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日益庞大。在血糖管理过程中,部分老年患者因过度追求"严格控糖"而引发低血糖等风险,可能对健康造成更大威胁。如何实现安全、科学的血糖控制呢?</h5> <b><u><font color="#39b54a">过度控糖的潜在风险<br></font></u></b><br><b>1、低血糖危害<br></b>老年患者对低血糖感知能力下降,易引发跌倒、意识障碍,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研究表明,严重低血糖事件可能增加痴呆风险。<br><br><b>2、营养不良风险<br></b>过度限制饮食可能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加速肌肉流失(肌少症),影响免疫力。<br><br><b>3、心理压力<br></b>刻板的血糖数值追求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反而不利于长期疾病管理。 <b><font color="#39b54a"><u>科学控糖五大原则<br></u></font></b><br><b>1、个性化目标设定<br></b>根据《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建议: <b>2、智能监测策略<br></b>• 使用持续血糖监测(CGM)设备观察血糖波动趋势;<br>• 记录"血糖日记",重点关注低血糖事件(<3.9mmol/L)。<br><br><b>3、营养精准管理<br></b>• 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1.0-1.5g/kg体重);<br>• 选择低升糖指数(GI)主食,分餐制、采用"3+2"进餐模式(3主餐+2加餐);<br>• 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br><br><b>4、安全运动方案<br></b>• 餐后1小时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br>• 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糖果应急。<br><br><b>5、药物调整要点<br></b>• 优先选择低低血糖风险的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br>• 谨慎使用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br>• 优先选择低风险药物定期全面评估,每3个月检查:肝肾功能、眼底检查、足部检查、心电图。 <b><font color="#39b54a"><u>特别提醒:这些症状需警惕<br></u></font></b><br>1、反复出现心慌、手抖、冷汗;<br>2、夜间频繁惊醒、晨起头痛;<br>3、突然的行为异常或意识模糊;<br>4、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 <h5>糖尿病管理是"马拉松"而非"短跑"。建议老年患者每3个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血糖、营养状况、认知功能等),与医生共同制定动态调整方案。记住:控糖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而非单纯追求数字达标。科学控糖,健康晚年。</h5> <h5>通讯员:郑雅匀<br>编 辑:周世楠<br>一 审:李宪/程力<br>二 审:李 峰</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