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区作协副主席党荣理,专访原苇湖梁煤矿女子掘进,姐妹们

天山之声

<p class="ql-block">  2025年 8 月 18 日(周一)上午,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石家园子社区石榴服务驿站,水磨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党荣理正坐在长桌旁,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大半页。</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专访对象是社区巾帼宣讲员 —— 原苇湖梁煤矿女子掘进班成员伍爱芹,而她身边,还围坐着当年一同奋战在煤海深处的六位姐妹。​房间里的笑声像一串清脆的风铃,此起彼伏。老姐妹们凑得紧紧的,时不时伸手拍对方一下,抢着述说那些埋在记忆里的井下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会儿都是自己写申请,天天往李矿长办公室跑,软磨硬泡了好长时间,领导们才松口同意的。” 老班长邱孝梅说着,抬手理了理鬓角的白发,眼里闪着当年的执拗劲儿。</p><p class="ql-block"> ​“那会儿巷道里黑得像泼了墨,头顶那盏矿灯就是咱们的‘太阳’。” 第一批下井的姜通云往椅背上靠了靠,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有时候灯突然闪了,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检查矿灯与电瓶的接触点,手都在抖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之间啊,比亲姐妹还亲。” 维吾尔族姐妹阿依古丽・阿布都热依木说着,伸手拍了拍旁边布沙热木・伊明的手背,“她总把馕掰给我一半,我带了咸菜也忘不了分她一点。” ​“可不是嘛!” 布沙热木・伊明猛地拍了下大腿,引得大家都笑了,“你吃我的馕,我啃你的饼,下井前揣在怀里,出来还是热乎的呢!” 她边说边比划着揣饼的动作,袖口滑下来,露出手腕上一道浅浅的疤痕。​ </p><p class="ql-block"> “还有师傅们,对我们可上心了。” 放炮手姜照香的声音软了下来,“我刚学放炮时总紧张,师傅就摸着我的头说:别怕,按规程来一步一步来,我在这儿呢”,那语气,跟我爸似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党主席手里的录音笔一直亮着红灯,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偶尔停下来擦一擦眼镜。当年班里最小的伍嘎娃(如今的 “我”)坐在角落,听着听着就红了眼眶,声音带着哽咽:“我那时候才 16 岁,大家啥重活都不让我干,下井时总有人拉着我的手,生怕我摔着。有次我脚崴了,是邱班长背着我走了二里地才到井口……”​话没说完,就被邱孝梅笑着打断:“多大点事儿!你可是咱们班的‘小宝贝’。”​</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姐妹们跟着哼唱起来:“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歌声从一开始的断断续续,渐渐变得洪亮整齐,带着岁月打磨过的沙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紧接着,《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旋律又响了起来,老姐妹们互相拉着手,跟着节奏轻轻摇晃,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泪光,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当年的雄心壮志,就像这歌声一样,穿过几十年的时光,再次在每个人的胸中滚烫地回荡。</p> 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