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什库天主教堂~北京最美的教堂</p><p class="ql-block">西什库主教座堂作为天主教北京总教区的核心建筑,哥特式尖塔与绚丽彩窗交相辉映,巴洛克廊柱与中式元素精妙融合,建筑之美令人屏息,艺术震撼直击心灵。</p><p class="ql-block">•早期建立:1703年,因天主教教士洪若、刘应治愈康熙皇帝疾病,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地皮建“救世主堂””,这便是西什库教堂的前身。</p><p class="ql-block">•变迁与重建:道光七年(1827年),教堂被清廷籍没并拆除。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按《北京条约》重建,同治四年(1865年)再次重建。</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二年(1886年),教堂迁至西什库重建,1887年竣工。</p><p class="ql-block">•近代事件:1900年,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清军也参与进攻,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才解围,庚子议和后清政府出资重修。1958年“献堂献庙”运动中,教堂被上缴国家。1985年,教堂修复后重新开堂。</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主体为三层哥特式建筑,顶端11座尖塔,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尖端高约31米,曾是北京内城最高单体建筑。正门有三个尖顶拱券形入口,拱门间雕刻有圣若望和圣保禄等四圣像,正立面上门窗用汉白玉石刻装饰,正门中央主跨有圆形玫瑰花窗,礼拜堂四周有 80面玻璃花窗。</p><p class="ql-block">•中式元素:教堂有传统中式台基,环以汉白玉栏杆。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黄顶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碑亭,庭内安放乾隆皇帝手书御碑,碑亭内侧是四尊中式石狮子和一对石供。</p><p class="ql-block">•附属建筑:附属建筑群包括图书馆、后花园、印刷厂、孤儿院等,现大多被其他单位使用,仅若瑟修女院保留使用,位于教堂西北侧。</p><p class="ql-block">内部装饰</p><p class="ql-block">•立柱装饰:堂内36根立柱,顶部镂刻菘菜叶形纹饰,表面贴金箔,与彩色玻璃的光影交织,营造出神圣氛围。</p><p class="ql-block">•宗教文物:教堂内摆放着许多精美的宗教文物和艺术品,如圣像、烛台、十字架等,二楼还存放着有3000余音管的管风琴,是北京最大教堂管风琴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什库教堂—帝都最惊艳的百年哥特式教堂,中西合璧的绝美秘境!</p><p class="ql-block">这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教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也是**现存最华丽的哥特式教堂**灰蓝色穹顶、彩绘玻璃窗,仿佛穿越到了欧洲中世纪,浪漫到窒息!</p><p class="ql-block">**历史小课堂**</p><p class="ql-block">1703年由康熙皇帝特批修建,原址在中南海西岸,1887年迁至现址教堂正面三座尖顶钟楼,典型的**法国哥特式风格**,内部穹顶高达16.5米。</p><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教堂两侧竟有**中式御碑亭**!这是当年慈禧太后为安抚民众特意加建的,形成了罕见的**中西建筑同框**奇观。</p><p class="ql-block">**建筑亮点**</p><p class="ql-block">80面七彩琉璃窗:阳光透过时会在地面投射出圣经故事图案</p><p class="ql-block">• 祭坛上方的“圣母无染原罪”画像,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幸存的原件。教堂前的月台汉白玉栏杆,雕刻着传统中国莲花纹样。</p><p class="ql-block"> **拍照打卡指南**</p><p class="ql-block">最佳时间:晴日傍晚4-6点(金光穿透彩窗绝美!)</p><p class="ql-block">1 正面仰拍三座尖塔+蓝天</p><p class="ql-block">2 侧面长廊拍纵深感(建议广角)</p><p class="ql-block">3 御碑亭与教堂同框,解锁隐藏机位</p><p class="ql-block">A 注意:周日弥撒期间请保持安静,穿着避免太暴露哦~</p><p class="ql-block">P地址: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地铁4号线西四站D口步行10分钟)</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5:00-18:00(免费参观)</p><p class="ql-block">小故事:据说当年义和团围攻教堂时,慈禧曾下令用故宫大炮轰击,但炮弹全哑火⋯如今还能在墙壁上找到弹痕遗迹!</p> <p class="ql-block">北京西什库教堂,原名救世主堂,是北京四大教堂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并于光绪年间迁往西什库,1985年修缮后恢复开堂,并长期作为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p><p class="ql-block">西什库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但堂前左右各有一座碑亭,也是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也可以体现出清代宗教思想的开放和包容。</p><p class="ql-block">初入教堂,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和美学的冲击和震撼,用壮丽来形容并不为过。光影透过彩色琉璃玻璃投射到教堂内,映射出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与正堂的庄严和神秘形成辉映,让人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 北京最华美天主教堂-西什库教堂,原称“救世主堂”,又称“北堂”。</p><p class="ql-block">原址在中海西岸紫光阁以西,建成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地处蚕池口,故俗称“蚕池口教堂”。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迁至西什库,1985年恢复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北京较大、较古老的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西什库教堂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层哥特式建筑,顶端共由11座尖塔构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堂正门两旁,有中国式建筑碑亭两座,亭内分别立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p><p class="ql-block">1984年5月24日,西什库教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西什库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光之颂歌:遇见色彩与信仰的交响,光是影的诗,影是光的画。</p><p class="ql-block">走进西什库教堂,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每一块彩色玻璃,都讲述着一个关于光与信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踏入这座古老的教堂,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心灵在这里找到了宁静的港湾。</p><p class="ql-block">在彩色玻璃窗下祈愿,光与影交织出梦幻般的图案,每一道光都是希望的指引。愿世间美好,如约而至。</p><p class="ql-block">门教堂的钟声悠扬响起,回荡在空中,洗净心灵的尘埃。这一刻,内心无比平和,仿佛与世界达成了某种默契。</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是温暖人心的光芒。感恩每一次的遇见,珍惜每一份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以下3张下载于小红书,因为我们没有赶上做弥撒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