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别人的负能量,只会压垮自己。

尚学忠(勿送🌸)

<p class="ql-block">  2016年,马思纯斩获金马影后,事业如日中天,却在不久后,因抑郁症而不得不息影治疗。后来,她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患病的原因:当身边有人难过,向她倾诉时,她很容易跟着一起痛苦。这种现象,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过度共情”。</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过多地承载他人的心理痛苦,一味地去同情他人,就容易给自己带来伤害。这类人最容易得心理疾病,他们就像一个情绪垃圾桶,源源不断地吸收旁人的负能量。要知道,别人有什么样的情绪,是他的自由,我们难以左右。但不困在别人的负能量里,不为别人的负能量买单,却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硕士玛鲁曾在推特上分享过一个自己大学时代的故事。她主攻爱情心理学,在老师的建议下,曾“义诊”过一些女性患者。她发现,每次的治疗都会演变成患者对丈夫的声讨大会。患者总是喋喋不休地抱怨各种不如意,发泄心中积攒的怨气。玛鲁觉得自己根本无从开口,每次治疗结束,患者都会变得更加愤怒。甚至,玛鲁在听完患者的抱怨后,竟也慢慢开始对婚姻充满恐惧。老师威尔安慰她说,不要被别人的情绪影响,否则,你就是在为她们的负能量买单。多年后,玛鲁成了一名心理医生,她始终遵守一则教条:在治疗患者时,始终保持旁观者的清醒,绝不去吸收患者的负能量。</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能量磁场是相互影响的。而有些人,生来就像黑洞,只要靠近就是一场能量消耗。哪怕你能量再高,也会被消耗殆尽。人生最大的内耗,就是背负别人的负能量。在你关心别人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保护好自己。不因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不因他人的情绪,干扰自己。稳住身心,才能摆脱负面磁场的干扰,让人生进入正向循环。</p> <p class="ql-block">  ‌过度共情的风险:过度吸收他人负能量确实会压垮自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过度共情”,表现为过度承载他人心理痛苦,最终导致自身情绪耗竭和心理压力。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期吸收他人负面情绪会显著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种情绪消耗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初期可能不易察觉,但长期积累会形成心理负担。 ‌</p><p class="ql-block"> 应对建议保持心理距离‌:在关心他人的同时,需设定情绪边界,避免陷入“情绪共担”困境。例如,倾听时保持理性态度,避免过度代入他人情绪。 ‌及时抽身‌:当发现对方持续传递负能量时,应果断终止交流并远离。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回避可有效阻断负面磁场干扰。 ‌专注自我调节‌:通过运动、阅读等积极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陷入他人情绪漩涡。 ‌过度共情本质上是自我消耗,需通过建立心理防护机制来保护自身心理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