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言苏中 117 聊聊正谊校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一)

丁云衍

<p class="ql-block">听,你不一定听到过的苏中故事; </p><p class="ql-block"> 看,你不一定看到过的苏中景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苏州中学正谊校区地块的历史演变,必须说说苏州医学院的前身---苏南工业专科学校(苏工专)。此校在这地块办办停停、分分合合前后有45年历史,由此折射出办一所工科学校不易,受干扰因素特多。它的历史沿革: </p> <p class="ql-block"> 官立中等工业学</p><p class="ql-block"> (在原学务公所址创立)</p><p class="ql-block"> (1911~191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p><p class="ql-block">(与创立于1907年”苏省铁路学堂”合并)</p><p class="ql-block"> (1912~1923)</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p><p class="ql-block"> (1923~1927)</p><p class="ql-block">(部分科目并入省立苏州中学,部分科目并入南京等地高校,此校解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州职业学校</p><p class="ql-block"> (部分留苏师生组建)</p><p class="ql-block"> (1928~193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复校)</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并入上海工业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 (1932~1946)</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 (返苏独立)</p><p class="ql-block"> (1946~1951)</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 (1951~1956)</p><p class="ql-block">(依据全国高校调整,按专业并入西安等地高校)</p> <p class="ql-block">据《吴县志》(1933年)所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是在清 宣统三年正月(1911年2月)设立于原三元坊原学务公所址。</p> <p class="ql-block">在其1922年的建校十周年纪念刊上,也明确了在民国元年(1911年)创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办的地址,在现苏州中学正谊校区的北侧(我们可以“公共体育场”为参照)。</p> <p class="ql-block">《苏州巡警分区全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此地已有江苏师范学堂营造了的公共体操场而其北部为苏州府学务公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州府学务公所成立于 1905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结束于 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统筹苏州府属教育事务,包括学堂管理、师资培养等。1906 年学部颁布《劝学所章程》,要求各地设立劝学所作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1908 年,苏州府正式成立长、元、吴三县劝学所,接替学务公所职能,其完成历史使命后终止。此址就创办了“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p> <p class="ql-block">《新测苏州城厢明细全图》1914年。此处在公共体育场北部已为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和工业学堂公有。而原学务公所址改建为工业学堂。</p> <p class="ql-block">《苏州府城之图》1917年。此地明确为工业学堂。</p> <p class="ql-block">最新苏州城厢明细全图》1926年。此时苏工专以“公共体育场”为界,有了南校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更早的刊物上,我们可看到学校早在1912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后学校发展更快,在公共体育场南部又开设了新校区:</p> <p class="ql-block">1922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十周年纪念刊 </p> <p class="ql-block">此图可清晰的看到在1922年,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紧挨着现人民路以公共体育场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p><p class="ql-block"> 时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颁布《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详见云言苏中 41),出现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大调整。此时“苏州中学”出现,而“苏工专”解散:其工科学科并入在南京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而“预备科”和中学部并入省立苏州中学,其址为省立苏州中学所有,名为省立苏州中学二部:</p> <p class="ql-block">此时,苏工专的北校区,由师生慢慢搬出来,南部校区立马由省立苏中作其化工科和学校医院、师生住宿使用:</p> <p class="ql-block">此省立苏州中学二院,一直为苏州中学使用至1952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手头苏州中学正谊校区“公共体育场”西南部区域,出现了历史性的三份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由“江苏高等学堂”使用(1902-1912) </p> <p class="ql-block">由“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使用(1912-1927)</p> <p class="ql-block">由“省立苏州中学二院”使用(1927-195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1927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的师生以及全部设备、器械、图书等并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还是有部分师生留在了苏州,不愿意离开。时至1928年9月,由原校长邓邦逖在苏工专南校区址开办了“苏州职业学校”。至1932年恢复了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由于抗战的爆发,学校难以维系,离开苏州到上海,并入了上海工业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直到抗战胜利,回到苏州才复校!</p><p class="ql-block"> 自1946~1953,是苏工专的发展时期,尤其解放后,地盘也大了,苏州中学二院以及可园部分都划归它了。可是待时局稳定后,又遇上经济结构调整,学校又一次进行撤并,苏工专不同专业开始陆续被并入各地高校:纺织科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土木建筑类专业参与组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铸造专业并入山东工学院。至1956 年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撤校,校长邓邦逖改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纺织工业厅副厅长,第一届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苏工专完成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有自媒体说,在苏州中学正谊校区已看不到“苏工专”的痕迹了,错!你没有很好的看!</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打理正谊校区时,还是发现并保护了不少“苏工专”的历史遗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两栋建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A、原16号楼,位于正谊校区北侧,现“博古楼”</p> <p class="ql-block">原来准备拆除的,后在其墙角发现一块界碑:</p> <p class="ql-block">可见,这应该是1912年前的碑了,那这栋楼也可推测为是当时的教学用房了。经设计维修,我们保留了下来,将作为展示“苏工专”历史的小楼:</p> <p class="ql-block">现谓“博古楼”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原5号楼,位于正谊校区公共体育场的南侧,现“南大楼”: </p> <p class="ql-block">它是建于1954年的教学楼,那时候还是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后来在作为苏州市历史建筑时,以苏州医学院名义保留的,实质上它的苏工专的遗物。我们将其整修,作为教学用房: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俩处邓邦逖校长的笔迹:</p><p class="ql-block"> A、 一块碑(1935年) </p> <p class="ql-block">“改建染织工场及扩充纺织设备碑”</p><p class="ql-block"> 本校染织工场,创建于清季苏省中等工业学堂,扩展于民元,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厥后改办专门,略事增益,顾囿于资,设置靡尽。二十三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会徇本校之请,公决补助经费四万元,专备添购纺织机,供学子之实习。惟设备有加,而工场湫隘,佥谓非宜,乃议改建。请于教育厅,以纺织设备费移用。令曰:"可。"二十四年四月,由棉统会购机运校。于是度地绘图,鸠工庀材,越四月而工成。当兹工业凋敞,教费枯竭之际,犹能纠集巨资,力谋纺织设备之扩充。异日莘莘学子研习有得,改进技术,应纺织界之需求,皆教育厅作育人才之效,亦棉统会诸君子提倡生产之功也。爰勒石庸志颠末。</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邓邦逖。中国石公司敬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块匾额的题字(1953年)</p><p class="ql-block">它在可园内的最高处“浩歌亭”上,在现正谊校区的教学楼前科远眺:</p> <p class="ql-block">此亭在1890年间,由江苏布政使黄彭年建“学古堂”时所筑。</p><p class="ql-block">校长邓邦逖在1956年作新匾额,并题“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扩展以可园为校舍五年于兹,今届剏校四十五周年,新其额以誌纪念。一九五六年五月 邓邦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及校园超过140年树龄的大树想来也见证过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学校、校友和网络,如有异议请告知) (1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