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3日,几个同学相邀,到家乡务川的黄都镇大竹走一走。</p><p class="ql-block"> 说来很惭愧,在务川工作20多年,只知道大竹林木丰茂,民风淳朴,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但我从来没有到过大竹。</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村子,青山环绕,古树参天,气候凉爽。从林中错落有致的,清一色的,经过整修的仡乡小青瓦木房映入眼帘,宛如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田园诗画。 </p><p class="ql-block"> 乡村硬化的柏油路通向村心中的游客中心,整个村庄显得是那么淳朴与安宁,让人感觉到这里不仅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还在县里工作时,县委就把大竹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试点来抓,从那时起,大竹在各方面都走在前面。据好友问龙(大竹人)介绍,近年来,在党中央振兴乡村政策引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大竹发展更快。</p> <p class="ql-block"> 在村中文化室,我看到一部由张氏族人近年修订的宗谱,翻阅了一下,对务川黄都镇大竹村历史有了一些了解。大竹张氏起源于河南,后一路南迁,最后在清朝中期落根于此,繁衍至今,并留传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村里至今还有祠堂、古井、旗杆石、古树群等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一:在清咸丰年间,大竹张文耀勤奋好学,高中举人,正安州老爷赠匾牌“岡陵永峙”以示祝贺,并亲自立桅杆,激励张文燿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同时鼓励张氏族人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p> <p class="ql-block"> 故事二:族人张文光在修建房屋时,因邻里不和与张公百忍有太大的差距,于是请来艺术精湛的画师画了和为贵的画,画的四周有梅兰竹菊陪村。这幅画是大竹人的宝,是祖训。正因为有这以“和为贵”的祖训,大竹人世世代代邻里和谐,被称为礼仁之乡。</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三:清朝宣统年间(1910年),一族人因不小心引发森林火灾,毁坏了自己的一小部分森林,引起了族人们的高度警惕。为规范族人们的各种行为,经张光暄提议,全体族人研究决定,由肇事人出资,立“同参化育” 石碑,以警示后人。在后来的百多年间,大竹村凭借“同参化育”石碑传承生态理念,守护3万余亩林海。这种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结合,使大竹村成为避暑纳凉、发展林下经济的理想之地,这是正是对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 大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树叶都在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的黄昏实在美</p> <p class="ql-block"> 在凉爽的夜晚,大家围绕篝火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唱起动听的歌曲。晚会的气氛热闹而欢快,熊熊的篝火火光闪烁,映照着每一张欢快的脸庞,人们欢笑声,喧闹声响彻在宁静的大竹村的夜空。</p> <p class="ql-block"> 几天来,我们看见在大竹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有我们熟悉的朋友,更有从重庆来此避暑的游客,他们有的在这里已呆了2个多月,从他们满意度和与我们交流中,感受到大竹人民利用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利用自然的生态氧吧,着力打避暑旅游民宿”是成功的。我们希望在大竹村民的齐心协力下,这片土地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人:陈志宇</p><p class="ql-block">时 间:2025年8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