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榆林母校

墨韵儿

<p class="ql-block">  女儿高二那一年,正月走罢亲戚还有好几天假期,索性我们一家决定开车去榆林母校看看。</p><p class="ql-block"> 一上高速,车像离弦的剑顺着导航一路向北。毕竟是正月,车外还是相当寒冷,草木萧瑟大山沉默,和上大学时候情景一模一样。车子在奔驰,我的思绪在蔓延,记起了上大学时候的榆林。</p><p class="ql-block"> 1994年,我考入了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对大学的向往和远离家乡的激动让我忘记了遥隔千里的榆林要比我们延安冷的多。开学那一天刚好是正月十五,母亲给我拿了家乡的苹果和月饼,以及换洗的衣服被褥,我和一起考入榆林高等专科学校的同学坐上了通往延安的班车。1994年,大家经济都不宽裕,拿着母亲给的700元现金,我激动万分。我们一行七人坐车到延安车站,发现有一趟去榆林的车在下午一点,从来没有出过门的我根本不敢随意走动,始终和大家聚在一起,高一级同学热情给我们介绍延安的景点和革命故事,我们一个个听的心潮澎湃。为了不耽误车,大家都拿出家里母亲烙的饼子,互相推让,嚼起了大饼。车来了,在男同学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坐上了前往榆林的班车,刚才的拘谨瞬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车上的我们在一番谈笑风生后,逐渐瞌睡起来。不知过了多久,我从迷糊的睡梦中逐渐醒了,看看周围人,才发现车子堵住了。“这是哪里呀?”“吴堡”一个高一级同学回应到,我看向窗外,发现我们车前面长长一溜车都在停着,车里的司机倒是不着急,他说最近修路,一直这样早已习惯了。看着车外坑坑洼洼,我们的心都凉了。后来走一阵堵一阵,漫长的等待让我们饥肠辘辘,吃完包里的苹果,肚子越来越饿,看看大家,都在硬挺着,大家也没有力气说笑了,都一个个蔫巴巴的靠着背椅休息。下午四点才到绥德,车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堵,大家唉声叹气,却又无可奈何,等到一个饭馆门口,司机下车吃饭,告诉大家尽量吃一点,要不然到榆林还不知道几点,一车人一窝蜂拥进饭馆,老板立刻慌了,他的小锅小灶做不出来。大部分人立刻退出了餐馆,我环顾四周,发现架子上有桶装方便面,我问了价格,老板说一桶五块。要知道1994年五元钱是一笔巨款呢!万般无奈,咬咬牙,我买了一桶方便面,倒了饭店的开水,香味即可悄悄弥漫开来,我让同行的同学一起吃,大家都不好意思,我只好独自吃了起来。热乎乎的方便面吃的我真是心情大好,第一次为自己奢侈了一把。</p><p class="ql-block"> 司机上了车,我们又开始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继续颠簸。在我们不知道睡着几次又醒了几次之后,车终于进了站。大家闹哄哄的下车,拿自己的东西。看着车外逐渐暗下来的天空和一身差不多散架的骨头,我不由得有点失落。就在我们走出车站,准备打车时,突然有几个拿着牌子的女孩子冲到我面前,“你们是来榆林高专上学的吗?”带着几分惊愕,我慌忙答到“嗯,是的”,“你是什么系?”,“我是化学系!”“啊!好巧,我也是化学系,我就是负责来接你们的”。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自我介绍,瞬间让我觉得千里之外有了亲人。跟着学姐来到学校,她带我去了寝室,又安排给我打饭。一天的疲劳和恼怒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歇了一会,我们又去招生处报名,一切妥当之后,我们在学姐带领下参观了学校。</p><p class="ql-block">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西沙,这里是毛乌素沙漠的边沿地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教室,饭堂,宿舍,实验室相隔非常远。主路铺了红砖,其余全是沙漠,在各种方向风的加持下,铺的红砖也被沙漠侵占了一大半。第一次看见校园有沙子,我乐坏了。看着兴奋玩沙子的我,我忽然发现学姐偷偷在笑,后来三年的读书让我明白了学姐为啥笑。西北的风加上移动的沙,很快,我的床上,头发缝里,衣服里,尤其是鞋子里经常有很多沙子。怪不得当地人出门再热的天都要拢一个纱巾,原来如此。</p><p class="ql-block"> “胖子,你还记得咱们的学校吗?那时候咱们经常在王二饭店吃面条。”“哈哈,记得呀!有次王二邻居打架,把我吓得”。老公一路给女儿讲我们那时候在榆林的三年艰苦生活,女儿也和我当年一样兴奋,她觉得学校的沙子一定好玩。一路高速,让我们不由得回忆起当年第一次去学校的情景。老公感叹到“那次堵车把人饿扎实了,你当时买了一桶方便面,把我们羡慕的不行,当时觉得你好奢侈呀!”哈哈,当时让你吃,你还不吃!”只有一桶方便面,不好意思吃”。我们都感叹,现在的高速可真是修的漂亮,车一路丝滑。</p><p class="ql-block"> 跟着导航到了榆林市,发现各种高速路交错绕行,让我们眼花缭乱,要不是导航,估计都进不了市。好不容易下了高速,我们开始辨别方向和寻找当年的记忆。首先我们找到了当年经常去玩的莲花池,这里修缮的非常漂亮,没有一点过去的痕迹。休息片刻吃罢饭,我们开车直接导航去学校。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可原来的大门,原来的设备都不见了,透过大门看见一排排崭新的高楼密布校区,说明来意,保安同意我们进校看看。</p><p class="ql-block"> 环环绕绕,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一点痕迹,化学实验楼,物理实验楼还在,男生宿舍还没有拆,但已经非常破败了。其他地方一改往日的寒酸,全部新崭崭、亮闪闪的。“王二今年多大了,也不知道开他的饭馆不了!”王二差不多快六十了吧!说不定都不干了,享福去了”。还有门口买卖杂碎那个女的,对人可热情了,也见不到了。物是人非,带着些许遗憾,我们离开了学校,又联系了在榆林上班的同学,和他们参观了榆林的镇北台,红石峡还有榆林老街。我们感叹岁月无情和流逝。女儿也感叹,榆林风沙真的大,我说现在校园全部硬化了,环境好多了,不像我们那时候,风太大,只能溜墙根才能走动。</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寒冷,走时没有带太多衣服,我们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返回家乡,这一路的对比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现在国家建设的可真好,道路四通八达,一个现代化的祖国正在悄然成长,相信我们祖国的未来,会建设的越来越好。</p>