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汽车驶入赤峰市郊,远处起伏的山峦渐渐显露出一种独特的赭红色,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宛如燃烧的火焰。这便是闻名已久的红山,一个承载着中华文明早期记忆的神秘之地。当我真正站在红山脚下,仰望这片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圣地时,一种跨越时空的震撼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的文明特征:以玉器礼制、龙图腾崇拜、大型祭祀建筑群(如女神庙、祭坛)闻名,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遗址散布在丘陵与平原地带,考古发现的房址、窖穴、祭祀坑等遗迹勾勒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活图景。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出土的玉器——玉龙、玉猪龙、玉鸟等,其造型古朴大气,线条流畅生动。在国家博物馆,一件"C"形碧玉龙尤其引人注目,它蜷曲的身躯、突出的五官,展现出远古先民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精湛的玉石加工技术。这件玉龙出土自内蒙古翁牛特旗,被誉为 “中华第一龙”。这些玉器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原始宗教与权力象征的载体,反映出红山先民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结构。</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的最大谜团莫过于它的突然消失。约公元前3000年,这个繁荣了上千年的文化戛然而止。学者们提出了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外族入侵等多种假说,但都缺乏确凿证据。站在遗址高处眺望远方,我不禁想象:当年红山先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这片土地的?他们又去向何方?这些未解之谜恰恰增添了红山文化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学者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余晖为红山披上一层金色外衣。这次考察不仅让我领略了红山文化的瑰丽多彩,更让我体会到中华文明源头的深邃与多元。红山文化证明,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北方就存在着一个具有高度发达玉器工艺、复杂宗教信仰和一定社会分化的文明实体,它与中原地区的古代文明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初始形态。临别时,我再次回望这片红色的山峦,仿佛看到那些玉龙在历史的长河中腾跃飞舞,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童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2025.08.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