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飞焰

夏语

<p class="ql-block">火壶是一种融合火焰操控与表演艺术的民间非遗项目,其表演形式以燃烧木炭产生“火树银花”的视觉效果为核心,寓意驱邪纳福与百家安宁,目前部分火壶表演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火壶表演起源于150多年前的中国湖南湘乡壶天镇,最初与民间祭祀活动相关,后逐渐发展为节庆表演。清代晚期,当地为驱避火灾而举行的祭祀仪式中,火壶表演作为象征“火龙”的形式出现,后演变为兼具技艺与观赏性的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核心道具‌:特制铁壶两侧装有铁网,内置燃烧木炭,通过抖动、抛接等动作使火星飞溅,形成动态火花效果。</p><p class="ql-block">‌表演者装备‌:需穿戴防火服及面具,确保安全。‌‌</p><p class="ql-block">‌场景适配‌:传统表演多用于春节、元宵等节庆,现代衍生出水火交融的创新形式,如水上火壶表演。‌‌</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驱邪纳福‌:火象征光明与生命力,壶代表包容和谐,二者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p><p class="ql-block">‌社会祈愿‌:表演寄托“驱疾避祸,百家安宁”的集体愿望,常见于祭祀或庆典。‌‌</p><p class="ql-block">‌艺术表达‌:火花如“火树银花”的唯美场景,被形容为“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