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潮汕之旅——福州篇(九)

山中石

<p class="ql-block"><b>3月28日,我们一行8人由厦门来到福州,入住于福州乐居连锁宾馆。</b></p> 福州三坊七巷 <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总占地约45公顷,形成"三坊七巷一中轴"的格局。三坊指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街区发轫于晋代,鼎盛于明清,至今保留270余座古民居,其中15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b></p> <p class="ql-block"><b>♥福州三坊七巷基石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与绵长……</b></p> <p class="ql-block"><b>♥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坊七巷,了解它的历史文化</b></p> <p class="ql-block"><b>♥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图</b></p><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39.8公顷,至今仍保留"西三坊、东七巷"的里坊格局。该格局发轫于晋形成唐,至明清达鼎盛,至今基本风貌得以延存。历史上在此居住名人达到四百多位。街区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彰显地"。</b></p> <p class="ql-block"><b>♥光禄坊——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三坊之一,东连吉庇巷,西接通湖路 。坊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宋代嘉祐七年(1062年)方寘获封光禄大夫得名;另一说与北宋郡守程师孟在法祥院题刻"光禄吟台"有关。</b></p><p class="ql-block"><b>坊内现存清摩崖题刻、光禄吟台等古迹,其中光禄吟台1961年被列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刘家大院占地4532平方米,采用穿斗式木构架,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b></p><p class="ql-block"><b>该地原名玉尺山巷,宋代建法祥院,清嘉庆年间建玉尺山房。历史上为文人聚居地,许豸家族、林侗兄弟及林则徐、郁达夫等曾居于此。</b></p><p class="ql-block"><b>现存黄任故居、许友故居等明清建筑,早题巷留有林觉民家属避难遗迹。</b></p> <p class="ql-block"><b>♥文儒坊乡约碑——该碑制于清光绪七年(188年),是福州近代古坊巷邻里间仅存的"共建文明公约"。碑高2.2米,宽0.8米,嵌于坊墙之中,碑文曰:"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已年文儒坊公约。"共48字,至今此碑保存完好,是三坊七巷古代城市里坊社区管理生活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b>♥文儒坊——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位于南后街之西、衣锦坊之南,因历代文儒名士辈出而闻名。</b></p><p class="ql-block"><b>文儒坊原名山阴巷,后改为儒林坊。宋代因"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住于此,而改名为文儒坊。这条巷子全长461米,宽4米至6.5米,原为杂石路面,后经过多次改造,1983年在坊东口原坊基础上建起了8米高的仿古坊名牌坊。文儒坊不仅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有着"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b></p><p class="ql-block"><b>文儒坊内文物古迹众多,如陈承裘故居、林瀚居所、抗倭名将张经故居等。此外,还有清代至民国期间的福州商业巨贾尤氏家族的民居,现为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展示了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文儒坊不仅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也是了解福州传统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窗口。</b></p> <p class="ql-block"><b>♥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人们取其"衣锦还乡"之意。</b></p> <p class="ql-block"><b>♥衣锦坊——在三坊七巷中位置独特,巷道非直通型,中间有拐弯,与周边雅道巷、北边巷等相连,形成有机整体。这种布局增强了坊巷间的连通性。</b></p> <p class="ql-block"><b>♥杨桥巷——清代已十分繁华,聚集了多家老字号银行(如中国银行、福建银行等),民国时期更被称为"财神街"。该区域曾是福州文化艺术发源地,孕育了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冰心、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等历史人物。 </b></p><p class="ql-block"><b>林觉民故居——位于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983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1996年升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冰心的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福州杨桥路与南后街交界处),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谢婉莹)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b></p> <p class="ql-block"><b>♥冰心先生&林觉民故居院内门厅,门厅两侧清晰的写着冰心先生故居、林觉民故居。</b></p><p class="ql-block"><b>两位历史人物不同时期居住于此:</b></p><p class="ql-block"><b>①林觉民时期(1905——1911)</b></p><p class="ql-block"><b>.作为黄花岗烈士婚前居所写下《与妻书》中回忆的场景就在此处;</b></p><p class="ql-block"><b>.建筑保留明代柱础与清代穿斗式木构架;</b></p><p class="ql-block"><b>.现设有《与妻书》手稿影印件及生平事迹展。</b></p><p class="ql-block"><b>②冰心时期(1911——1913);</b></p><p class="ql-block"><b>.林家遇难后宅院转售给了冰心祖父谢銮恩;</b></p><p class="ql-block"><b>.冰心在此度过两三年,自述了“最像家的家”;</b></p><p class="ql-block"><b>.后花园紫藤书屋深刻影响其文学启蒙。</b></p> <p class="ql-block"><b>♥郎官巷——宋代就有的坊埠,因宋代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b></p> <p class="ql-block"><b>♥福州塔巷——位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部,其历史渊源与建筑特色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b>塔巷得名于唐代近光寺塔,宋代更名为兴文巷,民国时期因重建石塔改称现名 。巷内曾保留宋代文运象征的阿育王塔仿制品,现存清代半片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作为福州文脉重要载体,这里见证了朱熹、陆游等文人活动,以及闽台文化交流(如王麒故居的楠木建筑与闽台研究院设立)</b></p><p class="ql-block"><b>巷内保留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典型代表为王麒故居,其楠木隔扇门、灰塑花鸟装饰展现明清工艺精髓 。建筑布局延续三坊七巷棋盘状传统,多进院落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体现福州里坊制度活化石特征。</b></p> <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小黄楼是黄巷的标志性建筑,据说是黄璞少年读书的祖居。黄璞是唐代大儒,发动黄巢起义的黄巢对他也很是尊敬。林则徐的师兄梁章钜在清朝道光年间曾对这座古宅进行非常详细的修葺,增建了西花厅小小黄楼和诗情画意的东园。</b></p> <p class="ql-block"><b>♥福州三坊七巷的小黄楼位于黄巷36号,是黄巷内的核心景点之一。黄巷是福州三坊七巷中七巷之一,位于南后街东侧,塔巷之南,因西晋时期黄氏族人聚居而得名,历史可追溯至唐代。</b></p><p class="ql-block"><b>小黄楼为清代建筑,原为唐崇文阁校书郎黄璞故居,后成为梁章钜等名人的居所,其西花厅"黄楼"以雕梁画栋著称,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沿着指示牌前行,就是三坊七巷中的黄巷</b></p> <p class="ql-block"><b>♥黄巷是三坊七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著称。画面中,白墙黛瓦与蓝天绿植相映成趣,展现了三坊七巷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和宁静的自然景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游客感受福州古城韵味和文化魅力的绝佳去处。漫步在黄巷,仿佛穿越回古代,体验那份古朴与宁静。</b></p> <p class="ql-block"><b>♥黄巷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渊源</b></p> <p class="ql-block"><b>♥福州三坊七巷的"五子登科"是清代郭氏家族的故居,位于黄巷4号,因郭阶三的五个儿子均中举而闻名。该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进士郭柏荫购得并扩建,现存清代建筑特征与江南园林设计融合,包含假山、鱼池、花厅等景观。</b></p><p class="ql-block"><b>郭柏荫家族五子登科的故事始于其父郭阶三,五个儿子均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咸丰年间获赐"五子登科"牌匾。郭柏荫本人曾任湖北巡抚、湖广总督,退休后定居于此。</b></p> <p class="ql-block"><b>♥福州三坊七巷黄巷15号楼是清代官员梁章钜的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融合了清代福州官邸园林特色,现存双层藏书阁、太湖石假山及楠木雕花门窗等历史遗迹。</b></p><p class="ql-block"><b>主体建筑采用穿斗式木构架,西花厅的藏书阁楹门与窗棂为楠木材质,梁架描金绘有龙图案。园林部分包含3.6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内置"雪洞"避暑通道,洞壁嵌有宋代蔡襄书法石刻。</b></p><p class="ql-block"><b>建筑始建于唐代,为当地文人黄璞旧居。清道光年间梁章钜购得此宅并主持修葺,增建藏书阁及园林景观。同治年间末代琉球册封使赵新曾居于此。</b></p> <p class="ql-block"><b>♥安民巷——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鼓楼区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以唐代黄巢起义军在此张贴安民告示得名,现存明清古建筑群及多处省级文保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宫巷是福州三坊七巷中"七巷"之一,旧名仙居,以巷内曾建紫极宫得名,是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巷坊之一。</b></p><p class="ql-block"><b>宫巷始建于宋代,原名仙居里,后经历聚英坊、英达坊等多次更名。明成化年间因巷内建有紫极宫,正式定名为宫巷。清代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特征,现存清代建筑13幢,包括沈葆桢故居、林聪彝故居等历史建筑。</b></p><p class="ql-block"><b>宫巷以古建筑群为核心,现存明代古建筑6座,清代建筑13座,其中沈葆桢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以木雕、石刻工艺著称,如漏花窗户、榫接构件及重点雕刻的木穿斗、插斗等部件,展现了福州古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b></p><p class="ql-block"><b>宫巷曾居住过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沈葆桢、刘冠雄等近代名人,现存沈葆桢故居内设有史迹展,展示其创办船政、巡视台湾等历史事迹。2024年9月完成修缮后重新开放,成为三坊七巷重要文化展示点。</b></p> <p class="ql-block"><b>♥沈葆桢故居位于福州宫巷26号,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现为沈家后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筑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沈葆桢故居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通面阔36米、进深79米,由主落、西侧落、边落三跨越组成,主落和侧落分别有四进,边落共三进,是福州保存最完好的官式民居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沈葆桢故居修缮方案。</b></p> <p class="ql-block"><b>♥吉庇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最南端的巷弄,东接安泰河传统商业区,西连南后街 。宋代称耆德魁铺坊,因南宋状元郑性之衣锦还乡惩戒屠夫的典故得名"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现名取吉祥庇佑之意,曾于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吉庇路,2009年恢复原名。</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巷内现存唐末罗城利涉门遗址、明代谢家祠等历史遗存。谢家祠为明代典型穿斗式建筑,曾作为福建学生联合会活动地及中共地下联络站,2005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23年活化利用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明清时期聚集米店、染坊、茶肆等30余类商铺,现转型为时尚商业与传统风貌融合的特色街区。</b></p><p class="ql-block"><b>作为三坊七巷"七巷"之一,该巷承载着郑性之修桥、林则徐治水等历史记忆,毗邻林则徐纪念馆,构成福州明清古建筑群的重要节点。</b></p><p class="ql-block"><b>现存7座明清民居,包含海军总长蓝建枢故居等名人遗迹,整体被列入国家涉台文物建筑群名录。</b></p> <p class="ql-block"><b>♥如意轩是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中一处融合传统建筑与茶文化的特色场所。</b></p><p class="ql-block"><b>如意轩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内,该街区形成于晋唐,明清鼎盛,是福州城市发展的活化石。其建筑格局受唐末王审知建城规划影响,保留青瓦白墙、石板深巷的典型闽都风貌。</b></p><p class="ql-block"><b>作为街区内的茶文化空间,如意轩延续了三坊七巷"文人雅集"的传统功能,提供品茶、鉴赏器物等服务,体现了福州"坊巷+商业"的复合历史生态。</b></p><p class="ql-block"><b>三坊七巷整体承载了闽都文明,如意轩作为其中一环,以茶文化延续了街区的社交与艺术功能。</b></p> <p class="ql-block"><b>♥走进三坊七巷中,有着穿越时空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蕴藏诸多历史遗迹</b></p> <p class="ql-block"><b>♥用心感受这里绵长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b></p> <p class="ql-block"><b>♥走进古时候的庭院,思绪万千</b></p> <p class="ql-block"><b>♥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艺术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为三坊七巷增添了色彩</b></p> <p class="ql-block"><b>♥文化艺术在这里延续……</b></p> <p class="ql-block"><b>♥厚重的历史,让我们难以忘怀。</b></p> <p class="ql-block"><b>♥让我们将三坊七巷千年历史永记心里</b></p> <p class="ql-block"><b>♥福州三坊七巷内有一幅烫金福字中堂挂画,画面中心是巨大的金色"福"字,象征着福气满满,周围环绕众多小"福"字,寓意深远。挂画下方摆放精美花瓶,瓶中鲜花盛开,增添了喜庆氛围。旁边是装饰华丽的橙色柜子,柜上图案精美,整体场景充满传统中国风格,体现了福州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和节日的浓厚喜庆气氛。</b></p> <p class="ql-block"><b>♥“春晖寸草”典出孟郊《游子吟》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意。</b></p> <p class="ql-block"><b>♥南后街,北起杨桥东路达明路口,南至吉庇巷和澳门路交叉路口,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福州三坊七巷自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b></p><p class="ql-block"><b>南后街,翻修后的南后街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可惜的是,老南后街及其周围的部分建筑已于2007-2009年拆除,现存建筑大多为仿品。随着新南后街的兴建,许多现代商业也进入了这一古老的地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晚上的南后街灯光璀璨,为老街增添了活力。</b></p> <p class="ql-block"><b>♥被夜晚的景色所迷恋</b></p> 福州烟台山公园 <p class="ql-block"><b>♥福州烟台山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以'万国建筑博物馆'著称,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与近现代商贸文化,现为免费开放的网红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福州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闽江南岸,占地约30公顷,海拔41.6米,全天免费开放。其作为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自元朝起便是军事要塞,明清时期因抗倭设烽火台得名。1844年福州开埠后,英、法等17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形成领事馆区、洋行、教堂等163处近现代建筑群,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b></p> <p class="ql-block"><b>♥福州烟台山老树下,留下我们美好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千年老树记载着这片天地悠久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这座"依翠听潮"牌坊,就像一位镇守古城的时光卫士,用那斑驳的木纹诉说着潮汕千年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站台烟台山上,瞭望福州全景。</b></p> <p class="ql-block"><b>♥福州烟台山公园出口处,一位老艺人用巧妙的双手编制手工制品,显示出民间艺术的传承。</b></p> <p class="ql-block"><b>3月30日,乘坐福州春秋航空9C7650由福州返回大连晚上23:55分抵达大连,结束此次潮汕之旅。</b></p> <p class="ql-block"><b>旅行游记:当我们游完福州三坊七巷后,深深的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感染。漫步于三坊七巷中,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每座牌坊、每条巷弄、名人故居、民舍都述说着动人的故事,尤其是为国捐躯的英杰让我们敬仰,深受感动。千年的历史,值得去探索去了解!</b></p><p class="ql-block"><b>福州烟台山上的清静优雅的环境,让我们放松心情,享受自然景观带给我们的快乐!</b></p><p class="ql-block"><b>此次,福州三坊七巷、烟台山之游收获满满不虚此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