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游(三)拥有稀世珍宝的河北博物院

怡妹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下午返程。上午,我们按计划参观河北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河北博物院成立于1953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稀世珍宝而却深藏不露的河北博物院,集中展现了燕赵文化的璀璨成就,涵盖战国至元代多个时期的顶级文物。让我们步入其中,寻找镇馆十宝。</p> <p class="ql-block">  随机从一楼《北朝璧画》看起,高洋墓墓道壁画是河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106平方米的《仪仗出行图》气势恢宏,胡人面容与汉式衣冠并存,骆驼与骏马共列,彰显着北朝民族融合的历史,但原件因为发掘前曾遭暴力盗墓残缺得比较厉害,让人惋惜。</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展示着东魏茹茹公主墓的壁画,这些壁画用线自由灵动,挥洒自如,讲述着胡汉交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说法:北齐,嗜血的年代,艺术的高峰。北齐从建国到被北周所灭,只有28年,换了6位皇帝,流传下来不少关于北齐皇帝暴虐成性的故事,尤以“疯王”高洋为甚。但这样的北齐,在河博却有这尊来自北齐的菩萨,既柔美又大气,这种让人动心的纯真笑容,真让人难以忘怀。不太能理解,在那样的残暴统治下,北齐的工匠如何能保持一颗平和童稚之心,耐心地雕琢出这一个平静美丽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接着到了《名窑名瓷》展区。早在商代,河北地区就开始使用原始青瓷,到唐代,河北的邢窑、定窑、磁州窑名动天下,因此罕见的元瓷和明清官窑瓷器也得以在河博收藏保存。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更是元瓷巅峰之作,此罐集青花、釉里红、贴塑、镂雕四大工艺于一身,全球仅存两件。</p> <p class="ql-block">  最精致的是罐腹的四组菱花形开光,镂空雕刻,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红蓝辉映,色泽浓艳纯正。再看一眼,很喜欢这种镂空的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  这个盘子是清代储秀宫的器物,也许慈禧曾用它摆过果子吧。</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展出了许多让人爱不释手的瓷器,灵动活泼的文物,让人心情愉悦。</p> <p class="ql-block">  晚唐五代的一大套白釉茶具,仿佛看到了一段茶叶飘香的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  一楼最后一个展厅是《曲阳石雕》,一群吹拉弹唱全情投入的五代的乐伎呈现在眼前,这是曲阳王处直墓彩绘浮雕,这方《彩绘散乐图浮雕》也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戴幞头的是司仪</p> <p class="ql-block">  最卖力的是鼓手,隐隐有乐声从千年前传来……</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散乐图》《奉侍图》浮雕,仕女衣袂飘飘,满墙风动,乐伎手持失传乐器,彩绘历经千年仍鲜艳如初。</p> <p class="ql-block">  到二楼看《战国雄风》展厅。史书上一直都说战国七雄,其实当时实力强悍的还有一个中山国,它是燕赵之间一个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存续约118年,河博中十件镇院之宝的三件都出自这个国度。</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中山王铁足铜鼎,鼎身刻有469字铭文,是中国现存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它不仅记载了公元前314年中山国伐燕历史,更以“铁足铜身”的独特铸造工艺,破解了战国冶铁技术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是战国中期中山国的青铜器珍品。四只梅花鹿承托底盘,底盘之上挺立四条神龙,龙尾连接处探出四只凤鸟,龙飞凤舞,造型别致,寓意吉祥。</p> <p class="ql-block">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这是一件战国中山国的屏风底座,表现的是猛虎正在吞噬一只小鹿的场景,除 了虎噬鹿,还有左右两边的犀牛和铜牛。</p> <p class="ql-block">  虎的爪子非常有力,虽经漫长岁月的埋藏,眼睛仍熠熠发光,非常奇特。这件虎噬鹿屏风座是一件孤品,作为古中国的代表文物,它经常走出国门展出,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骄傲。</p> <p class="ql-block">  中山国的展馆品类很多,十五连盏铜灯,也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重要文物,高82.9厘米,由三只独首双身猛虎托起,枝上托起15盏灯盘,枝间点缀嬉戏的猴子、鸣叫的小鸟及攀爬的夔龙,树下有赤膊短裳的鲜虞族家奴抛食戏猴;该灯具造型生动,可拆卸并增减灯盏数量,反映了战国时期的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  二楼另一个展厅是《大汉绝唱》,珍宝来自西汉中山国第一代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墓葬。刘胜,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为避免陷入政治斗争,刘胜选择做一个懒散王爷,使其一族在中山国安享富贵,在当时的时局下,应该说是一种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十大镇馆之宝中的三件是刘胜夫妇贡献的。长信宫灯,这盏西汉宫女执灯像,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宫女右臂为烟道,灯油燃烧的烟尘通过中空身体溶于底部清水,实现“零污染”,灯罩可拆卸且能调节光线方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参观长信宫灯时感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  刘胜家的西汉错金铜博山熏香炉,炉盖镂雕成海上仙山博山,点燃香料时青烟缭绕如仙境;错金云纹细若发丝,炉座海浪纹中暗藏鱼龙异兽,工艺更是超前欧洲千年。</p> <p class="ql-block">  刘胜金缕玉衣‌,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西汉玉衣,由2498片和田青玉与1100克金丝编缀而成,玉片厚度精确至0.3厘米,钻孔直径仅1毫米,内层玉璧布局暗合二十八星宿,代表古代丧葬制度巅峰。‌</p> <p class="ql-block">  还有窦绾墓出土的朱雀衔环铜杯,调制脂粉的用具,出土时里面还有朱红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展厅《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提起战国,金戈铁马,群雄争霸;提起赵国,胡服骑射,完璧归赵;提起燕国,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p> <p class="ql-block">  展品不多,但镇馆十宝的最后一宝,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在这里。铺首,燕国宫殿大门的门环,通高74厘米,重达21. 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战国铺首。只见兽首额头上站着“凤鸟”,凤爪踩着两条蛇的蛇身,蛇头于凤翅两边探出,龙头昂扬;环上也有两条龙,盘踞在环的两侧,龙头回望,真是八面威风。</p> <p class="ql-block">  河博这些国宝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先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长信宫灯里跳动着环保初心,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中藏着工匠精神,金缕玉衣包裹着人类对永恒的追问……走进河北省博物院,也走近了燕赵大地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石家庄之行,走赵州桥,游正定古城,观河博珍宝,圆满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