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一堂庆盛事

宁静淡泊

齐聚一堂庆盛事 <p class="ql-block">  我族目前唯一健在的老八路,今年98岁的黄全年,远在外地高兴地展示收到的文集。</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7日,《熠熠生辉》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广饶县大王镇黄璩村委会办公室举行,座谈会由文集编委会主任黄公元主持。</p> <p class="ql-block"> 文集编委会主任黄公元</p> <p class="ql-block">  黄公元深情地说道:文集出版座谈会应黄璩村支部书记及文书之邀在黄璩村委会办公室召开,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亲切感。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是650年前,我们先祖第一落脚、打拼、繁衍之福地。此时此地眼前浮想联篇,好像又回到了四朝四代之前。</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与会代表有文集编委会的部分成员,还有来自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包括积极投稿人、积极捐款贡献者、革命家庭代表、热心族内事务者代表,其中部分是从张店、滨州、东营、广饶县城远道而来的,还有特邀贵客、作家纪象启先生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文集的成功出版与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得头功者应是我们的文集主编功霖,感谢他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开始后,与会人员先做了自我介绍,文集主编黄功霖就文集出版作简要汇报,财务总管黄河昌简要汇报文集收支情况。</p><p class="ql-block"> 然后,文集编委会名誉主任黄龙江、编委会主任黄永德、特邀贵客作家纪象启发言后,作者代表、革命家庭代表、捐资贡献者代表等纷纷发言。</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开得非常圆满成功,与会人员都热情激动的发言,一致肯定我们文集的出版是我族中的大事、好亊,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族中盛事,很值得庆贺。有的族人还分享了以后的有些想法,表达了进一步的渴望与期盼。</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从上午10点开始,由于大家热情不减,争先恐后的发言,直到12点半才结束。然后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文集简要汇报和部分人员发言摘录:</p> <p class="ql-block"> 文集主编黄功霖</p> <p class="ql-block">  春华秋实。从今年3月到目前的8月,和今年我们走过的3个季节一样,春种,夏管,秋收,现在喜获硕果。</p><p class="ql-block"> 文集前后历时5个月,经过今年3月、4月两个月的征稿,5月份近一个月的排版,5月下旬开始40多天的校对,此后20天的印刷装订,于7月27日顺利出版,7月底、八月份陆续分发,现在进入尾声。</p><p class="ql-block"> 文集写稿总参与族人60多人,共收到90篇文稿,其中因为北卧石的族人多,(一个自然村,两个行政村,)参与的族人和多收到的也自然就多,参与的族人44人(包括内蒙和西水两名),收到67篇文稿;黄璩村参与的族人12人,12篇文稿;黄店村参与的族人5人,11篇文稿,其中黄龙江率先垂范,老将出马,一个顶好几个。 </p><p class="ql-block"> 在征稿中,其中有的一马当先,文思泉涌,如黄龙江、黄金林;有的厚积薄发,后来居上,如黄盛年等,还出现了全家总动员、人人参与(黄渭清4个子女,黄天祥一家),或一人回忆、全家及族人补充的动人景象。 </p><p class="ql-block"> 征稿结束后出来样本后,5月25日,编委会在张店召开了扩大会议,听取了前期情况的汇报,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商量并做出安排。 </p><p class="ql-block">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5个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令人可喜的是,所有的革命前辈都和他们的后代联系上了,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第一手,这是一次族人中的革命前辈珍贵史料的汇聚呈现,同时也是一次当代族人新风貌、新风史料采的集中展示。文集内容之丰富多采,形式之活泼多样,琳琅满目,不乏精品佳作(其中几篇征稿期间已被报刊发表),大大超出当初的预期,了却了广大族人的一桩夙愿。</p><p class="ql-block"> 出版的文集共435页,包括扉页序和前言、目录等,正文419页;文字35万多字。</p><p class="ql-block"> 出版以后,社会各方面的反应普遍很好,我们还先后向广饶县图书馆、东营市图书馆、东营市档案馆捐赠了图书,三个单位分别向我们颁发了捐赠证书、收藏证书;东营日报还将发表我们文集的书评。</p><p class="ql-block"> 简单地说,整个文集出版过程有这么五好:</p><p class="ql-block"> 一是编委会主任挂帅挂得好;</p><p class="ql-block"> 二是编委会组织得好;</p><p class="ql-block"> 三是族人们齐心协力好,(包括积极写稿、很多族人千方百计联系革命家庭、踊跃捐资贡献等等)。振民是教育家,平时就仗义大方,这次又慷慨解囊;比较典型的还有桂林一家,有积极参与、乐善好施的传统,这次一家三代人深情投入:黄玉积极写稿,黄玉和黄博父子俩积极联系村委和镇里盖章、自己出快递费,黄玉和友平兄弟俩捐资贡献,桂林关注文集出版、自费订阅);</p><p class="ql-block"> 四是社会各界帮忙好(主要是联系革命家庭、其他事务帮忙,如《滨州日报》《菏泽日报》、菏泽市文旅局、大王镇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卧石西村委会等部门和单位,还有一些族人,帮忙联系革命家庭;东营日报社印务中心主任张恩德等帮助校对,魏学文帮忙文字打印、照片扫描、文件传送等);</p><p class="ql-block"> 五是口碑反映好。族人及社会各界,广受好评。</p><p class="ql-block"> 黄店加印了70本,北卧石黄公敏1人就加印了20本。族人黄金林还激情澎湃,赋诗一首“族人文集读后感”,然后向子女及孙辈郑重其事地分书,并告诫晚辈把此书,当作必读之物、当作黄家史书、当作遗物遗产、当作传家之宝,好好珍藏、传承。一些人还闻讯专门打电话或当面索要文集,其中有原西营乡老领导陈玉珍、原广饶县工商局老领导郑少亭等。</p><p class="ql-block"> 文集的出版,产生了良好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虚此举!</p> <p class="ql-block">  文集编委会名誊主任黄龙江</p> <p class="ql-block">  文集编委会名誉主任黄龙江说:文集既是载入我们黄氏史册、前无古人创新性的大事,又是非常符合我们国家提出的文化自信的要求,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今天的座谈会是祝捷大会、庆祝大会。然后,他激情朗诵了“读《族人文集》有感”:</p><p class="ql-block"> 《熠熠生辉》真正好,</p><p class="ql-block"> 前无古人是个宝。</p><p class="ql-block"> 百篇三十五万字,</p><p class="ql-block"> 家国情怀尽述表。</p><p class="ql-block"> 枣强迁来广饶县,</p><p class="ql-block"> 六百余载历四朝。</p><p class="ql-block"> 一族分为三村住,</p><p class="ql-block"> 卧石黄店和璩高。</p><p class="ql-block"> 繁衍生息廿五代,</p><p class="ql-block"> 人才辈出声誉高。</p><p class="ql-block"> 先辈精神激后代,</p><p class="ql-block"> 后世传承熠辉照,</p><p class="ql-block"> 堪称黄姓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子孙后代要记牢。</p><p class="ql-block"> 继承前辈好传统,</p><p class="ql-block"> 尊祖敬贤爱国家。</p> <p class="ql-block"> 文集编委会主任黄永德</p> <p class="ql-block"> 一件盛事 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 文集历时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付梓出版,这是黄氏族人中的一件盛事,值得祝贺!</p><p class="ql-block"> 我族自明洪武二年定居至今,就有着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精神,文集的出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文集从三月份征稿到四月底截稿,历时两个月,共征集先辈篇40篇,当代篇50余篇,无论是编委会成员还是供稿族人,都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稿件征集完毕,就是审稿,主编亲力亲为,动用了很多关系,既有族人参与,更有业内专家,三审其稿,其中辛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资金的筹集,北卧石、黄琚、黄店都是采用了资助的形式,编委会的积极发动,族人的踊跃参与,无私奉献,使得资金很快到位,为文集的顺利出版,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文集出版以后,族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文集的出版,就不了解我们的众多先辈,不了解他们的爱国情怀、骄人成就,每一位先辈都是我们后代族人学习的榜样。当代篇更是人才济济,层出不穷,我们想信,文集的出版,将会激励更多的族人后辈自强不息,奋勇争先。</p><p class="ql-block"> 总之,“黄氏族人文集”出版工程浩大,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能够结集出版,确实不容易。愿我们黄氏家族人才辈出,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  纪象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淄水清清》、诗歌集《春风秋月》)</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应文集编委会邀请,参加这次“黄氏家族文集”出版总结座谈会。为此,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在座的诸位族人表示衷心感谢!</p><p class="ql-block"> 踏上黄璩这片热土,远的不说,就近几年说,我是第二次来了。2019年,我和郭家胜到黄发生家是第一次。这次是时隔六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这次来,我看到眼前情景后有两点印象:第一,人热情好客。我进门后,大家一个个和我握手、说话,有的说,从我的文章中已知悉我了。这使我受宠若惊。我没想到文化的力量如此强大。当我和在座的黄氏族人双手握在一起时,感到一股暖流传遍全身。第二,村容村貌。车进黄璩,我和振民大哥就谈到村容村貌,这个村的街道挺整齐。到了村委大院。我看到了漂亮的办公设施以及院里的“百姓大舞台(剧场)”,至此,我感到这里的文化硬件建设值得称道。这些设施,充分反映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 黄氏家族文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中心议题。现在我就这个议题谈3点感受;一是书的影响力。这本书不仅反映了黄氏族人的风貌。而且将成为广饶,乃至东营村志文化建设的亮点。所以,我们不能仅看到黄璩、卧石、黄店三村,应把眼光放远点、放宽点。我觉得这本书以故事形式反映村史村志,应该说是一种好形式。它比起单纯的族谱,受众面可能大一些。我相信,读者群中会有许多年轻人喜欢这种形式。鉴于这种既有史志特点,又能吸引更多受众的写作形式,我想政府有关部门也容易接受。为此,我曾对功霖老兄建议,给广饶和东营的图书馆、地方史志研究院以及政协文史委送几本,他们可能喜欢这样的书。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曾在滨州政协文史委帮助出书多年,知悉他们的需求。二是黄氏家族人才辈出。比如功霖这样的优秀人才。他既有领导能力,也有组织能力及文字编辑能力,我想,这是黄氏家族的福气,很难得的。编书这事,涉及方方面面,没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掌舵或担纲,是不行的。还有,在座的黄氏家族诸位代表。你们精诚团结,目标一致、为了书的出版,尽职尽责。譬如,在筹集资金问题上,肯定费了不少的脑筋,跑了不少的腿。所以说,书的成功,与你们努力分不开的。三是黄氏族人有着许多好传统、好故事,值得写。从明朝的枣强大移民立村黄璩,到形成如今的黄璩、卧石、黄店三村,黄氏家族已有25代了。远的不说,就说后面5代人。他们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都为党和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譬如,黄天祥爷爷的故事,我读后就感到很不错。原来,我不知悉天祥哥的祖辈史。当读了《熠熠生辉》一书后,才知道黄天祥祖辈有着如此闪亮的革命光环。我想,我当初如知悉这种情况的话,肯定也会为此添上一笔。</p><p class="ql-block"> 上面,我谈了自己的几点印象和体会,事先没准备,说的不一定合适,请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黄氏族人给我的礼遇,谢谢各位族人!</p> <p class="ql-block">  族人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p> <p class="ql-block"> 黄龙照</p> <p class="ql-block"> 《黄氏聚贤著新篇》</p><p class="ql-block"> 黄氏聚贤著新篇,</p><p class="ql-block"> 雅韵风华纳百川。</p><p class="ql-block"> 创作精典传后世,</p><p class="ql-block"> 传承先贤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族人笔墨才情涌,</p><p class="ql-block"> 尽显黄家好儿男。</p><p class="ql-block"> 展望前程花似锦,</p><p class="ql-block"> 留于后人代代传。</p> <p class="ql-block"> 黄振民</p> <p class="ql-block">  黄氏家族宝贵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有幸参加黄氏文集《熠熠生辉》面世的座淡会,心情无比激动。这部文集不仅是家族记忆的载体,更是精神的火炬。它记录了先辈们在风雨中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为了生活保家卫国,为了生活辛勤劳作的生生不息的足迹,也镌刻着当代族人在祖国乃至世界各行各业砥砺前行、奋发图强、创造辉煌的业绩。它凝聚着黄氏家族的血脉与情怀,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是黄氏家族宝贵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谨代表黄氏族人,向编委会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正是你们的匠心耕耘,才让散落的家族故事汇聚成璀璨星河。文集所承载的“厚德、笃行、传承”之精神,将时刻激励着我们向前。</p><p class="ql-block"> 作为后人,我们定将以此为镜,不忘先辈之志,以实干续写家族荣光。愿黄氏子孙永怀这份赤子之心,让文集的精神薪火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黄天祥</p> <p class="ql-block">继承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和革命传统</p><p class="ql-block"> 非常荣幸与我们黄氏族人的长辈和领导相聚一堂。作为革命家庭的后代,我们始终牢记革命前辈在那极其艰苦的岁月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及新中国的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他们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已,在各个工作岗位对工作坚持原则、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顾全大局、忠于党、忠于人民。 </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更加牢记老一辈的谆谆教导,继承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革命传统,积极关心和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为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p> <p class="ql-block"> 黄太和</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黄氏族人文集出版座谈会,这既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也是我们黄氏家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时刻。在此,我特意向所有参与文集组织、征稿、编撰等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黄氏一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轩辕氏黄帝以来,我们黄氏家族便以勤勉、诚信、团结著称,代代相传,人才辈出。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先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部部辉煌的家族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汇集了黄氏家族的文人墨客,共同推出了这部族人文集。这部文集不仅收录了我们黄氏家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更凝聚了各位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黄氏家族的精神光芒;每一行文字,都如同一条流淌的溪流,汇聚成我们黄氏家族的文化长河。</p><p class="ql-block">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每一位作者。是你们,用笔墨记录下了我们黄氏家族的点点滴滴;是你们,用文字传承了我们黄氏家族的精神文化。你们的贡献,不仅为我们黄氏家族增添了光彩,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也要感谢所有为这部文集出版付出努力的人。是你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才使得这部文集得以顺利问世。你们的付出,将永远铭刻在我们黄氏家族的历史长河中。</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我们黄氏家族将继续秉承先人的优良传统,弘扬家族文化,传承家族精神。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族人文集的出版,能够进一步激发我们黄氏家族成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我们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衷心祝愿这部族人文集能够成为我们黄氏家族的精神瑰宝,流传千古,永放光芒!祝愿我们黄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也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宗亲及来宾都能够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p> <p class="ql-block"> 黄 玉</p> <p class="ql-block"> 黄氏文集出版感受</p><p class="ql-block"> 第一点是感谢。感谢各位前辈的无私奉献,正是有了你们无私奉献精神才得以让(黄氏文集)与黄氏家人见面,,这是黄氏家族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名垂家史,恩泽后世。让黄家的后人们了解先辈们锲而不舍 自强不息的光辉业绩,同时也展现了今天黄氏家族的人们在不同领域 不同岗位的族人风采。就像黄功霖大叔在前言中写的:翻阅文集即能出摸到先辈脉搏里的热血,依能听见当代足音的铿锵。讀之令人精神振奋,为我们黄氏家族而自豪。对于你们的辛勤付出及黄氏文集一书的出版,黄氏后来将铭记于心,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第二点感受出书之快超乎想象。当时记得黄功霖大叔约稿是3月3日,说实话当时心里感觉这事难度不小,不用说不经常拿笔的族人,就是有时在学校教师征集稿件很多时候都半途而废。尤其是成书出版,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做到文通字顺,不是一件易事。没想到刚刚过去半个月,3月18日,黄功霖大叔说约稿完成过半,当时也颇感震惊。4月15日接近尾声,5月19日文章成稿,7月底文集一书出版,这个效率实在超乎想象。前辈们幕后做的大量工作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第三点感受就是文集撰写质量高。每一篇文章及诗稿都是朴实无华 妙笔生花,言之有物。认真拜读之后,感触很大,多篇佳作值得我学习借鉴,黄功霖大叔作为报社总编文章之功底自不必说,一直以来是我学习的榜样,族长黄公元前辈撰写的《黄氏先祠印象》等三篇文章,前辈黄盛年老师写的《记忆中的黄氏家庙》等文章还有几位前辈的文章讀之倍感遣词造句成文功底之深厚,都是我们黄氏晚辈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附:部分族人感言及社会反响摘抄(2)</p> <p class="ql-block">  黄发春(原籍黄璩村,参军入伍,少校军衔,最美退役军人,现居海南省儋州市):</p> <p class="ql-block">  文集印刷得很好,质量很高。我家大哥黄发明和大家看了感觉和反映很好,我们黄璩村很多人都在传阅。他们都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感谢编委会的辛苦劳作,为族人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黄庆书、李凤英</p> <p class="ql-block">  《熠熠生辉》是黄氏族亲灵魂</p><p class="ql-block"> 《熠熠生辉》这四个字,于黄氏族亲而言,从不是简单的形容词,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密码,是凝聚全族的灵魂图腾。</p><p class="ql-block"> 它藏在泛黄的族谱里。从远古颛顼帝的血脉传承,到春申君治楚的励精图治;从唐宋文人笔下的诗礼传家,到近代族人在乱世中的守望相助,每一页记载都闪着"熠熠生辉"的光--那是先祖以风骨刻下的路标,告诉后世何为“坚韧”,何为“担当”。</p><p class="ql-block"> 它活在族亲的日常里。祠堂前的石阶被代代族人的脚步磨得温润,清明祭祖时,孩童捧着新摘的艾草听长辈讲祖训,在外打拼的族人归乡时,总会先到祠堂给族谱添一笔近况。哪怕散居天南海北,逢年过节的族讯里总有一句“愿家族熠熠生辉”,这八个字像无形的线,把分散的星光织成一片星河。</p><p class="ql-block"> 它更亮在前行的路上。如今的黄氏族人里,有守着非遗手艺的匠人,在针尖线脚里续着传统的光;有奔赴山海的创业者,把“诚信”二字刻在招牌上;有扎根乡村的教师,把知识的光送进大山。他们或许平凡,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熠生辉”有了新的注脚——不是追虚名,而是让家族的精神在当下活得明亮。</p><p class="ql-block"> 这四个字,早成了黄氏族亲的魂。它让过去有温度,让现在有方向,也让未来,永远有光可寻!</p> <p class="ql-block">  叶效弟(原籍叶璩村,海南军区老兵,退伍后曾就职国企,现自主创业):</p> <p class="ql-block">  连日来,我对文集潜心精读,细品领悟,感受颇深,前辈们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贡献出自已的的青春年华;后辈们不负先辈期望,在党的领导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继承和发扬族人的优良革命传统,勇争当排头兵,敢当弄潮儿,事业有成,家丁兴旺。</p><p class="ql-block"> 文集不但记载了黄氏族人的精英,还记载了近现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顽强拼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文集的出版,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大家一致好评,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游苦友乐(美篇美友):</p><p class="ql-block"> 黄氏家族《熠熠生辉》的出版,是族人集无私奉献,热心付出,光辉的历史,真实的写照,能力的发挥,积极的参与,团结一心共谋大事的表现,可喜可贺,可表可赞!</p> <p class="ql-block">   曹文文(博文书院经理):</p> <p class="ql-block">  黄功霖老师主编的新书《熠熠生辉 —— 广饶城南黄氏族人文集》近日出版。作为深耕文字领域多年的前辈,黄总编推出的这部文集,聚焦广饶城南黄氏家族的人文故事,既是对家族历史的梳理与回望,也为地方文化增添了珍贵的一笔,这部作品能让读者感受到家族文化与地方历史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文字整理:黄功霖 摄影:黄新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