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2025年6月7日,我们踏上了新疆之旅的第三站,目的地是这片神秘而壮美的土地——喀纳斯湖、五彩滩、禾木、天山天池、吐鲁番、火焰山以及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天地之间,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岁月的流转。</b></p> <p class="ql-block"><b>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那拉提旅游风景区,简称那拉提旅游风景区(Nalati Scenic Area),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的旅游景区,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1999年,那拉提景区成立,总规划面积1848平方千米。风景区自南向北由高山草原观光区、哈萨克民俗风情区、旅游生活区组成。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内集草原、沟谷、森林于一体,植被覆盖率高,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因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而被誉为“天山绿岛”“绿色家园”“五彩草原”。主要景点有天界台、游牧人家、塔吾萨尼(哈萨克语意为“美丽的山沟”)、天仙台、沃尔塔交塔观景台、雪莲谷等。2011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12月15日,那拉提旅游度假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b></p> <p class="ql-block">火焰山如一条燃烧的赤龙,赤红色的山体在烈日下熠熠生辉,热浪翻滚,仿佛置身于神话中的火域。这里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的地方,现实与传说在此交汇,令人遐想无限。</p> <p class="ql-block">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水的天堂,湖光潋滟,芦苇荡漾,水鸟翩翩。湖面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远处的雪山倒映其中,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天然画卷。这里是生态的宝库,也是心灵的栖息地,让人在喧嚣之外,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白沙湖</p> <p class="ql-block"><b>列车一路前行,晚上九点多了,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真美!</b></p> <p class="ql-block"><b>喀纳斯湖如一颗镶嵌在阿尔泰山深处的蓝宝石,湖水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四周雪峰环绕,云雾缭绕。湖边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间小道蜿蜒曲折,仿佛通向另一个神秘的世界。湖怪传说更添几分神秘色彩,让人不禁驻足聆听风中的低语。</b></p> <p class="ql-block"><b>禾木村是图瓦人的聚居地,木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宛如童话中的小村庄。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山谷,马蹄声在林间回响,牧民悠扬的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只留下宁静与纯真。</b></p> <p class="ql-block"><b>五彩滩是大地调色盘上的杰作,五彩斑斓的岩石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赤红、橙黄、青灰交织成一幅天然的油画。河岸两侧地貌迥异,一边是荒凉的雅丹地貌,一边是生机盎然的绿洲,仿佛穿越了两个世界。</b></p> <p class="ql-block"><b>北屯市火车站</b></p> <p class="ql-block"><b>天山天池如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四周的雪峰。湖水清澈见底,四周松柏苍翠,山风拂面,带来阵阵清凉。这里是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也是现实中的仙境,让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昌吉回族自治州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简称天山天池景区(Tianshan Mountains and Tianchi Lake Scenic Area),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的旅游景区。风景区总面积为548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311.37平方千米。天山天池,古称“瑶池”,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千米,东西宽0.8~1.5千米,最深处105米。天山天池景区由天池景区、灯杆山景区、马牙山景区、博格达峰景区、白杨沟景区、花儿沟景区、水磨沟景区、北部梧桐沟沙漠景区组成,有15个景群,38个景点。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天山天池风景区以天池为中心,以完整的4个垂直自然景观带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为主要特征,以远古瑶池神话、民俗风情为文化内涵,是游览观光、科普考察、探险揽胜、休闲健身和民俗风情游游赏的人间天堂。2007年5月8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新疆国际大巴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解放南路510号。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新疆国际大巴扎荟萃了3000余家商铺,是集特色建筑、民俗风情、风味美食、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景区,有“新疆之窗”“中亚之窗”的美誉。2002年4月,新疆国际大巴扎由新疆宏景投资有限公司、兰德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是乌鲁木齐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同年10月底,新疆国际大巴扎10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全部封顶。2003年6月,新疆国际大巴扎竣工。同年8月,新疆国际大巴扎正式开门迎客。2010年5月,新疆国际大巴扎被天山区区委、天山区人民政府授予“天山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2011年,新疆国际大巴扎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新疆国际大巴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吐鲁番的阳光炽热而慷慨,葡萄架下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火焰山脚下的绿洲与荒漠交相辉映,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坚韧与丰饶。高昌故城与交河故城的残垣断壁,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塔克拉玛干沙漠(维语: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6°50'~41°10',东经77°40'~88°20'。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贡》《山海经》都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有记载,但是直到20世纪才有了塔克拉玛干的称呼。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于530万年前的上新世初期,其形成演化与构造运动和古地理轮廓有关。沙漠北为天山,西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东为罗布泊洼地。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其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有极其丰富的流沙,在特有的闭塞地理环境中,风沙灾害频繁。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洪水也不罕见,如2024年8月,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人们在沙漠腹地相继发现了油矿。沙漠腹地有大片古老王国的遗址,楼兰是沙漠文明中最著名的一个。1995年9月,全长522千米的第一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建成通车。2024年11月,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2025年1月,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迎来一场大雪。</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