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步入中老年还能活多久,主要是看这三个指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所有人都搞错了一件事,大家都以为50岁以后还能活多久,主要是看血压、血糖、胆固醇这些体检指标,或者是看家族的遗传史。但是我有个当了30多年的医生朋告诉我,真正决定一个人生命长短的根本不是这些。他说:在他接触的这几千个病人中啊,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活的最久的人生理指标未必是最好的,但是都有三个共同的软特征,而三个特征99%的人都完全不知道。更可怕的是,这三个指标啊,一旦开始下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来连锁的反应,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长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个指标,你还剩多少个第一次?什么意思?就是您最近一年里有多少个全新的最新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个医生朋友说,他观察了20多年,发现了那些80多岁还活蹦乱跳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会主动尝试新鲜事物,去做从来没做过的事儿。有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70岁开始学智能手机, 75学会了网购,80岁居然开始玩短视频了。还有一个78岁老大爷退休后开始学书法,每年都要挑战一种新的字体,这听起来很不合理啊,年纪越大不是应该越保守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我们大脑接触新鲜事物时,会产生新的神经,连接这个过程叫做神经可塑性,而这种可塑性直接关系到大脑的衰老速度,更关键的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心理上会一直保持着年轻的状态,身体机能的衰退速度也会明显的放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反过来看那些过早认老的人,50多岁就开始说:我这把年纪了,学不会了。他们的大脑会真的按照这个预期开始衰老,这不是心理暗示,这是你的生理反应。</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个指标,你的社交圈有多少年轻人?这个指标更颠覆常识。一般人觉得年纪大了就应该跟同龄人抱团取暖,聊聊孙子下下棋,这样最舒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医生朋友发现,那些长寿的人朋友圈里啊,总是有比自己小十岁,20岁,甚至更年轻的人,他们会主动去了解年轻人的想法,甚至会被年轻人的活力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本有了研究,跟踪了3000多个老人15年,结果发现社交圈越年轻化的老人死亡率比同龄人低30%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和年轻人交往会逼着你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得学会新的表达方式,理解新的价值观,甚至改变一些固化的思维模式。这个过程虽然有会让人感到压力,但正是这种适度的压力,让您的大脑和身体保持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年轻人身上那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会传染给你,而且未来有期待的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自动调整到更好的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反,如果您的朋友圈,全是同龄人,每天聊的是这儿疼那儿疼,谁又去医院了?这种负面情绪会形成死亡的焦虑,直接影响免疫系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个指标,也就是十年后还有多少个具体规划?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指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部分人过了50岁就不再对遥远的未来做规划了,他们会觉得过一天算一天得了,或者最多规划到下个月或者明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长寿的人不一样,他们会认真的思考十年后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且不是空想,是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个研究,跟踪1200多个50岁以上的人,发现那些对十年后有明确规划的人平均寿命比没有规划的人长了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呀?就是当你认真规划十年后的生活时,潜意识里啊,就会默认你自己能活到那个时候,这种生存的预期会激活身体的自我修复机能,而且有长远规划的人更加注意保养身体,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去实现未来计划。这不是刻意的养生,而是目标驱动的自然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可怕的是当一个人不再对未来有期待时,身体会接受到任务完成的信号,各种机能开始快速的退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退休后不久就生病甚至去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综上所述,50岁以后的寿命真正决定的因素不是你的体检报告,而是您的心理年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你还在主动尝试新鲜事物,还在和年轻人交朋友,还在认真地规划十年后的生活,那么恭喜您,您的生物钟被按下了暂停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反之如果您已经开始拒绝新鲜事物,朋友圈儿年轻人越来越少,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您的身体会很听话的配合您的心理预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想要活的久,不是要去医院查指标,而是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上次做没做过的事儿是什么时候啊?我最年轻的朋友多大?我十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您是怎么为你的长寿布局的呢?您有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