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在新疆昌吉东三县。东三县是指吉木萨尔县,奇台县和木垒县,三个县城民风民俗类似,口音接近,他们都属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因位置在昌吉州最东边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眼里,家乡最美的景色当属气势磅礴绵延数百公里的天山麦海,春天吟着一首抒情的诗,夏天绘着一幅多彩的画,秋天唱一曲丰收的歌,冬天又是一副冷艳清绝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今年六月,我们自驾沿着东三县的伴山公路行走,孙女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兴奋地喊叫着:“天啊,麦子都长在天上了。”抬眼一看,果真是这样的,在绵延起伏的山坡上,小麦等农作物仿佛就是种到了天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爬上一处山顶,脚下是辽阔的麦海,一坡接一坡,风动麦舞,清香扑面而来,一浪连一浪,完全颠覆了古人笔下“塞外风沙犹自寒”的西北印象。</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夏季,满目的绿色醉了双眼润了心。万亩旱田里,随处都可看见相隔不远就有几棵老树,枝叶繁茂地守护着麦田。随着温度的变化,麦子由浅绿到深绿逐步渐黄,装扮着整个山峦,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 这里土地肥沃,早在汉朝时期,郑吉就分兵300在此屯田,此后历代的屯田,在山梁沟壑间创造了万亩旱田,成为新疆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无怪乎当年林则徐在目睹了雄伟壮观的滔滔麦浪,诗兴大发写下了“不解耘耕不粪田,一经撒种便由天”的豪迈诗句。先辈们把这里曾打造成为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仍保留着稳定的产量,天山麦海年年都舞动着欢庆的波浪。春季种子撒播在连绵的群山之上的旱地里,出苗后绿色绵延起伏。夏季麦子成熟时,登高远眺,成熟和未成熟的农作物呈现出各种色彩,横一道竖一道黄绿相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壮观。秋季这里荡漾着丰收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处天山北麓,准<span>噶</span>尔盆地东南缘,既有广泛的农业种植,也有辽阔的牧场,有着极美的自然风光。高山,草原,溪水,树木,点缀其中的蒙古包,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汇聚区,即可见万亩旱田,也可偶遇牛羊成群。</p> <p class="ql-block"> 坐一棵老树下,任习习凉风吹过,我静静地猜想疏勒古城曾经的模样,班超曾以此为据点,耿恭曾在此地坚守。如今疏勒古城早已尘封在这高山麦浪间,但不变的是,一代一代的人辛勤地依旧耕耘着田园<span>。</span>勤劳的故事还在延续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