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5/陪着母亲(91岁)游山水-且行 且乐(老) 且珍惜 摄录/胡锟

胡-FM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6日外甥带着外孙陪伴母亲参观宁波海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港口博物馆建筑面积40987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港口博物馆定位以港口文化为主题,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旅游、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体现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的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大型港口专题博物馆。馆内有由6个固定陈列馆和一个临时展厅组成,馆藏有2万余件,实际展出的2600余件。展品中,年代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国港口博物馆外馆整体建筑以“海螺”和“风帆”为灵感,两座螺旋体造型的建筑分别为博物馆和水下文化遗产基地,通过中间的走廊连为一体,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历时3年建成,是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港口专题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建筑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核心理念,体现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并且全部按国内建筑最高奖鲁班奖要求进行建设。</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以历史时间顺序为主线,按照远古、古代(夏商周至1840年前)、近代(1840年至1949年前)、现代(1949年至2017年)四个历史阶段,展示我国港口的发展变化,展区总面积2950平方米。在馆内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缶—战国·船纹青铜缶。它具有硕大的器形,肩部有两兽面铺首衔环。最引人注目的是器身上的复杂纹饰,包括中间的4组羽人竞渡纹,每组纹饰都包含了一艘修长的船和多名头戴羽毛的羽人。这可能反映了古越人对鸟神的崇拜,描绘了一场海战胜利或祭祀神灵的场景。此外,宁波出土的北宋越窑青釉荷花纹瓷粉盒等文物,见证了航海贸易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战国·船纹青铜缶</p><p class="ql-block">该藏品口径23.6cm,底径25.2cm,腹径57.0cm,通高37.3cm。由盖和罐组成。盖为母口,圆形盖面,平顶,三角形钮,钮上带环,罐为直口,丰肩,鼓腹,腹部弧收,圈足外撤。盖面以盖钮为中心往外饰有四圈弦纹,弦纹内间以圆涡纹,罐肩部饰有双兽面铺首衔环,肩部、上腹部及下腹部饰有数圈弦纹,弦纹内间以圆圈纹、菱形纹和点状纹。腹部中间饰有四组羽人竞渡,“羽人”头戴羽毛,手舞足蹈,反映了百越民族的鸟神崇拜。羽人竞渡纹是中国古人航渡活动的记录,也是目前发现最早、最生动形象的精彩表现。该青铜是楚文化与百越文化、巴蜀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展品中有宋罗盘陶俑。这个陶俑的尺寸为高16.6厘米,底径5厘米。它呈立姿,头发束成一束,身着右衽长衫,站在一个四方形底座上。最独特的特点是,它怀抱着一个装有指针的大罗盘。这个罗盘的指针有棱形的中部,中间有一个小洞,两侧是长条状,分别指向左右方向,右指针的顶端呈矛头状。整个指针位于罗盘的中心,罗盘是一个宽平面的环状物,上面有明显的刻度条纹表示方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人、曾外孙一同感受直升机驾驶仓</span></p> <p class="ql-block">另外,展品中还有南宋时期尖底海船。该船长度13米,宽度2.8米,高度1.95米。这艘南宋古船的船舱被9道船舱壁分割成一个个小舱,各舱之间有流水孔相通,舱板壁底部有抱梁肋骨加固。一旦进水,受影响的只有其中一间舱室,其余舱室仍然可以保持干燥提供浮力。除了水密隔舱,善于科技发明的宋人还发明了安装在船侧和船底交界的舭龙骨,它能够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产生的摇摆现象。此项技术在中国的出现应用,比西方早约700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人和曾外孙一同在海边临水听涛眺海天相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人、曾外孙,一老一小一同享用开胃快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