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手机图库里,现又增添了一张初中毕业合影照片。这张泛黄的黑白合影,是代熙群同学二十年前回老家时,在他家抽屉里找到的。之后,他携带着这张合影,回到了辽宁省锦州市自己的新家,并把它珍存于箱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老照片,现已四十五年了。它是我们初八零级一班全体同学,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张非常珍贵的初中毕业合影。自从杨通华同学建立了“初中八零级一班同学群”后,他四处打听分散居住在各地的同学,并将大家拉进了同学群。聊聊同窗记忆,增进同学情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22号,杨通华邀约了十三位同学与谭老师在秀山县城小聚,共同商讨筹备初中同学春节期间的聚会。同学们久别重逢,互诉衷肠,彼此之间提及毕业后从未见过的同学。期间,杨成同学提到有代熙群同学的联系电话,大家迫切地希望杨成同学尽快把代熙群同学拉进同学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月初,代熙群应邀进了初中同学群。随后几天,同学群里热闹非凡,许多同学,尽管初中毕业四十五年了,现还尚未重逢过。一天晚上,杨通华上传了我保存的那张初中毕业时男同学的合影,大家纷纷嚷嚷,怎么没有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为此,大家都深感遗憾。突然间,代熙群同学却在群里不声不响的发了一张初中毕业合影。这张合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予同学们的意外惊喜,引发大家的关注和共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这张泛黄的布满皱褶的老照片,同学们感慨万千。纷纷寻找自己在合影里的位置,身边都有哪些同学?其中有两位同学,我们再也见不到了,成为了一生的永别。曾经的青春年少,如今的两鬓斑白。这张合影,勾起了我们尘封已久的时光记忆。初中同学的身影,毕业时的情景,合影里的故事,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八零年夏,我初中毕业,十三岁,年龄小,个子矮,初中是两年制。谭老师是我们的语文、物理和音乐兼班主任老师。当谭老师上完初中两年制的课程时,才知中考要考初中三年制的课程。事出突然,谭老师只好吩咐我们住校,从三年制的课程中提纲挈领地抽出重点,简明扼要地复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短暂的复习时光,谭老师费尽心思,他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在学习上对我们严谨负责、言传身教;在生活中对我们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在谭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同学们受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谭老师教书育人教导有方,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初中毕业考试,全班四十八名同学参加中考,除了两位同学落榜外,其余四十六人不负所望考入高中。这是谭老师教师生涯的骄傲和自豪!由此,我班每一位同学,都留给谭老师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张初中毕业合影,是毕业考试前在中平小学的操场西南边照的,也是我的第一次合影留念。那个年代,同龄人较多,中平小学设有初中班。毕业考试前夕,谭老师邀请在校的校长和教师共十六名,参加我们的毕业合影留念,谭老师站在后排的左边,其他男教师依次排位。黄校长站在第三、四排的右侧边,四位女教师分别坐在第二排女同学的两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同学大都扎着小辫子,穿着白色、天蓝色和花格衬衣,脚穿黑色灯草绒圆口布鞋和蓝色解放鞋。男同学大都是平头短发,罗佐成和彭国文的头发稍长一点,大家上着深蓝色和浅灰色的学生装或中山装,脚穿黑色灯草绒松紧布鞋和蓝色解放鞋。同学们大多数是团员,照相时,团员同学的左胸前都戴有团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蹲在前面第一排的女同学个子稍矮,左边起分别是:张玉英、杨琴芳、杨建芬、杨小妹、张长珍、周小艳、罗淑珍、杨梅、陆兰芬、罗梅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在第二排的女同学个子稍高一点,左边第三位起分别是:罗玉仙、杨春芝、杨芙珍、彭琼英、雷元菊、田琼英、罗淑梅、杨菊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第三排的男同学中间个子高,两边稍低点,左边起分别是:刘富强、鲁清明、张忠成、杨通文、刘其会、杨通付、杨成、杨正军、彭国文、李桂华、罗佐成、陈光银、代熙群、张进国、龙光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排的男同学,个子矮站在板凳上,左边起分别是:杨胜云、陈卫江、周道国、刘昌松(已去世)、刘其民(已去世)、代路群、彭秀福、杨通华、杨正秋、杨通荣、杨国付、向玉明、杨金富、杨新成、杨忠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照完全班毕业合影,男女同学分别各照了一张合影。男同学的合影,我一直保存在箱底。搬家后,我随身携带,至今仍然珍藏着。还有杨再成、杨梅芳、杨琴芬、吴庆云、喻朝俊五位同学,不知是何原故,没有参加毕业考试,没有留下毕业合影,成为心中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同学,大都是中平乡人。毕业后,有的一起读高中,有的转入其他学校,有的在家务农……长大成人后,为了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心中的梦想,同学们背井离乡、四处奔波是无奈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参军后,回乡当上了乡干部;有的高中毕业后,考入民办教师教书育人;有的进城做生意,在城里安居乐业;有的在乡下务农,后来进城打工;有的儿女有出息,跟随儿女含饴弄孙……大家分散在全国各地,真是“别时易见时难”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张合影,勾起年少的回忆,带来同学的牵挂。同学情、师生情的故事,一时半会说不完。期盼春节期间的同学聚会,期待与同学们早日相见,盼望再叙同窗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字:彭秀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老照片,手机翻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老同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