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湘西的芙蓉镇,原名王村,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溪州土家族土司王朝的起始都王府,承载了土家族土司王朝818年辉煌历史源头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三面环水,酉水上游连巴渝,下游接洞庭湖,船只可直达汉口。古时从这里运送金丝楠木排送往京城,建造故宫、十三陵,也从这里乘船奔赴海疆抗倭</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因有一条瀑布穿镇而过,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并以瀑布、吊脚楼和土家族文化闻名</p> <p class="ql-block">历代土司王在这里修建行宫,举行重大活动,会见各路土司,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王者之村”</p> <p class="ql-block">1986年,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拍摄了电影《芙蓉镇》。随着电影《芙蓉镇》播出成功,当时的小镇也因芙蓉镇电影而一举成名</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核心景观有溪州土司广场、溪州铜柱园、土王桥、土王行宫、瀑布、王村码头、五里石板街等</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处,一座古朴的贞洁牌坊跨街而立,“贞洁牌坊”边的“刘晓庆米豆腐”乃是当年《芙蓉镇》中米豆腐店的原景</p> <p class="ql-block">过贞节牌坊,是一条贯穿古镇的青石板路,称为五里石板街,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衔水沿山蜿蜒而上,彰显着古镇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镇幽深的石板巷里,那些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土家族、苗族老吊脚楼和石狮、石雕栏等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便利的水上交通,也带动了拾级而上的老街居民的经济。千年古板路两边有许多店铺</p> <p class="ql-block">土家吊脚楼沿芙蓉镇的青石板路和酉水河分布</p> <p class="ql-block">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依山逶迤,从河岸,重重叠叠,直贯山腰</p> <p class="ql-block">土王桥是一座典型的土家族风雨廊桥,因直通历代土司行宫而得名,采用五孔石拱桥身与木结构长廊结合的形式,重檐歇山顶设计,檐角高翘,红柱青瓦</p> <p class="ql-block">桥身横跨营盘溪,是观赏芙蓉镇瀑布及酉水河风光的绝佳位置,夜间灯光映衬下更显神秘优雅</p> <p class="ql-block">桥头立有双龙盘旋石柱,象征土司王的威严并具辟邪寓意。全桥以榫卯工艺建造,展现了土家族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山顶的营盘溪,从几十里外的莲花洞一路奔驰而来,贯穿芙蓉镇,因断层在河尾形成两级阶梯状瀑布后,注入酉水河。瀑布成为标志性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瀑布高60米,宽40米,分两级从悬崖上倾泄而下,其声势之浩大,方圆十里都可听见</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挂在瀑布两侧</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下到瀑布底部的 “水帘洞”,吊脚楼的翘脚飞檐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宛如空中楼阁</p> <p class="ql-block">溪洲铜柱园通过群雕、广场及展览馆等形式,生动再现了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订立盟约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公元940年,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治,铸5000斤铜柱为证</p> <p class="ql-block">现存于镇民俗风光馆内铜柱,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精纯光润。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p> <p class="ql-block">柱身刻有2600余字铭文,记录了彭士愁与马希范的“溪州之役”及和平协议,开创了“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民族自治模式</p> <p class="ql-block">溪州土司广场展现了土家族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摆手堂不仅是土家族祭祀祈福的场所,更是土司时期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常用于举行祭祀仪式、节庆活动及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从芙蓉镇来到凤凰古城,这两个名镇都有高铁到达</p> <p class="ql-block">风凰古城位于湘西西南部,因沈从文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古城内的青石板街道、沱江吊脚楼、众多古建筑,以及苗族风情,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在《边城》中,沈从文将他魂梦牵系的这片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荡气回肠,凤凰古城始终有一种淡而忧伤的美</p> <p class="ql-block">绵延的远山、流淌的沱江、星罗棋布的吊脚楼,如水墨丹青,如梦似幻</p> <p class="ql-block">古城人杰地灵,名贤辈出。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皆出于此</p> <p class="ql-block">古城广场,耸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雕塑。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雕塑是凤凰籍画家黄永玉先生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凤凰纪念墙为一面马头墙,墙壁中间题有“凤凰城·朱镕基·辛巳春”。凤凰纪念墙成为凤凰古城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城墙是凤凰古城的重要历史遗存,现存东门和北门城楼及部分城墙,始建于明清时期,兼具军事防御与防洪功能</p> <p class="ql-block">北门城楼为清式重檐歇山顶建筑,高20米,门额刻“壁辉门”,镶铁板木门,设有八孔炮台</p> <p class="ql-block">东门城楼结构与北门相似,紧邻沱江,原名“升恒门”。城墙前面便是清澈见底的沱江,墙映水面,尤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改砖城为石城,采用红砂条石砌筑,城墙厚0.8米至2米不等,高10-14米,周长约2.6千米</p> <p class="ql-block">城墙兼具军事防御与城市防洪功能,箭楼、烽火台等设施保存完好,体现了明清南方城池的典型特点</p> <p class="ql-block">城墙见证了凤凰古城作为明清军事重镇的历史,是研究西南地区民族融合与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石板路随着山势而高低起伏。路两边地排列着商铺、寺庙和多位名人故居,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私立)博物馆,馆址为清代陈宝箴世家故居及清光绪年间道台衙门组成部分。是一座明清式宅第</p> <p class="ql-block">陈宝箴,晚清重臣,1875年出任凤凰厅二品道台,一家三代即迁居凤凰古城。后任浙江/湖北湖南巡抚等职,是清末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p> <p class="ql-block">陈氏家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被称为“中国的文化贵族”。其子陈三立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及第,是“同光诗派”领袖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p> <p class="ql-block">陈宝箴之孙陈寅恪是中国一代史学宗师,清华国学四大师之一,陈宝箴曾孙陈封怀是中国植物园之父</p> <p class="ql-block">陈寅恪曾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强调学术研究应超越政治与世俗束缚,这一理念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大门,里面是个折角形大院</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以木构为主,采用飞檐翘角、雕花门窗等明清传统元素,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展现了明清时期江南民居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内部兼具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特征和客家建筑的围合式布局。 馆分两层,一楼是陈宝箴世家陈列,保留了家族生活场景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二楼陈列着凤凰文化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凤凰收藏家雷雨田通过修复古宅、收集文物与艺术创作,将博物馆打造为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凤凰县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先生以其细腻的笔触,用文字勾勒出湘西世界的独特魅力,《边城》《长河》等作品更是让无数人对湘西心生向往。被誉为世界乡土文学之父</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故居的陈列室里,生动地记录着沈从文先生的人生轨迹,从青涩少年到蜚声文坛的大家。透过这些珍贵的影像,你能感受到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先生曾生活过的房间,雕花床榻、古朴桌椅,仿佛仍保留着当年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故居为旧式四合院,正屋一明两暗,两间偏厦,一间厢房,中间一个红石板铺就的院坪</p> <p class="ql-block">熊希龄1870年出生于凤凰县,二十五岁中进士,被喻为“湖南神童”。后点翰林。民国二年(1913年),熊希龄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p> <p class="ql-block">由于熊希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民国九年(1920年),熊希龄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p> <p class="ql-block">院内陈列着熊希龄生前用过的家具及生平展品,间慈善办学相关文物等</p> <p class="ql-block">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沱江两岸,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木质结构的楼体充满了浓郁的湘西风情。吊脚楼的门窗、屋檐和梁柱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p> <p class="ql-block">沱江河道中的跳岩,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古时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学艺术大家,就是从沱江的“跳岩”走向世界的</p> <p class="ql-block">雪桥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捐资在家乡凤凰古城沱江亲自设计并建成了“风”“雨”“雪”“雾”四座景观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雪桥”设计风格独特,从桥墩、桥柱到桥顶全是仿古修建,与沿江两岸古建筑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虹桥风雨楼横卧于沱江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桥身所用的朱红色砂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彩虹卧江,故而得名“虹桥”</p> <p class="ql-block">虹桥是一座两墩三孔的石拱桥,桥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桥墩设计成船形,既美观大方,又能巧妙化解流水的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万名塔建在清代焚烧字纸的“字纸炉塔”遗址上,1985年画家黄永玉倡议重建,经群众集资、政府扶助建成。因捐款者数以万计,故得名“万名塔”</p> <p class="ql-block">塔高22.98米,七级六角砖塔,青砖叠涩密檐,铜制宝瓶塔刹。塔融合了汉族密檐塔与湘西吊脚楼的线条感,现为凤凰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