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 何处探访贾平凹?先生故乡棣花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 陕西省丹凤县棣花古镇,是文学巨匠贾平凹的故乡。到那里去探访贾平凹先生,自然是最佳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坛的一尊大神,驰名中外,享誉世界。而本人则是贾平凹忠实的崇拜者,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十年来,可谓贾大作家的铁杆粉丝,熟读他的小说,聆听他的散文,探索他成为著名作家的原因。因而瞻仰贾先生之心,早已有之。很早就想去看看他的故乡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片土地何以能够滋生一棵如此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文学参天大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几日,看到运城市作家协会组织赴贾平凹故居采风活动,我踊跃报名参加,并在家对贾大作家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诸多文学作品与成就,以及获奖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8月16日上午8.00,我们采风团一行36人,统一在河东广场乘车出发。经盐湖大道、中条山隧道进入呼北高速,经过5个小时的旅途奔波,下午1.00多抵达棣花镇。吃过午饭,稍作休息,冒雨前往贾平凹故居和贾平凹文学艺术馆,</span><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终于满足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夙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 棣花古镇位于商洛市丹凤县,因早年盛产棣棠花而得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棣棠,亦作常棣、唐棣,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以食用。《诗经·小雅》有《常棣》一诗,后以棠棣指兄弟情谊。据悉,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三过棣花古镇,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名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这天天公不作美,刚开始是小雨,后来下成了大雨。尽管如此,也抵挡不住大家瞻仰贾平凹故居的热情。走在棣花古镇的街道上,只见四面青山环绕,群峰叠翠,云雾笼罩,古朴秀丽,空气清新。山上一片葱茏,蓊蓊郁郁,冒着仙气,植被相当茂盛,实在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山下开阔地带,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美丽的村庄,各种农舍和建筑物呈自然生态分布,且鲜花盛开,清香扑鼻,确实是一个宜居宜赏的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雨,越下越大,我们打着伞,穿着雨披,跟着市作协副主席李立欣首先来到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丹凤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于2014年9月30日开馆。此馆有小门楼,一来到门口,就看到“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这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门楣上挂着一对红灯笼,经过雨水的冲洗更加鲜亮。许许多多的游客,一家子的,三五好友的,青涩懵懂的学生,还不时夹杂几个黄发碧眼的老外,都纷至沓来,就是为了能亲眼目睹一下杰出作家贾平凹的家乡。可见贾平凹先生是多么受到人们的崇敬与追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门楼的右手边,有一堵高高的墙,墙上是大型缎铜墙雕。雕塑右下角,是抽着烟正坐在桌前的贾平凹像,其余都是书架,书架上都是贾平凹老师发表的各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眼看过去,有小说《废都》《怀念狼》《商州》《秦腔》《情劫》《州河》《高老庄》,以及散文集《爱的踪迹》《做个自在人》《月迹》《说话》等等。我们运城作家/商洛行采风团所有成员在墙下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跨过小门楼,我们就来到了艺术馆的正门。</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从远处看,艺术馆外部交错有致,富于变化,呈现“凹”字形设计,又有着关中民居单坡屋顶建筑的风格,占地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艺术馆的正门设计是传统的雕刻木艺门楼,现代风格中又嵌藏着传统的艺术杰作,大气磅礴的现代化里蕴含着传统的艺术精华。门口立着两只被游人摸挲的曾亮亮的石狮子,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该馆主要由文学馆、书画馆、影音馆三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馆都有门,门上都有馆名和对联,分列在同一个庭院内。我首先来到文学馆,看到整间屋里陈设着贾先生的许多作品和图片,还有他《四十岁说》文中的亲笔手迹。我仔细地观看墙上的每一篇作品和图片,还有陈设展览的实物,无不为之而深深感动,油然而生发自肺腑的钦佩之情、敬仰之心。接着去观看了书画馆,也很仔细地欣赏到了展览在墙上的或大或小的书画作品。那些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古朴奇崛,幅幅都美不胜收,堪称墨宝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重点参观了贾平凹文学馆和书画馆,至于影音馆,只是简略浏览了一下。随后我们来到了时光走廊。无数根条型方管与镶有线灯金属管交错而铸,墙面灯光与地面石材交相辉映,营造出时光隧道的效果,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流逝感和动态感。墙体上以时光记事的方式,记载着贾老师一部部文学作品的创作历程,一一细看,似乎就可以看到贾老师呕心沥血在灯下写作的情景。另一边则是贾老师年轻时生活中曾经使用过极其简陋的农家工具,纺织机、风箱、扁担、簸箕等,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尘埃,真实展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群众的劳动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过了时光长廊,我看到格子一样的一面面人物墙,老舍、冰心、矛盾、闻一多等很多文坛名家,还有很多外国作家,他们在贾老师文学创作的路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屋子里陈列着贾老师一些文学创作的手稿和早期出版的著作。从屋子出来后,我看见一个偌大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贾老师收藏的各种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石雕,我忍不住摸了摸石雕上的福字,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另一个展柜上摆着依据贾平凹小说故事人物捏出的陶泥制品,虽然不大,但他们惟妙惟肖,表情丰富,通过他们的形态表情我们似乎可以想到故事主人公的生活体验和命运起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最富有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力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他以自己独具的文学艺术天赋,创造出融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普遍性人文精神为一体的、独树一帜的文学世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中华民族性格和心理内涵。他既是一位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文学艺术家,也是生活和时代的骄子,用他自己如椽之笔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命名,也将自己的名字深深烙印在时代的纪念碑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在45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贾平凹创作出了《浮躁》、《废都》、《高老庄》、《秦腔》、《山本》、《暂坐》等16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多达1500万字。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文体创新探索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文学思想内容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40多年来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中国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到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全球语境中空前的思想文化内涵。作品充满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遒劲。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超越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民族化方面,他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思维空间,为新汉语写作做出了杰出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 对于贾平凹先生,不能不说他是一位非常勤奋而又极富文学天赋的高产作家,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无愧于“鬼才贾平凹”之赞誉。有评论家认为,贾平凹创作的第一境界是技巧境界,如《商州初录》等,以《废都》为代表进入第二境界智慧境界,而他的《秦腔》已经进入最高境界第三境界,即进入了空谷无人、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对于贾平凹取得的文学成就,无论是评论家也好,普通大众也好,有目共睹,大家是公认的。我个人以为,他的小说、散文、诗歌俱佳,我都很喜欢。小说成就最高,且小说成就高于散文成就,散文成就高于诗歌成就。其中散文成就也很高,诸如《丑石》《对月》《访兰》《月迹》《风雨》《从棣花到西安》《西安这座城》之类,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深受广大读者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此成就卓著的杰出作家,竟究为什么会诞生在眼下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带着如是疑问,我们最后来到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旁边的贾平凹故居。故居,又是另一个院落。故居门口有一块大石头,石头旁边立有一块儿木板,其上刻有贾平凹散文《丑石》的全文。早在中学时代,我就在教科书上学过这篇美文,文中“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伫立在这块丑石旁边,我仔细瞅了丑石好久,再次把《丑石》全文认真拜读了一遍,良久才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 故居也有门楼,而且大门门槛明显朝向东南倾斜,正对当地著名的笔架山(形似传统文房用具)。根据商洛地区传统建筑理念,这种朝向设计意在通过山水格局接引“文脉之气”,契合“门前有文峰,代代出书生”的风水寓意。原宅基方位非正南正北时,通过倾斜门框调整朝向也符合传统堪舆实践中“借势改向”的常见手法。导游及部分游客中流传着“歪门邪道出文人”的说法,将非常规建筑形态与贾平凹的文学成就形成意象关联。这种解释虽缺乏明确文献依据,却成为游客津津乐道的文化趣谈。我想,</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贾老师之所以文思泉涌,才华横溢,也许与此有一点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门就是一个雕花的木质照壁,</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绕过照壁墙,里面是一个院子。院子地面是由地砖铺就的,正屋门上有“平凹之家”四个大字,也有对联。堂屋显著位置摆放着贾平凹父母的遗照和香炉,屋里墙上有照片,还陈设着贾平凹曾经使用过的东西,有穿过的衣物,用过的书包和农具等实物。这些照片和实物,可以反映出贾平凹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不易与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0, 0, 0);"> 贾平凹和我们这些普通子民一样,也是极其朴实的农家子弟。既没有权势,也没有什么背景,属于实实在在的草根阶层。他父亲贾彦春是普通的中学教师,曾在山阳县中村中学教过书。母亲是农民,是村妇。后来,他去修水库工地干活,大家都觉得他做活特别踏实。虽说当时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好在他家庭成分好,是贫下中农,又忠实本分,很想上大学念书,就去了大队支书家申请。那时的人们都不把上大学当一回事,于是他幸运地被大家推荐上了西北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0px;"> 显然,上西北大学读书是贾平凹人生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他是真正的科班出生,虽然比路遥仅仅小三岁,可他有幸可以去上西北大学,为他后来坚持不懈、勤奋创作成为著名作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他是被命运眷顾的人,也是一个被当地深厚文化底蕴熏陶的人,为他成为文学大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优渥的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 font-size:20px;"> 探访完贾平凹的故居后,我深感他无愧于文学巨匠的称号。他不仅经历丰富,学识渊博,兴趣也十分广泛。他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杂文、音乐、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他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一位多姿多彩的作家。贾平凹的崛起,是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奇迹。海内外学者称他为“鬼才”、“独行侠”,台湾作家三毛和国内一些评论家也屡屡称他为大师级作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 font-size:20px;"> 在探访故居的过程中,我沉浸在贾平凹的文学世界中,深刻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文风随意淡然,却能雕琢出无数质感的记忆。这让我意识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贾平凹的写作风格和他的人格魅力,都与他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0, 31, 36); font-size:20px;"> 探访故居也让我明白,艺术创作需要从生活中发现美,而贾平凹的故居,正是这种美的源泉。通过这此运城作家商洛行活动,我不仅对贾平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自己以后文学创作的发展点亮了一束前行的光芒。虽然我不能像贾老师一样,成为世人瞩目的璀璨明星,但也会以贾老师为榜样,笔耕不缀,努力创作,竭尽全力写出更好更优秀的文学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本人新书《手握幸福》已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国家级出版社),定价68元,本人签名,邮费8元,文友成本价40元,粉丝享受同等优惠,欲购者请与本人(南俊)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3453947843(微信同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原创不易,请家人们给予支持和鼓励,谢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