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比较喜欢《茶馆》剧里常四爷这个人物。他正直、善良、爱国,敢说、敢做、敢当,一身正气。他虽出身八旗,但无八旗子弟那种纨绔之气,是个响当当、硬邦邦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世界列强对清政府不满日增。后义和团起事,慈禧等看民意可用,放纵义和团烧教堂、抢商铺、驱赶洋人,沉重打击了列强的在华势力。列强各国打着保护侨民和财产安全的名义组成“八国联军” ,发起侵华战争。谁知清军不堪一击,“八国联军”很快打到了北京。慈禧等朝廷官宦逃往西安,把京城百姓扔给了侵略者。</p><p class="ql-block">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常四爷凭着自己的功夫,连杀三、四个正在抢夺难民财物的联军士兵。后来,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慈禧等政府官员还京,与八国联军一起剿杀义和团。常四爷被当成义和团进行抓捕,后在茶馆老板王利发的及时告知掩护下逃出京城,躲到了乡下。</p><p class="ql-block"> 常四爷关心国家命运,面对清末的腐朽乱象,敢于直言不讳,比如说“大清国这是要完了!”体现了他的耿直和爱国情怀。他看到太监买姑娘(康顺子)时,当场怒斥这种恶行,愿意出手相助,展现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不公的反抗。</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他的生活更加艰难,甚至不得不卖花生米糊口,但始终保持着尊严,不向权贵低头。晚年时,他与王利发、秦仲义相遇,三人感慨一生,他虽潦倒却仍念叨“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道尽了爱国却被时代辜负的悲凉。</p><p class="ql-block"> 常四爷这个人物代表了旧中国中那些正直、善良、有爱国心的普通民众。他的悲剧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是时代造成的——在清末到民国的动荡中,即便个人品行端正、心怀国家,也难以逃脱被压迫、被摧残的命运,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和民众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看常四爷这个人物,对我们现代人仍然有所启示。</p><p class="ql-block"> 常四爷一生历经动荡,从旗人沦为底层劳动者,却始终不卑不亢,拒绝向权贵低头。这启示我们,现代社会虽少了旧时代的战乱压迫,但依然有生活的挫折与压力,面对困境时,保持人格尊严、坚守生活信念,用韧性对抗磨难,远比妥协放弃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始终保持着对正义的坚守和对弱者的同情。面对利益诱惑或社会乱象时,仍需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不因环境复杂而放弃良知,敢于对不公说“不”。</p><p class="ql-block"> 常四爷的悲剧在于“爱国却不被爱”,个体的正直与努力在腐朽的时代体系中难以立足。这也警示现代社会:需要构建更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善良者有回报、正直者有空间,避免个体的理想与付出被系统性的不公所吞噬,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