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定门内大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修建天坛、先农坛及外城城墙后,经前门至永定门的道路成为北京外城道路系统的主干道,当时此街称永定门大街1965年定名为永定门内大街 。2021年,市交通委城养中心组织完成永定门内大街大修工程。作为中轴线的一部分,御道规制参照正阳门城楼下现存御道遗址等进行,石材用料、铺设方式和道路尺度都遵循老规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见证了北京的城市发展与历史变迁,如明清时期皇家的祭祀活动、八国联军侵华时的城市变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等。承载着丰富的北京文化底蕴,沿线的建筑、遗址等都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北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也是北京中轴线的南起点。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筑瓮城,未建箭楼。乾隆年间修缮永定门时,扩建永定门城楼为七开间,三重檐形式,并增筑箭楼,至此永定门最终形成城楼、瓮城、箭楼的完整形制。1950年底至1951年初,永定门瓮城拆除,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相继拆除。2004年永定门城楼得以复建,2005年9月,永定门复建工程全部竣工。永定门城楼是外城最大、最重要的城门,面阔七间,三重飞檐,梁上色彩蓝绿相间,相对于外城东西两侧的左安门和右安门城楼,建制规模更大 。城楼为两层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设计,红墙红门灰瓦,庄重而古朴。重建使用的城砖,是原来嘉靖年间制造的永定门老城砖,城楼正中一块大石匾写着“永定门”三字 。它是连接京城与南方的重要通道,明清时期,皇帝到南郊祭祀及出巡都经由此门,也是普通百姓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之一。建有城楼、箭楼、瓮城、护城河和吊桥等防御设施,遇有敌军攻城,则紧闭城门,由箭楼和城墙上的垛口向外射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