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曲仁煤矿开采110周年纪念活动”征文三十</font> <font color="#ed2308">我和好友庄孝顺同学在韶关市西河体育场练球的情景</font>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红工一矿学校足球队:来自矿区的骄傲</font></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建华</font></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花坪矿,广州市)</font></div><br><h3> 在七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作为广东省重要煤炭生产基地的韶关曲仁矿务局(当时称红工矿务局),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坚实支柱,职工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篮球、足球、文工团、小乐队等文体队伍活跃异常,在韶关市的各类比赛和演出中屡创佳绩,为矿务局赢得了荣光。其中,我们红工一矿子弟学校的足球队,更是韶关市少年足球界的佼佼者,多次摘得市级联赛的冠亚军桂冠,并光荣地代表韶关地区参加了广东省第一届“三好杯”少年足球锦标赛。这支由矿工子弟组成的队伍,骨子里流淌着父辈的坚韧与朴实。</h3></div></h1> (左二笔者李建华) 一支优秀球队,离不开优秀的领导团队。学校党支部李前金书记和刘罗春校长特意从矿务局足球队调来了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优秀守门员陈来昌老师,专职负责组建和训练校足球队。陈老师从四、五年级的男生中精心选拔了第一批25名学员,开启了正规化、系统化的训练征程。他全身心投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最基础的传接球、带球动作教起,令人惊叹的是,他一人便包揽了前锋、中锋、前卫、后卫乃至守门员等所有位置的专项训练,同时还要负责整体战术演练和体能强化! 陈教练堪称“全才教练”。作为矿山子弟的一员, 我非常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 训练的艰苦,至今记忆犹新。天还未亮,花坪村的公鸡尚未打鸣,楼脚下的大黄狗还未吠叫,我们这群矿区的孩子,已迎着猪头山的晨曦出发了,六点前准时开练。练技术,磨脚法,强体能,风雨无阻。直到七点钟才匆匆回家扒口早饭,接着上课。下午放学后,绿茵场又成了我们的战场,分组对抗,演练战术,培养默契,常常练到天黑也舍不得离开。条件艰苦、装备简陋,这些都没能难倒我们。矿山的儿女,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吃苦。烈日炙烤也好,狂风暴雨也罢,队员们个个晒得黝黑精瘦,却练就了精湛的球技和心有灵犀的配合。 经过层层选拔和实战磨合,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形成了:李建华、陈坚、蓝建福、刘光伟、庄孝顺、李长华、马建华、蒋明民等组成了稳固可靠的后防线;罗谷峰、徐森群、赵平、张昆、张旺祥、张杰才等成为了冲锋陷阵、摧城拔寨的前场尖刀,夏广成和黄寰均则轮番镇守球门。 <font color="#ed2308">(后排左五陈来昌老师、左六刘罗春校长、左七杨克桐老师、左八齿轮厂助教老师。后排右二就是笔者李建华。)</font> 汗水浇灌出硕果。 短短一年,我们便在韶关市少年足球联赛中崭露头角,勇夺亚军。1978年, 经过全队的奋力拼搏,我们终于力克强敌韶关齿轮厂子弟学校队,登上了韶关市少年足球联赛冠军的领奖台!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也为我们赢得了代表韶关地区参加1979年广东省第一届“三好杯”少年足球锦标赛的宝贵资格。 <font color="#ed2308">后来上了大学,凭借在一矿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我成为华南师大中文系足球队的队长,参加了华南师大足球锦标联赛。在和20多个院系足球队的激烈角逐中,我们中文系足球队最终获得季军。更令人激动的是,我们还有幸和我们的偶像——85级干部进修班的“国足第一人”容志行先生一起比赛并合影留念,那份开心与兴奋至今难忘。</font> 1979年4月, 带着全矿务局的期望,以刘罗春校长为领队,陈来昌老师、杨克桐老师为主教练(并特邀亚军韶关齿轮厂教练协助)的红工一矿学校足球队一行二十余人,踏上了前往梅县地区兴宁县的征程,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省“三好杯”大赛。对我们而言,这次比赛既是荣耀,也是巨大的挑战。 因为此前我们一直参加的是七人制比赛,而省赛是标准的十一人制。更严峻的是,面对广州、佛山、汕头、海南(当时为广东省辖)、梅县、惠阳、湛江、肇庆等地的劲旅,我们队员年龄普遍偏小,是名副其实的“少年”,而不少对手队伍中则夹杂着超龄球员。 最终的成绩虽不尽理想,但对于我们这群来自粤北矿区的孩子来说,能踏上省级大赛的舞台,与全省各地的优秀少年同场竞技、交流学习,本身就是一次无比珍贵、开阔眼界的经历。它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青春记忆里,成为一曲属于红工矿山子弟的拼搏赞歌。 <p class="ql-block"> 回首那段岁月,一矿学校足球队的拼搏身影,正是当年红工矿务局(曲仁矿务局) 工人阶级子弟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生动缩影。 在那片沸腾的矿山热土上,父辈们为国家奉献光热,而我们这群矿工的孩子,也在绿茵场上,用汗水和奔跑,书写着自己的青春篇章。</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的时候,花坪的点点滴滴总会浮上心头:在一矿学校跟着陈来昌老师刻苦练球的每时每刻,与各位球友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每每想起,总是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感谢红工,感谢母校红工一矿子弟学校,感恩母校的每一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散落在全省各地的球友们,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再聚在一起,来一场畅快淋漓的友谊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1年,球友重逢,分外亲热。左一李建华左二罗谷峰左三李伟良右三许建平右二庄孝顺右一李长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曲仁煤矿开采 110 周年纪念活动”</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征文启事</font></div><br> 百年煤海岁月长,薪火相传谱华章。2025 年,广东省曲仁矿务局迎来开采 110 周年华诞。为弘扬深厚矿山文化,铭记几代矿工为煤炭事业的卓越奉献,传承 “特别能战斗” 的奋斗精神,激励新时代奋进力量,《曲仁(红工)家园》、曲仁煤矿 110 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特举办主题征文活动,现面向广大矿友、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优秀作品。<br>一、征文主题<br> 以 “曲仁煤矿开采 110 周年” 为核心,围绕矿山历史、矿工故事、矿区发展变迁、矿山往事回忆、矿山精神传承等内容,展现曲仁煤矿的前世今生,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br>二、征文时间<br>2025 年 7 月 1 日 - 2025 年 9 月 30 日<br>三、征文对象<br>原曲仁煤矿广大矿友、矿山子弟,以及一直以来曾关心、支持曲仁煤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文学爱好者。<br>四、征文要求<br>体裁多样: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及其他文学形式,鼓励创新表达。<br>1、篇幅精炼:每篇作品控制在 1000—1500 字左右,以小见大,聚焦一个故事、一个片段、一个人物或一个历史场景,生动展现曲仁煤矿的特色。<br>2、内容积极: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突出矿山精神,传播正能量。<br>五、投稿方式<br>1、请将作品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6938250@qq.com 邮件标题注明 “曲仁煤矿 110 周年征文 + 作者姓名 + 作品标题”,文末附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单位(或地址)。<br>2、直接与主办方人员联系提供。微信号码:13603098366<br>六、奖项设置<br>本次征文活动将邀请专业评委进行评审,颁发荣誉纪念品,并择优在纪念活动宣传平台展示,同时,在《曲仁(红工)家园》第三期画册刊登。<br>百年风雨,镌刻着曲仁煤矿的奋斗足迹;时代新篇,呼唤着传承者的铿锵之声。期待您用文字讲述难忘故事,用笔墨描绘矿山情怀,共同为曲仁煤矿 110 周年献上一份饱含深情的文化厚礼!<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曲仁(红工)家园》</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曲仁煤矿 110 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5 年6月 28日</span></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