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4:《军营里有一座学校》

字如其人

<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喜欢和赞赏,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点赞”和“推荐”,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原坦克团机关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军营里有一座学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学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span></p><p class="ql-block">一向笑容满面的坦克团政治处主任赵荣,今天却阴沉着脸。他和宣传股长一起,急匆匆地走出团机关的大门。来到小车前,对司机说了声“走!”“砰”地关上车门。小车钻进弥漫的风雪中,向佳木斯市区驶去。这天是一九八五年一月九日。</p><p class="ql-block">雪,本来是轻盈的,可今天,却像冰块一样,一层层地压在两人的心头。那雪花飘着,飘着,慢慢地在赵主任的脑海里变成了育才室那块摘了又挂,挂了又摘的牌子,变成了一封封请假的电报,一份份标着战士姓名的考卷,伴随着一张张失望的面孔。</p><p class="ql-block">团队的育才工作受到师里的批评,作为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他们知道自己肩头的担子分量有多重。今天,他们受团党委之托,像战争年代一样,又一次向人民,向具有光荣传统的佳木斯人民求援。炮兵团那儿出了个“青年智力拥军模范”黄景秋。师里抓住这个典型猛劲促各团,一再强调育才工作向学校化发展。形势逼人啊!他们团离市区最远,七十多华里,组建也最晚,可是,这能作为谅解自己的理由吗?</p><p class="ql-block">赵主任忘不了,前段时间,团里专门腾出几个房间,挂上了“育才室”的牌子,军营里热闹了几天。可是缺老师、少教材,办不下去了,只好摘牌子。后来又挂上,接着又摘下来。最后,教室当了仓库,黑板分给了连队。书本刚装进挎包又倒了出来。他猛地想到了战士李小方。他入伍不久,操课时把腰扭伤了,落下伤残。父母早逝,无依无靠,将来退伍回家,没有一技之长可怎么办呢?有一次,他悄悄告诉一个干部,他想到了死。还有个山东籍的战士沈正雪。对象黄了,这个性情耿直的山东汉子气得发抖:“俺要寻一条出路!”战士的呼声像刀一样扎着赵主任的心,他用手支住额头,陷入沉思中。</p><p class="ql-block">是呵,我们的战士,在知识急遽更新的今天,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系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育才工作怎样赶上去?没有师资怎么办?全社会都有成人教育,可我们才起步!”教材、组织方式、学校运转机制……赵主任的思绪回到团党委扩大会的争论上。会议只有一个议题:拿出育才的办法来。政委不在,团长孙源主持会议。他刚刚从军区文化集训队回来。团长从自身学习的体会中更加理解战士的成才愿望,他放下手中的笔,用目光扫视一下到会的营连主官们,接着用低沉有力的嗓音说:“同志们,我们团培养两用人才工作的现状,大家都很清楚。怎么办?等下去吗?我想同志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今天开这个会,就是要解决往后怎么办的问题。大家谈谈吧!”</p><p class="ql-block">寂静。与会者的头脑中在斟酌,平时爱“放炮”的几个主官,刚进门时还炮火轰鸣,现在却缄口不语了。他们的眼睛盯着常委,仿佛在等待他们的意见。</p><p class="ql-block">沉默。一阵使人难耐的沉默。“我说说。”大家不约而同地转向发言的人,“我不是说前两次办学办黄了,就不能再办了。军队嘛,就是打仗,平时要抓纪律,搞训练,至于办学校,那是地方的事,咱们没那弯弯肚子。”是啊,他说的是心里话,因为他只有小学文化。在农村撸了几年锄杠,后来才走进军营。他认为,军人的形象应该是身体一撞当当响,拿起枪来嗷嗷叫的勇士,至于舞文弄墨,那是白面书生干的事。他的看法代表着“传统军人”的观念。</p><p class="ql-block">孙团长手指夹着烟,双眉紧皱,他用力地咽下一口唾液,这是他忍耐的表示,他有这个习惯。急迫的于副政委好不耐烦,站了起来,为自己的茶杯添了一点本不需要的水,以掩饰烦躁的情绪。然后他把前两天代表团党委向师里立下的一定要打开育才工作新局面的决心向常委们做了汇报。</p><p class="ql-block">“我说几句!”“我谈谈!”“我有点看法!”与会者们的话匣子终于打开了。有人支持、赞同,有人提出疑问。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一致的,让他赵主任来落实办学的事。</p><p class="ql-block">雪,越下越大,漫天皆白。小车不得不放慢速度,赵主任和王股长相视了一下,没有作声。“小寒”已经过去三天了。过了小、大寒,整整又一年。</p><p class="ql-block">时间不等人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坦克团训练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span></p><p class="ql-block">国徽,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匾牌上几个楷书大字凝重雄浑。赵主任和王股长走进市政府宽敞的门厅,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顿时融化了挂在身上的雪花。</p><p class="ql-block">市工农教育办副主任田宏夫和职工教育科科长李兴接待了他们。</p><p class="ql-block">田宏夫副主任,神态稳重从容,眼中充满了信任和悦的目光。他出言简捷:“我们是负责成人教育的机关,部队的育才工作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最后商定,到团队办学现场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田宏夫副主任带领三位科长来到军营。本来很宽敞的会客室,今天却显得有些狭窄了。</p><p class="ql-block">“校名就叫中等文化技术学校。”</p><p class="ql-block">“专业开设:农机、汽修、家用电器、养殖,干部也办个高中文科班。”</p><p class="ql-block">学校的组织机构、考核办法,学员的编班……件件有着落。</p><p class="ql-block">田副主任临行前向团首长们说:“师资、经费是你们最大的难题,我们也解决不了,我给你们联系一下,市机械局是职工教育先进单位,这事他们都能解决。</p><p class="ql-block">一月十五日,市机械局教育科科长刘宝海、副科长马术波来了。这个我国三江平原上最大的机械工业职能部门,带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带着人民的情意,“雪中送炭”来了。</p><p class="ql-block">二位科长向团首长当场拍板:派出技工校最好的老师,承担战士的全部课程,并负责考核。考核合格,发给国家机械工业部统一颁发的技术工人合格证书。教师讲课,吃住在部队,讲课费、食宿补助费,全部由机械局担负。</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五年二月五日,这个作为坦克团干部战士不寻常的日子到了。</p><p class="ql-block">清晨,战士们把营区,会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机关楼的正面贴着一副大红对联:“军民共建谱新曲,智力拥军开新花。”</p><p class="ql-block">来了,来了。一辆辆轿车、面包车、吉普车,开进了营区。</p><p class="ql-block">来了,来了。市领导、市机械局的领导、市工农教育办的领导、师首长来了。瞧,“青年智力拥军模范”黄景秋也来了。</p><p class="ql-block">会场上,歌声、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团业余管弦乐队以那金属般铿锵的音响奏起《解放军进行曲》《第二个故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八一七八三部队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开学典礼”的横幅悬挂在礼堂上。佳木斯市副市长陆道模任名誉校长。会上,市委、师领导都讲了话,祝贺、期望、鼓励……</p><p class="ql-block">领导们的话激励着每个战士的心。这些个平时在坦克车爬上爬下能一口气抡它几十下大锤的大小伙子,一个个和战士们滚打在一起的基层干部们深深地感动了,有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p><p class="ql-block">开学了。军营里出现了少有的寂静。</p><p class="ql-block">教室里,战士们敛起笑容,以专注的神情盯着黑板。他们仿佛回到幸福的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宿舍里,干部们专心致志做习题、解方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p><p class="ql-block">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们突然意识到:这不同于过去的学生时代,自己是戍边的军人,而站在讲台上的是请来的老师。</p><p class="ql-block">有的战士留心了。他们开始担忧起老师的责任心,担心自己能不能学到真本领,特别是担忧那些地方领导,他们会不会装完了门面就找个借口把老师撤回去。</p><p class="ql-block">“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p><p class="ql-block">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战士们感动了,也佩服了!</p><p class="ql-block">谁能说他们不是好领导呢?</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在营区的林荫道上,走着十几位地方的领导同志,他们是由机械局党委书记姜兆思带领的机械局各级主官。姜书记领着大家看了训练场,又看了食堂,最后又来到战士的宿舍,了解战士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他组织起这个“考察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领导们带个头,理解战士,十几位领导理解了。不久,一万三千多元的捐赠经费送来了,四千余册教材送来了。机械局党委副书记战书文说得好:“战士们要学技术为四化,我们企业为什么不能把效益的眼光放远一点!”</p><p class="ql-block">工农教育办作出决定,号召全市的成人教育学校,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献计,献策,出人,出力。</p><p class="ql-block">战士们看到了,感动了,他们投书国家机械部、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写信给市长,给电台报社为这些“父母官”们请功。</p><p class="ql-block">谁能说他们不是好老师呢?</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技工校一流的老师,论能力、水平,论资历、经验,完全可以在优越的条件下进行高层次的教学。但是,他们听说给战士上课当即表示欣然愿往。为了使战士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吃住在部队,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白天讲课,一站就是几小时,晚上还主动来到战士的宿舍,给战士辅导,补课。他们每周的授课量是平时的三倍。可是,上级给讲课费,他们不要;给补助费,他们也谢绝了。</p><p class="ql-block">王树元老师,他图的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在团机关值班的一个战士对战友们说:“那个王老师,我服了。”</p><p class="ql-block">“那天我在团机关值班,一阵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一问,说是找技工校的王树元老师,有急事。王老师来了,他接过电话询问,我听不见电话里讲的什么,只听王老师说,‘这样吧,找个亲戚帮帮忙,我现在不能回去。’说完就把电话撂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家的仓房让大水冲倒了,东西全都泡汤了。”</p><p class="ql-block">对孙淑芳老师呢?战士们更是赞不绝口,他们亲切地叫她大姐。</p><p class="ql-block">孙老师平易近人,战土们提出的问题,她总是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她那和蔼的神情,轻柔的话语,饱含着人民对子弟兵的关怀。战士们后来才知道,孙老师为了来给战士们上课,忍痛地把五岁的小女孩送到娘家,只身来到部队,一个星期才能与家人团聚一次,小姑娘要妈妈不知哭了多少次。孙老师不想女儿吗?不!她每次从娘家走出来的时候,小女儿的哭声抓着她的心,她必须强忍着走出去。</p><p class="ql-block">最难的还数张常福老师,张老师的爱人去上海学习,他给部队上课,扔下三个孩子怎么办?不去吗?不能。张老师把两个大一点的孩子托付给邻居,最小的孩子办了全托。有一次小孩发高烧,烧还没退,正赶上给战士上课的日子,张老师毅然拿起书本,来到了军营。战士们哪里知道,张老师在忍受着对孩子的牵挂。</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战士们怎样来感谢这些老师呢?</p><p class="ql-block">他们悄悄地在老师的床头放几个苹果,有的买来胖大海泡好,当老师一放下粉笔,就双手捧上。但是,战士们仍觉得表达不了感激之情,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机会:</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五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民间节日,却被战士看重了。他们拉来司务长,请求他买点酒,然后又分头准备,集体前往老师宿舍邀请。</p><p class="ql-block">酒,斟上了。这些老师是头一次与战士宴饮,开始有点矜持,后来渐渐被战士们的淳朴诚挚的心情所感动,他们感到了军人中有一种珍贵的情感,感到了自己为战士做了非常值得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一位紧闭着厚嘴唇的老兵,双手端着半大碗酒,慢慢地走到老师们面前,他看着那位离他较近的老师,双手捧起了碗。全连都知道,他是个沉默寡语的老实人,家里去年遭灾,他见连队请假的人很多,便默不作声地继续工作,连里干部战士都很敬重他。今天,也走过来,热闹的食堂唰地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他双唇在颤动,好半天,才说出两句话来。“您喝一口吧,我这一辈子忘不了您们!”说罢,转面歔欷。</p><p class="ql-block">这位老师还能说什么呢?喝!他喝下了一大口。放下碗,一只拿枪的手和一只拿粉笔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了。记住吧,二月二。象征着中国这条巨龙抬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老师要走了。谁也没通知,战士们却自发地,从宿舍里,从伙房里,从菜地里,有的还来不及脱下炊事工作服,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机关楼前,有的伸出手争着和老师握别;有的拉住老师的手感激话不停地说着;还有的呆呆地站在那里,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汽车已开出去半里多地,回头一望,战士们还站在营门口,老师也流泪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坦克团组建时开进场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坦克团组建时开进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span></p><p class="ql-block">师里的育才工作是窗户眼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了!两级军区工作组不断线地来,到底质量如何?能不能经得住检验?师首长们最担心的是怕把成绩说过头了。</p><p class="ql-block">师长佟耀赫,这位大比武前就是军事院校教员的“铁教官”,这位当过团政治委员的师长,叫来车,一个随行人员也不要。他要给坦克团来个突然袭击。亲自摸一下他们办学的底。</p><p class="ql-block">坦克团乳白色的营门下,站着一个身着新式干部军服的哨兵,他军容整洁,英姿勃勃。师长手一摆:“停车!”他径直向哨兵走去。师长问:“你是志愿兵吗?”“报告首长,我是刚从院校毕业的干部。”“你怎么来站岗?”“战士和连队其他干部都上课去了,为了不耽误他们学习,各连的哨兵全换上院校的干部了。”“好啊!”这招不错,工作、学习两不误,师长很满意。</p><p class="ql-block">佟师长有个习惯,他爱转转营区。这不,他下了车,就不再上去了,一挥手,示意司机把车开走,他独自一人,开始以审视的目光,察看起这个离师部最远的营区。</p><p class="ql-block">营区内,不见一人,静得出奇。忽然飞来一群雀儿“叽叽喳喳”地叫成一团,然后又“轰”的一声飞走了。一丛丛紫丁香,散出诱人的芬芳。道路、沟渠,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沙堆平整得有棱有角,一切井然有序,无可挑剔!</p><p class="ql-block">上“电工基础”课的教室里,一位戴眼镜的中年教师在讲课,八十多名战士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他们谁也没注意,佟师长正坐在他们的身后。</p><p class="ql-block">佟师长看着战士们一会儿低下头记录,一会儿又抬起头看着黑板。看书,回答,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师长的心释然了,此刻,这冷板凳他情愿再坐下去。下课了,战士们这才发现师长在身后,哗地围了上来。师长笑了。</p><p class="ql-block">师长走出教室,忽然若有所思,他到附近的宿舍看了看,没有人;又到食堂餐厅看了看,也没有人;师长又来到烧火间,哦,这有个人,只见一名炊事员穿着工作服,正站在那里看书呢!</p><p class="ql-block">“你怎么不去上课呀?”师长问道。</p><p class="ql-block">“我,我刚回来。炊事班的要提前出来做饭,我是生火的,比他们还得提前点。”战士显得有点慌乱,他没想到师长会突然驾临此地。他想放下书,立正,表示点军人姿态,可师长抬起手向下按了两下,说:“接着看吧。”师长已经看清了,那个战士手里是一本《电工基础》。</p><p class="ql-block">“把大家叫来,听听你们团的育才工作情况,事先没打招呼,大家随便谈吧!”此刻,师长在团会议室又一次显示他来到的突然性。当这几位机关干部了解了师长的意图,也就打开了话匣子:</p><p class="ql-block">“时间,每月集中一周,四十几个课时,全年共五百课时,这样既便于地方教师授课,又便于部队管理。战士入伍三年,后两年参加学习的话,可以学专业技术一千课时,退伍前再实习二百个小时,这样就可达到中等技术工人水平。”</p><p class="ql-block">“课程按战士家乡的人才需要安排,并且与工农教育办、机械局组成了一个考察团,到辽宁、吉林籍战士的家乡,了解战士家乡的人才需求情况,这一做法,既调整了课程,又使当地政府,战士的父母更加放心,每走一处,我们就达成一份用才协议。这样做,也促使战士更加安心学习,安心服役。”</p><p class="ql-block">……师长边听边点头,他心里有底了。</p><p class="ql-block">五月份,佳木斯市市长、市委书记、部长们及各界人士都陆续到军营看看这个学校,学校的开办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赞扬。一时间,小小军营,鼓荡着春风。</p><p class="ql-block">生活内容的变化,必然要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军营也是这样,它像一部安上新动力的机器,改变了它原有的节奏。</p><p class="ql-block">过去的坦克团,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有几个使干部头痛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有的战士当兵不到一年,就想回家去看看。电报一封接着一封,理由一个接着一个。干部们好话说了三千六,还是白搭。</p><p class="ql-block">还有些战士,一有空就到营区外闲逛。你在这边搞纠察,堵大门。他就在那边跳围墙。驻地附近的大来镇,只有三、五百户人家。那里只有一条街,但是那些战士几乎每天一趟,逢上集日,更是非去不可。</p><p class="ql-block">没病泡蘑菇的,哪个连队都有,常到江边去钓鱼,你一问还蛮有理由:“这是精神疗法!”</p><p class="ql-block">一所中等文化技术学校竟有那么大的神奇作用。开学后,“三痛一迷糊”的“绝症”治愈了。采用“精神疗法”的没有了。串连队会老乡的不见了,议论话题变成了“金属材料的冷加工”、“热处理”、“孵化期”。</p><p class="ql-block">大来镇上也很少见到几个兵影,连老百姓都觉得有点怪。一天,团里有个干部去大来镇买东西,在路旁修鞋的老大爷向他打听:“大兄弟,听匣子说南边挺紧,你们上去了咋的?”干部诧异:“没有哇!”老人不解:“那咋看不着兵了呢?”干部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战士们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机遇,像火花一样,稍纵即逝。时间是宝贵的,应该珍惜。</p><p class="ql-block">战士屠兴雷,是个孤儿,二十五岁了还没有对上象。他叔叔好不容易给他找了个合适的,叫他马上回去,他回信说:“学习机会难得呀!找对象还是缓缓再说吧!”</p><p class="ql-block">七连长张子岭,家在河南农村,家里只有年迈的母亲和带着吃奶孩子的爱人。往年都是他回去割麦子,插水稻,今年,他写了信,寄了钱,让爱人求人帮忙。</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名战士,哥嫂闹离婚,家里的老母亲重病在床,无人照料。他心急似火,但又担心失去学习机会,只好写信征求母亲的意见,老人马上拍来电报:安心学习,不要回家。</p><p class="ql-block">播种、耕耘、收获。</p><p class="ql-block">上千只毛茸茸的鸡雏破壳而出,几百只兔子在笼子里跳动,地里长出了一丛丛鲜嫩的蔬菜……这是可喜的丰收呵!</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五日,秋风吹动着坦克团营区的几十面彩旗。天空回响着战士们歌声。收获了,战士们颤抖着接过技术工人合格证书。这绿色的证书是希望的田野么?是生命的象征么?他们打开证书,一枚鲜红耀眼的国徽印记,跃入眼帘,他们凝视着,久久地凝视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坦克团组建时部分官兵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守备八师组建三十周年坦克团战友与原师首长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王学忠,时任守备八师坦克团宣传股股长。1973年12月入伍,历任坦克四师运输营战士、排长、指导员,师政治部干事。守备八师坦克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师政治部宣传科长。1993年转业,任佳木斯市委办劳服公司经理、市委办副主任、主任,市人事局长,编办主任 。退休前任职教集团主任、技师学院党委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文照片来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篇—大漠绿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