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欧洲旅游回来有些时日了。在熬过京城这段酷暑的日夜后,重拾思绪,把我眼中见到的瑞士,从记忆深处里撷入笔端。</p><p class="ql-block">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背靠阿尔卑斯山,境有湖泊万千。自1848年起退出世界纷争,保持永久中立国,人民过上了“岁月静好”的理想生活,被誉为“欧洲花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德国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进入瑞士的。车窗外,黑森林的冷杉一路伴随,从开始清晰、后退到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 忽然,导游提醒大家,前方的服务区属于瑞士,若上厕所需兑换瑞士法郎。不明就里的游客,引起片刻躁动。原来,瑞士虽然地处中欧,并不是欧盟成员国,欧元与其他外币一样不能流通。据官方的解释,如加入欧盟,有悖中立原则。但为了发展旅游业,瑞士于2007年正式加入了申根国家,凡持有申根签证的护照均可自由出入。</p> <p class="ql-block"> 停车区的建筑风格迥然,简洁而精致,处处透露着一股冷静的秩序感。兑换硬币的过程宛如一种仪式,游客捧着瑞士法郎,仿佛手中握住了某个异国的神秘。虽说上厕所收费,但事毕后凭小票,可在超市里换取同等价值的物品,这种独创的营销模式,在国外还是头一次遇见。</p> <p class="ql-block"> 远处,阿尔卑斯山的轮廓依稀可见,行云如流水般的拥来,瞬间的山风带着一股常年冰雪的清凉,很快我们就到达伯尔尼市区。这座隐藏在阿尔卑斯山间的古城,它不像巴黎那样繁华、喧嚣,也不像罗马那样古老、辉煌,却有着其独特的静谧之美。在来这里之前,绝大多数的游客都误认为日内瓦是瑞士的首都,其实不然,真正的首都伯尔尼低调的几乎被人遗忘。这个意为“熊出没的地方”的城名,源自于一个传说。因当年城市奠基者,在此地猎获一头熊,遂以此来命名。后来,熊成为伯尔尼标志性的象征,随处可见以熊为主题的雕塑与装饰。</p> <p class="ql-block"> 伯尔尼位于瑞士西部高原中央山地,坐落在莱茵河支流阿勒河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绕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漫步在老城街头,两旁尽是棕红色屋檐的古老建筑,窗户上绽放着鲜花,仿佛连时间都被温柔地放缓了脚步。钟楼传出的美妙钟声,回荡在空气里,游人自然而然的迎合不疾不徐的节奏,从容地走过每一个街角。</p> <p class="ql-block"> 站在尼德格大桥上,远眺造型宏伟壮观、历时4个世纪建成的伯尔尼大教堂,近观阿勒河激流中频频泛起的一叶扁舟。我释然地感到,这里的一切都透着克制的优雅,不喧哗、不张扬,一旦脚步踏入此地,让人难以忽视它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离开首都熊城,我们改乘观光火车从金山口前往沃州的蒙特勒小镇。在约2小时行程的列车上,尽情的享受沿途湖光山色的美景,贪婪地吮吸着阿尔卑斯雪山天然氧吧。一路上与众多肩扛山地车的当地人同厢共处,即便缺少言语交流,却能用目光与肢体相互示好。</p> <p class="ql-block"> 掩映在烟波浩淼的日内瓦湖畔的蒙特勒,带着一种富有的浪漫,湖边浅滩和码头林立,到处都是私人游艇和豪华住宅,漫山遍野种植的都是用来酿造香醇美酒的葡萄。著名的西庸城堡是当地的名片,它建在日内瓦湖畔的岩石上,远观给人以漂浮在水面的奇异感觉。这座古堡扼守阿尔卑斯山的咽喉,控制南北通道和湖水,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古朴的房间里,展示着萨瓦家族使用过的各种器皿和银剑等物品,游客在参观中即可窥见当时的贵族生活。</p> <p class="ql-block"> 凸卧瑞士东部、三面被法国包围,甚至连克万特兰国际机场一半也是法国的日内瓦市。从当年熟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在此出席国际会议,到刚刚结束不久的中美贸易战谈判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早就印在了心里。到达日内瓦市时,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在导游的引领下,漫步世界最大高山堰塞湖,终年蓄满的高山雪水,清澈如镜。湖中145米高的大喷泉,像一把闪光的长剑直冲云霄。驻足在钟表工艺与园艺完美结合的花种前,欣赏着花卉随季节而变换的图案。穿过汝拉山曲折的小路,越过古老的城墙,从山坡顶端进入威严的圣彼得大教堂,这里是日内瓦市民的信仰支柱。</p> <p class="ql-block"> 期待已久的游览联合国万国宫,行程计划里表述有点模糊,大家普遍理解为室内参观,到达地点后得知只是外观。无奈之下,只好在现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又称联合国欧洲总部的大门万国旗前,留下一张合影。联合国广场上有个达10多米高的断腿木椅雕塑,那是1996年一些非政府组织竖起的,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地雷对平民的伤害。就在当时,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些乌克兰反战人士,在断腿木椅处点燃一盏盏天灯,祈求战争早日结束,尽快实现和平。</p> <p class="ql-block"> 耸立于因特拉肯市南部、海拔4158米高的少女峰,几乎成了每个来瑞士旅行的人都不会错过的地方。这块处女地自从1811年被人类征服以来,因特拉肯就成为全瑞士乃至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但登顶必需要乘坐登山火车,这条7·2公里的高海拔隧道,是20世纪初由人工凿出的工程奇迹。上山需要50分钟,下山只需35分钟。游览当天,我们上行包括顶外参观一切顺利,待回程的时候,火车临时故障,广播通知乘客耐心等候。就在大家心烦意乱之时,餐厅马上为游客送来了巧克力和提供饮用水。由于当地旅游部门应急措施快速到位,既稳定了众人的情绪,又赢得普遍赞誉。一个多小时后,下行火车恢复了运营,大家平安归来。有惊无险的小插曲,很快被时间淹没。</p> <p class="ql-block"> 号称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卢塞恩,又译“琉森”。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们在瑞士境内旅行的最后一站。悠悠岁月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类历史的文明,许多艺术家在这里得到了不尽的创作灵感。市区虽然不大,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狮子纪念碑诉说着瑞士的一段悲壮历史,是瑞士军人忠贞坚毅的象征。梵蒂冈世代近卫军,至今仍决定只用忠勇的瑞士人。</p> <p class="ql-block"> 卡佩尔廊桥和八角型水塔,是琉森乃至瑞士地标性建筑,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上。黄昏在此漫步可以领略浪漫的中古情怀,那些纠缠于心的烦恼,任凭湖风穿透胸膛,消散在天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 我眼中的瑞士,不仅是旅人歇脚的地方,更像是一座能触动人心的驿站,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织在一起,让每一位到访者都不忍心离去。</p><p class="ql-block">(图一、图二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