观</p><p class="ql-block">华北板块与贝加尔湖之间曾经是古老的古亚洲洋,有若干散落的岛屿分布其间。内蒙古高原众多不同形态的火山湖泊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让知识落地的感觉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